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比漢高祖劉邦到底差在哪?為何沒有統一天下?

手機用戶50670255640


曹操那方面都比劉邦強,沒有建立魏朝是子孫命短,曹氏家族不旺。讓司馬家族撿了個便宜。劉邦打天下文有張良簫和。武有韓信等大將,劉邦只要會籠絡人心就可以了。曹操自己能力太強,文韜武略皆無人能敵,能快速統一北方,就是見證,唯一失算就是赤壁之戰。戰略錯誤。他應該聯吳抗蜀,先滅劉備再滅東吳。實事證明後來也是滅了蜀漢再滅吳國才統一中國的。只是晚了幾十年,曹操沒為建立大魏打好根基。不像劉邦統一全國就殺了韓信等功臣,為大漢統治掃除障礙。所以赤壁之戰是曹操最大的敗筆,傷了元氣,也是不如劉邦的地方。


周易大法


曹操的雄才大略本來是可以統一天下的。他和劉邦比,主要是劉邦在幾個重大的關鍵戰役上沒有失敗,而曹操在赤壁大戰這一關鍵戰役上失敗了。

曹操在統一北方後,只剩下西蜀劉璋和荊州劉表以及東吳孫權,如果能解決東南問題,最後拿下西蜀是不成問題的。而且當時劉表一死,荊州輕易到手,劉備勢單力薄,實際上只要把東吳拿下,就大局可定,所以如何進擊東吳,是關鍵戰役。

但是曹操沒有把這一戰役打好,而且在赤壁一戰大敗,喪失了統一天下的大好時機,而且讓劉備趁機雄起,造成長時間三方鼎立。

至於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歷來史家有評論,也有爭議。到底是在戰術上犯了錯誤還是因病疫,都難定說。但我認為還是在犯了心急輕亂冒進的錯誤。如果曹操在佔領荊卅後不急於進攻,而是作好充分準備後再打東吳,也許是大有勝算的。



曹宗國


曹操此漢高祖劉幫到底差在那裡?為何沒有得天下。


陳永金


曹操和劉邦都是歷史上的梟雄,劉邦最後打敗了項羽,開創了漢朝,統一了天下,但曹操一世英勇卻並沒能統一天,這並不能說明曹操比劉邦差,只能說是時代造就而成的。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於沙丘(今河北廣宗西北)病逝,中車府令趙高等人發動沙丘政變,矯詔將長子扶蘇、大將蒙恬賜死,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秦二世昏庸荒淫,趙高又專權亂政,賦斂益重,戍徭無已,致使天下越發困疲,百姓苦不堪言。帝國每況逾下,十年暴政最終引發了秦末農民大起義。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首先發動大澤鄉起義,建立“張楚”政權,陳勝自稱楚王,一時間天下群雄紛紛響應。九月,前楚國大將項燕之後項梁、項羽叔侄發動會稽起義,項梁自號武信君;同月,原泗水亭長劉邦亦於沛縣(今江蘇徐州沛縣)起兵響應,稱沛公。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失敗後,起義勢力只剩下劉邦項羽兩方最為強大,處於你死我活的局面之下。而項羽的兵被稱為有"四十萬精兵",但真正屬於自己的親兵的卻只佔有不到五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軍隊的掌控能力不能完全把握著,對於一個大將軍,一個領導人無疑是一種威脅。這也直接導致了項羽最後的失敗。

而曹操所在的時代就不一樣了,因為當時劉備孫權的勢力相對來說都比較強,三方勢力相對均衡,曹操更強一些。為了能夠自保,孫劉兩方都不希望任何一方滅亡,處於三足鼎立的狀態下是最安全了,所以才會出現孫劉聯合抗曹的局面。所以曹操不能夠統一全國。不是曹操弱,是敵人太強大。


笑話精選


劉邦是爭霸天下,曹操是平息割據勢力。

二人所處社會環境不同

劉邦是漢王,在劉邦爭奪天下時候,是在諸侯征戰的背景下以漢王名義為楚懷王復仇,這時並無正統的皇帝,出兵名正言順,有道德的支持,民心所向。

而曹操用了一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是作為漢丞相,代替天子去攻打不服管束的諸侯,他最多能稱王,稱帝就會被人戳脊梁骨了,使得自己的政治集團離心離德,也不得民心。這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弊端。當然也是因為這一策略曹操前期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盟友。想想要是曹操稱帝,這不是就第二個王莽嗎。正所謂是名不正,而言不順。

