用見賢思齊的方式督促孩子成長,一片好心,適得其反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家長群裡看到過"別人家孩子"的優秀,比如整齊的筆記、清晰的思維導圖、病句整理改錯等,我是經常看到,每次見到心裡都不是個滋味,總是在想:怎麼老是別人家的孩子呢,什麼時候能看到我們家孩子呢?

用見賢思齊的方式督促孩子成長,一片好心,適得其反

如果我是老師,見到這麼認真、這麼漂亮的作業也一定會忍不住的高興,會忍不住的想發給更多的同學和家長看一看,學一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嘛,"見賢思齊"嘛。

從老師和家長的角度來說,努力一點照理說不難啊,不就是上課聽講認真一點,筆記做的工整一點,寫作業的時候用心一點嗎?!

每個孩子老師也都是看在眼裡的,他們不笨的,就是有點分心,有點分不清主次,如果他們能配合一下老師,如果他們能向這些"榜樣"靠攏一點,那他們是會有很大進步的,那他們將受益終生啊,他們為什麼不呢?

但現在先要拋開我們的美好願望,來考察一下這種鼓勵方式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管用不管用。

記得我上學的時候,老師也是經常用這種招法的,誰的作文好就會被當成範文全班誦讀,誰的試卷寫的乾淨還沒有叉號就會被拿著在全班展覽,誰誰的"英雄事蹟"老師也會在班會上或者發火的時候反覆的跟全班同學絮叨……

可在我的印象中,當年的我聽到、看到這些"光輝事蹟"的時候,似乎、好像並沒有激起我"見賢思齊"的雄心壯志,甚至連"知恥而後勇"的覺悟也沒有,有的好像是嗤之以鼻,是滿不在乎,是麻木不仁,是司空見慣,甚至還有……

那三十年後的今天,今天的孩子在"境界"上會比我高嗎?估計夠嗆啊。

我問了我們家的孩子:你看了老師曬的那些優秀同學的作業什麼感覺?

她說:寫的挺好啊。

我習慣性的等了兩秒鐘,以為還有下文,但等來的是孩子轉身要走的動作,就趕緊又問:你就沒有點見賢思齊的想法,沒有點向榜樣靠攏的意思?

她說:有啊,有時候會抄他們的作業。

……

她說:我知道你什麼意思,但你想多了,他們都是優等生,像我們這些平常根本就不看,這些"垃圾信息"我們會自動屏蔽的。

……

也許,這個事跟"境界"無關,而只跟能力有關。

我認為,老師和家長的美好願望是不切實際的,確如我們家孩子說的"想多了"。直白的說就是,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在學習上努力的。即使,孩子都努力了,每個孩子在學業上能達到的高度也會千差萬別。就是說,有的孩子再努力,也不可能寫出那麼漂亮的筆記和思維導圖。

用見賢思齊的方式督促孩子成長,一片好心,適得其反

在這種基礎之上,讓潘長江天天看姚明,或者讓烏龜天天看兔子跑步,或者讓一個小酒館的老闆娘天天看馬雲或者馬化騰,又有什麼意義呢?只能自慚形穢啊,怎麼可能"知恥而後勇"呢?

亦或是,老師的努力付出打了水漂,明明是"一番良苦用心"卻被孩子當成了"豬肝肺"。老師不僅會感覺冤,也許還會暗自嘆息:人心不古啊,現在的孩子怎麼變成這樣了!

另外,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小肚雞腸,我必須得承認無論別人家孩子多麼好,也不如自己家孩子好讓我高興。用我小人之心揣度一下其他父母的君子之腹:

他們見了別人家孩子優秀是真高興嗎?

他們又會用什麼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孩子見賢思齊呢?

如果自己的孩子"屢教不改",總是不見起色,他們又會有什麼心情呢?

我想,如果廣大的父母有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優秀起來,不會等到"見賢思齊"這一步的。

這會造成一種局面,有點像古代出兵打仗,深入戰場的將士是沒有指揮權、決定權的,而是要聽從幾千裡外金鑾殿裡皇帝老兒的命令:你看人家又打勝仗了,你們也必須以一敵百,也必須給老子把敵人全部殲滅嘍。

也許,正確的方式是,表揚每一個孩子的進步,就是要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個體對他進行縱向的評價,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值得表揚。而不是全班同學之間橫向的比較,那那些尋常普通的孩子可就真沒有"出頭之日"了。

我們家孩子說,她剛上初中的時候有天心血來潮,認真的整理了某科的筆記,她自己對自己的努力很滿意,滿懷信心的就教上去了。結果,批下來得了個"B"。

她說:我這麼認真才得個"B",那還是算了吧。

現在來看,她還真是說到做到呢。


有什麼疑惑儘管問

我們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同路人

關注同名(蓬勃育兒社)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