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的大头娃娃,苏联伊尔-20螺旋桨强击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和德国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螺旋桨对地攻击机。德国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一度形成了“斯图卡恐慌”,而苏联的伊尔-2强击机,则被德军称为“黑死神”。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和伊尔-2强击机在二战苏德战场上能够获得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和当时制导武器还未发展起来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中小口径的航炮、非制导火箭弹还是各种炸弹,一旦飞机的高度较高,最终都会造成精度下降,打击效果不佳的情况。

飞行的大头娃娃,苏联伊尔-20螺旋桨强击机

  伊尔-2强击机

  当时的伊尔-2强击机,本质上就是一种低空、超低空突防攻击机,因为能够将攻击距离拉得足够近,伊尔-2强击机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打击精度,而且还能够攻击坦克等装甲车辆较为薄弱的顶部装甲,可谓是一举两得,很快便得到了苏军的推崇。

  在二战结束后,喷气式战斗机技术还未非常成熟前,苏军仍然发展了几种螺旋桨强击机。而今天,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其中一款比较特殊的设计——“大头娃娃”伊尔-20强击机。

飞行的大头娃娃,苏联伊尔-20螺旋桨强击机

  

  在火力方面,伊尔-20强击机搭载了3门NS-23型23毫米机炮,虽然机炮数量少于伊尔-2强击机和伊尔-10强击机,但是实际作战效果却更佳。

  伊尔-20强击机的2门对地攻击的NS-23型23毫米机炮,并不是水平布置的,而是以一定的角度斜置安装在机身上。虽然这样会导致在俯冲攻击时,飞行员在使用机炮攻击时瞄准较难,但是当攻击机由俯冲状态改成平飞状态之后,斜置布设的23毫米机炮仍然能够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

飞行的大头娃娃,苏联伊尔-20螺旋桨强击机

  注意机腹下斜置的23毫米机炮

  伊尔-20强击机上的第三门23毫米机炮,布置在机身后部的活动炮塔上,由无线电手兼炮手进行操作,用于飞机拉起时对地攻击或者射击尾随攻击的敌方战斗机。

  毫无意外,伊尔-20强击机最终下马了。伊尔-20下马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螺旋桨攻击机不如喷气式攻击机,而是因为伊尔-20是一款在错误指导思想下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产品。

飞行的大头娃娃,苏联伊尔-20螺旋桨强击机

  伊尔-20强击机的攻击模式

  在二战结束后,随着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战斗机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对敌方地面目标发动攻击,而不用再冒着炽烈的地面防空火力进行俯冲攻击。而战后野战防空火力的加强,也让这种临空强击的模式变成“送人头”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