二人實力不同,對手實力有差距。

劉邦爭天下時候,勢力是當時數一數二的,除了項羽就屬他比較流弊了,更何況,劉邦身邊一群治國大才,韓信和陳平更是智謀無雙,你就拿韓信來說一個人滅了三秦六國。這時候的項羽身邊卻無可用之才。

而曹操起兵雖有一定實力,但前期也是誰都打不過,中期靠著一波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發家了,到後期想爭天下了,就要開始為之前的策略還債了。當時漢室還是正統,曹操自己集團內部重視漢室的人不在少數,偏偏還是汝穎士人集團之首的荀彧。這內部不一心,就容易出么蛾子。你再看看劉備五虎上將臥龍鳳雛之流的頂級人才,東吳孫權的四大都督十二虎城,一時半會也打不死,一步小心還容易被反殺。

總結:劉邦所面對的舊有政治社會諸結構,比曹操所面對的要脆弱得多,也就是說,在漢末,打破舊結構建立新結構的難度要高得多。還有根本上反對帝國本身的,多是下層民眾。而帝國上層,一開始多是維護這個帝國,包括曹操本人。後來隨著形勢發展,才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漢室已不可再興。


奇文笑譚


曹操沒能統一天下不是因為他不夠強,而是因為他的對手太強了,以至於一次關鍵性的失敗,使他喪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一 首先從個人能力上來說,曹操是不遜色劉邦的,性格聰明,狡詐,知人善用,招賢納士,人才濟濟,文有郭嘉,程煜,荀彧,賈詡等;武有張遼,張頜,于禁等一流統兵名將,稱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一點不為過。

二 民心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並起,人心離散,曹操雖然迎取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佔了大義名分,但很多心存漢室的有志之士,都稱其為漢賊,民心不附啊。

三 對手孫劉聯盟

相比較劉邦的對手為項羽,一個性格殘暴,自負,不能任人唯賢的西楚霸王而言,曹操面對的對手更為強大。劉備雖然在三方勢力中最弱,但是他胸有大志,待人隨和,知人善用,文武兼備,仁義知名天下皆知,在曹操取荊襄準備攻打劉備的時候,劉備被迫棄守樊城,城中二十萬婦女老幼都願意追隨於他,可謂深得民心。

孫權,承起父兄遺志,經略江東六郡,雖當時年少,但得能人之士輔佐,頗有帝王之氣,其部文武兼備,軍民一心,又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實力較強。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天時地利人和,都不佔的情況下,悍然發動統一天下的決定性戰爭是極其不理智的,雖挾百萬之眾,大勝之勢,但仍然被孫劉聯軍用火攻大敗於赤壁,狼狽的逃回許昌,自此以後,劉備先後取得荊襄,川蜀等地,實力愈發強大,三足鼎立之勢以成,曹操被孫劉兩方強大的勢力的牽掣,再難一統天下了。





舊夢難尋MAX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曹操之所以沒有成就帝王偉業與所處得社會背景、自身能力還是有差距的。下面就這兩方面簡單說下我的看法。

一、時勢造英雄,兩者所處時代、社會背景相差較大

秦統一六國,在制度上,郡縣取代分封,剷除西周以來形成的貴族集團,使六國王侯失去經濟勢力,淪為平民,社會階層也隨之重新劃分。但是,秦末暴政,嚴刑酷法,徭役和賦稅對於百姓負擔過重,嚴重不利於人民修養,社會經濟的恢復。天下苦秦已久,那裡受壓迫,那就就會有革命,所以生活在底層的百姓揭竿起義,推翻秦朝,這是大眾共識,而劉邦自然也是草根出身,率先殺進關中,畏與項羽勢力,之做的個漢中王。

