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習俗之年寶魚


我們住在巣湖南岸。

順著河埂,沿河而居。當初先人圍湖造圩時,留下了一口口面積不等的水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塘養魚由來已久。

巢湖習俗之年寶魚


記事時。每逢端午、中秋、過年時都在魚塘裡捕撈好多魚。按人口均攤來分。倘若本隊有戶人家有婚嫁大事的,和大夥協商一下,也可臨時捕撈,到過年分魚時從中扣除。其他農戶也跟著沾“鮮”,分得一條二條。

特別是過年時節,捕撈的魚最多。二三斤重的鰱子胖頭一般人家都能分得八九上十條。人口多的還遠遠不止,看著一小堆肥嘟嘟的家魚,招人喜愛,也令人眼饞。

那時還是計劃經濟,買什麼都要憑票。春節供應的豬肉也不例外,副食緊缺。分得這麼多肥美的家魚,確實讓我們過了個肥年。

約定在臘月廿七、廿八起魚。幾路捕魚達人,兩人合夥抬著大水盆,急匆匆地趕來。撒旋網的人自腰間到腿上都綁上化肥袋子,走起路來都咯吱咯吱的發出生硬的響聲。

一時間,這口塘三張盆,那口塘二張盆。靜悄悄的水面沸騰起來了。

撐盆和撒網二人要密切配合。撒網人右手拎網繩,左手抓住網目。用右手向撐盆人示意了一下方向,一個點篙搖盆向前疾馳而去。撒網人從身體的左側將旋網呼地撒去,在接近水面時,網綱自然散開,嘩地落下水面,由於重心不穩,失手。漁網的幾個錫腳子還掛在腰子盆邊,撒網人連忙將這幾個錫腳子拉出盆外,隨即沉入水底。

十網打魚九網空,遇到一網就成功。

撐盆人掄起大竹蒿砸向水面,激起數尺高的浪花,用水瓢敲擊盆幫,“咚咚”作響。受了驚嚇的魚在水裡急速迴遊。還有的跳到了塘埂上,眼尖手快的人跑過去搶。沒等跑到跟前,命大的魚又蹦回了水面。

巢湖習俗之年寶魚


又是一網。

“你看這一網有動靜。”站在埂邊看熱鬧的人驚喜地說道。

隨著漁網越收越緊,魚在網裡直撲,攪得水嘩嘩亂響,魚頭撞在盆邊都咚咚的。

“呵!還是個大貨,這條混子怕有五六斤重。”

“嗯,起碼都有五斤朝上”。

捕魚人看熱鬧的在相互對答著。

功夫不大,捕撈結束。幾位社員把裝滿鮮魚的籮筐收集歸攏在一起,按魚的種類和大小,一字混搭。在分魚時就減少了糾紛和爭吵。會計打著算盤珠子,三下五除二就把魚給分完了。


分完魚也是做飯的時候了,家人拿出二條魚,破肚去腮,沖洗乾淨,放上蔥薑蒜,燒好的魚遠遠的就能聞到魚的香氣和鮮氣。飄在魚湯上的蔥葉蒜葉早被凍成了魚凍子,綠油油的。入口即化,同樣也是鮮美可口。在那缺腥少葷的年頭,無疑是頓魚宴大餐。

在年廿九準備年飯時,必須有一隻菜盤裝上一條頭尾齊全的年寶魚,上人總是囑咐道這年寶魚不能動筷子。到親戚家拜年也是一樣的。

本隊的一位姐姐年前出嫁,第一個正月回門待新親。按禮數入席,敬酒落坐後。第一筷子就夾向了年寶魚,同席陪新親的連忙說道:

“姐夫!這邊有現炒的熱菜。嚐嚐這道菜。”

新親還一臉認真地誇獎道:“二嬸子燒的魚味道鮮的很!”

……

巢湖習俗之年寶魚


在做客時,桌子上自然是雞魚肉蝦,名色炒菜。酒酣耳熱之時,主人起身,指著一整盆年寶魚,熱情地招呼大家動筷子。來客把年寶魚挪向一邊,略有醉意揺搖手說道:“有這麼多菜就夠了,年寶魚就餘著,叫年年有餘。”

現在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似乎不講究許多。才發現農村真的沒有什麼好的傳給我們下一輩了。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