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习俗之年宝鱼


我们住在巣湖南岸。

顺着河埂,沿河而居。当初先人围湖造圩时,留下了一口口面积不等的水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塘养鱼由来已久。

巢湖习俗之年宝鱼


记事时。每逢端午、中秋、过年时都在鱼塘里捕捞好多鱼。按人口均摊来分。倘若本队有户人家有婚嫁大事的,和大伙协商一下,也可临时捕捞,到过年分鱼时从中扣除。其他农户也跟着沾“鲜”,分得一条二条。

特别是过年时节,捕捞的鱼最多。二三斤重的鲢子胖头一般人家都能分得八九上十条。人口多的还远远不止,看着一小堆肥嘟嘟的家鱼,招人喜爱,也令人眼馋。

那时还是计划经济,买什么都要凭票。春节供应的猪肉也不例外,副食紧缺。分得这么多肥美的家鱼,确实让我们过了个肥年。

约定在腊月廿七、廿八起鱼。几路捕鱼达人,两人合伙抬着大水盆,急匆匆地赶来。撒旋网的人自腰间到腿上都绑上化肥袋子,走起路来都咯吱咯吱的发出生硬的响声。

一时间,这口塘三张盆,那口塘二张盆。静悄悄的水面沸腾起来了。

撑盆和撒网二人要密切配合。撒网人右手拎网绳,左手抓住网目。用右手向撑盆人示意了一下方向,一个点篙摇盆向前疾驰而去。撒网人从身体的左侧将旋网呼地撒去,在接近水面时,网纲自然散开,哗地落下水面,由于重心不稳,失手。渔网的几个锡脚子还挂在腰子盆边,撒网人连忙将这几个锡脚子拉出盆外,随即沉入水底。

十网打鱼九网空,遇到一网就成功。

撑盆人抡起大竹蒿砸向水面,激起数尺高的浪花,用水瓢敲击盆帮,“咚咚”作响。受了惊吓的鱼在水里急速迴游。还有的跳到了塘埂上,眼尖手快的人跑过去抢。没等跑到跟前,命大的鱼又蹦回了水面。

巢湖习俗之年宝鱼


又是一网。

“你看这一网有动静。”站在埂边看热闹的人惊喜地说道。

随着渔网越收越紧,鱼在网里直扑,搅得水哗哗乱响,鱼头撞在盆边都咚咚的。

“呵!还是个大货,这条混子怕有五六斤重。”

“嗯,起码都有五斤朝上”。

捕鱼人看热闹的在相互对答着。

功夫不大,捕捞结束。几位社员把装满鲜鱼的箩筐收集归拢在一起,按鱼的种类和大小,一字混搭。在分鱼时就减少了纠纷和争吵。会计打着算盘珠子,三下五除二就把鱼给分完了。


分完鱼也是做饭的时候了,家人拿出二条鱼,破肚去腮,冲洗干净,放上葱姜蒜,烧好的鱼远远的就能闻到鱼的香气和鲜气。飘在鱼汤上的葱叶蒜叶早被冻成了鱼冻子,绿油油的。入口即化,同样也是鲜美可口。在那缺腥少荤的年头,无疑是顿鱼宴大餐。

在年廿九准备年饭时,必须有一只菜盘装上一条头尾齐全的年宝鱼,上人总是嘱咐道这年宝鱼不能动筷子。到亲戚家拜年也是一样的。

本队的一位姐姐年前出嫁,第一个正月回门待新亲。按礼数入席,敬酒落坐后。第一筷子就夹向了年宝鱼,同席陪新亲的连忙说道:

“姐夫!这边有现炒的热菜。尝尝这道菜。”

新亲还一脸认真地夸奖道:“二婶子烧的鱼味道鲜的很!”

……

巢湖习俗之年宝鱼


在做客时,桌子上自然是鸡鱼肉虾,名色炒菜。酒酣耳热之时,主人起身,指着一整盆年宝鱼,热情地招呼大家动筷子。来客把年宝鱼挪向一边,略有醉意揺摇手说道:“有这么多菜就够了,年宝鱼就余着,叫年年有余。”

现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似乎不讲究许多。才发现农村真的没有什么好的传给我们下一辈了。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