在統一天下的道路上,劉邦的面前只有項羽這一個強敵。這也是從前209年大澤鄉起義,到前202年劉邦能夠在短短几年快速建立漢朝的重要原因。

漢朝建立之後,完全繼承秦朝政治制度,有所不同的是,劉邦大封七個同姓王,所以國家便呈現分封郡縣並置的局面,直到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同姓諸侯國勢力逐漸瓦解。這個結果是給了國家適應郡縣制的時間,由此也奠定了兩漢四百多年的江山穩固。

到東漢末年,雖然漢室衰微,統治集團內部出現問題,受苦受難也只是底層的百姓,而那些社會上層,佔據著相當大的社會資源,這些群體也並沒有反對漢室的意思,比如184年的黃金起義,張角是底層代表者,皇甫嵩、董卓、曹操、代表社會上層,國家上層並未瓦解,所以起義失敗也是必然的。但是,漢室衰敗也是不可逆轉的,官宦外戚爭鬥不止,地方造反,朝廷軍權不得不下方,結果就是各地軍閥割據。曹操出身官宦,世受漢祿,先鎮壓黃巾叛亂髮跡,後起兵董卓失敗,再回兗州休整,再到擊敗袁紹,最後統一北方,這個過程用時17年。

總的來說,劉邦的時代,只要打敗項羽就能完成統一天下的任務;而東漢末有呂布、張繡、袁術、袁紹、馬超、張魯、劉璋、劉備、孫權,這些都是佔據一方有實力的人物,想統一就必須逐個打敗這些割據勢力。此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曹氏集團內部,有相當多的人還是忠於漢室,比如荀彧,所以想完成統一天下的難度實在不小。

二、個人能力對比

1.在用人方面劉邦可是出了名的知人善用,這方面曹操相比可就遜色許多。

兩者同樣是唯才是舉。但是有所不同,劉邦本是帥才,自己不懂帶兵打仗,對自己的部下有足夠的信任,用人能放開手腳,敢於放權,比如韓信,陳平。劉邦自評如下: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曹操固然軍事、政治才能卓越,但幾乎所有的大型戰役都是自己上陣,凡事最終決策都是自己說了算,身邊謀士雖多,但也不過是輔助角色,軍權、決策權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身邊因此缺少能夠獨當一面的人物。

後世李世民評曹操言: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器不足。意思是說,曹操做一個將才,是綽綽有餘,但作帝王還是不夠的。李對曹操的評價還是比較準確的。

2.劉邦比操更加自律,深得民心

194年,曹操為報父仇討伐徐州陶謙,因私憤屠殺十幾萬當地百姓,惡名遠播。197年,討伐南陽張繡,曹操強納張濟之妻,導致張繡反叛,導致曹操長子和大將典韋死亡

再看劉邦,雖出自市井,同樣好酒及色,但在進入咸陽後,約法三章,深得民心。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這一點曹操遠不及劉邦。

三、總結

劉邦所處的時代更加利於他完成帝王偉業,且政治才能遠高於曹操,能夠駕馭部下,知人善用,懂得贏取民心;曹操雖然軍事、政治、權謀、文學各項才能都不差,但是比起第一梯隊的如劉邦,李世民,朱元璋還是差一些帝王火候,最後統一北方,做魏王也算是他人生的最高峰。


鈞州小哥說史


曹操和劉邦都是所處,當時時代的英雄,令人敬佩和尊敬。雖曹操沒統一全國,就說比劉邦差,這是比較片面的,只能說二人之間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

曹操與劉邦所取的成就不同‘,是由多種因素形成的:

形勢不同:雖然二人都處於亂世,但當時的形勢還是有差別的,1,自從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建立秦國後,但原六國子民非常不服,再加上後來秦國治國手段非常暴力,最終使人民大眾暴發了,大批反抗起義隊伍,最終劉邦統一全國,建立漢朝,這期間人民大眾 並未形成固定統一固定的思想觀念,比如忠君,忠,孝,禮,智,信等理念。大眾都想推翻秦國,於劉邦是順應了時代潮流。‘而曹操時代是從漢朝分裂過來的,經過幾百年大漢朝的管理,人民大眾愛國愛民思想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並形成了一套以儒道釋三家的思想道統,而曹操所倡導的理念與儒道釋有所偏離,所以不容量統一。

