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金融危機中避免財富縮水,並且要保值增值?


如何在金融危機中避免財富縮水,並且要保值增值?

金融危機具有兩面性,一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二金融危機具有主動性,它是國際資本勢力剪全球羊毛的產物,主要體現為發達國家向新興國家的債務轉移,體現在華爾街對全球金融利益的侵佔。

一、做空機制是國際權利資本的後門

鑑於金融危機第二個主要特性的存在,在西方的金融體系中,金融權利資本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於是不斷構建與完善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的退出機制,這些機制主要體現為市場的做空機制,譬如期貨、期權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做空機制等等。做空機制在經濟後臺中實質上充當了權利資本的後門任務,是資本在危機中的退出程序與資本再擴張程序。

想在金融危機中避免財富縮水,並且要保值增值,那就要深入研究期貨與期權等多空功能,掌握風險對沖工具,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規避金融危機的風險,同時還可以利用風險對沖工具增值保值。譬如金融危機來臨時,資產價格會下跌,股市往往會出現大跌,這時就要充分利用股指期貨等工具做空。

二、現金、無風險與風險資產的轉換

對於普通居民而言要釐清三個方面的關係,既現金、無風險資產與風險資產之間的關係,另外還要掌握對沖風險資產的關鍵作用。

在全球金融高風險週期,就要逐步退出風險資產的投資,譬如房地產、股市、高收益債券等高風險投資,尤其是在風險資產泡沫化傾向下更是如此,目前美歐市場就面臨這樣的問題。但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市場的投機性會非常強,由於市場的投機慣性與人性的貪婪,所以大多數人對於金融的危險性都置之不顧,而迷戀於賬面浮盈,因此金融危機最終總會埋沒多數人的財產。

金融危機來臨之前最能考驗投資者的風控能力,譬如美股現在漲的比較厲害,但是巴菲特自去年以來就持有鉅額現金,為什麼?就是加強投資風控,防止金融危機的爆發。未來美國金融市場到底如何將會檢驗巴菲特的這次選擇。

資金從風險資產退出之後,為了保持資本收益率,往往會退守到大銀行存款、國債與貨幣基金等無風險資產當中。大銀行、國債往往是國家經濟支柱,大而不能倒,所以相對比較安全;而貨幣市場流動性高,在避險初期往往能保障一定的收益率,但是當金融危機爆發時,有時也會衝擊貨幣基金安全,這時就要減持貨基。

持現與投資無風險資產,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證資金安全,落袋為安,併為未來再次投資風險資產打下基礎,待金融危機進入末期,資產價格經歷過擠泡沫的過程之後,估值嚴重偏低,這就是再投資的良機。

三、黃金等貴金屬在金融危機中作用突出

在金融危機中要高度重視風險對沖資產的投資,譬如黃金等貴金屬。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央行往往要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來紓困,這使貨幣超發,會令居民財富大幅縮水,這時黃金等貴金屬就會充分體現出增值保值功能,會逆市上漲,以對沖貨幣貶值以及貨幣超發形成的高通脹風險,因此在金融危機初中期投資貴金屬等資產是極為重要的選擇,是防止金融危機期間資產貶值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金融危機的末期要及時退出貴金屬投資。

綜合來說在金融危機中主要把握兩大路徑,一條是風險資產——現金——無風險資產的轉換;另一條是利用市場做空機制或做多貴金屬來對沖市場風險。這兩條路線適合於金融危機的前期與初期,而在危機的後期,這兩條路線就要反向操作,從空頭思維迴歸至多頭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規避金融危機且可以利用金融危機做到收益最大化,將危險轉為機遇。

(本文系馨月說財經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頭條號馨月說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