性格不同:比如劉邦,寬厚,大度人格魅力強,.善得人民大眾 有才之人愛追隨(如張良,韓信等)使得民心都.指向劉邦,從價奪的天下。曹操:聰明,有才。但愛玩弄權術。使其大眾有才之人不追隨於他(如關公,諸葛亮等)

當然,曹操雖未統一全國,但他應該比劉邦,更獲得後人的喜歡,從後世人對他的評價中有所知曉。而劉邦雖統一了全國,後世歷代對他的印象不怎麼好 ,令人厭惡。古人先輩們雖己離我們還去,但所做所為都是咱們後人的一面鏡子,好的智慧讓人受益。


歷史天平


劉邦,佔據的是無以倫比的優勢。

首先,百姓苦秦,就是關中百姓也都厭惡暴戾的秦國法律,所以劉邦能夠以約法三章來獲得支持,後面自漢中出兵就能夠迅速消滅三王佔領了關中。關中百姓恐懼項羽未來的報復,咬牙給劉邦提供軍糧與兵員,這是劉邦多次失敗後依舊能夠復起的原因。

其次,秦末沒有世家,只有舊貴族。項羽這些舊貴族雖然對本地本土有影響力,但不是全局性的,所以統治基礎不穩,尤其項羽分封諸侯後立即陷入戰亂。而劉邦後面也能個個擊破削除異性王。

曹操的局面差距很多。

東漢是世家社會,大大小小世家實際控制基層,所以曹操政權也被世家滲透乾淨,因為文字書籍壟斷在世家手上,郭嘉這樣的寒門子弟根本就是鳳毛麟角,世家子弟當然就逐步掌握了曹魏政權。而既然曹操後面也是世家政權了,自然只能互相妥協,無法似劉邦那樣集中力量統一天下。

此外,赤壁大戰時,江東與荊州不願服從曹操的世家合起來並不比曹操差太多,孤窮客軍的曹操無法獲勝。然後曹操退回北方修養生息,等北方力量對蜀漢江東再次佔據壓倒性優勢,西晉的統一就是水到渠成了。

曹操無奈退回北方:


四川達州


雖然時間維度上曹操和劉邦並不相同,但是二人都是難得一見的“聰明人”。

曹操之所以沒能統一天下,很重要的原因有2點:

人才差距

首先,我們可以看出兩人的手下以及對手是很有差距的。三國時期,人才輩出,曹操面對兩個勁敵,劉備有著正統的漢室身份,手下又有諸葛亮、趙雲、關羽等人;佔據江東的孫仲謀又與劉備結盟,麾下更有諸葛瑾、周瑜、陸遜、呂蒙等名士。

可以說,曹操的對手是非常強大的,而曹操很多時候都是靠著自己出謀劃策,手下謀臣雖然有個郭嘉,卻又英年早逝,其他的勇將很多隻是莽夫。

劉邦雖然是市井出身,但是在他的麾下,出謀劃策有張良蕭何這樣的名相,行軍打仗有戰神韓。更重要的是,他的對手項羽就像一個草包,剛愎自用,有勇無謀,還不得民心。

時局不同

劉邦所面對的是一個腐朽沒落、人人喊打的秦朝,大家都想著要推翻秦朝的統治,想著要揭竿而起的人不再少數,而劉邦恰好趁勢做大。反觀曹操,這個時候他所處的時代就比較尷尬了。

東漢末年,“皇帝從劉姓出”的思想在百姓心中大多以及根深蒂固,黃巾起義之時曹操也是代表朝堂鎮壓,這也就束縛住他,只能夠打著維護漢室的旗號。而且,哪怕是在曹操集團內部,很多能臣都是出自世家,甚至是被曹操比作是“吾之子房”的荀彧,他們效忠的依然是漢室。

總得來說,曹操並不比劉邦差,甚至在本人看來曹操才稱得上是亂世梟雄,但是他面對的阻力要比劉邦多得多的。而劉邦不過是時勢造英雄,有著天然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