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天国打不过清朝?

real南得


说起太平天国就不得不说一说洪秀全,洪秀全大约出生于1814年,说起来也是个读书人,道光年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次不中,于是乎,就做了个梦说自己是耶稣的弟弟上帝的儿子,后来就慢慢背弃了儒家学说,开始到处传教,想要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盛世。

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建了太平天国,自己为天王,1853年改南京为天京,洪秀全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运动也是席卷了大半个中国,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的天京陷落,势力发展到了18个省,也给予了中外反动势力以巨大的打击。

但是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1856年开始杨秀清开始居功自傲,后来自相残杀,1857年石达开也遭洪秀全的怀疑,一气之下出走,众多将士也跟随石达开离开开始独立进行反清大作战,各个地方相继失守,太平军形势也不断恶化,此次内讧导致了若干年建立的势力大部分丢失,太平天国也开始由盛转衰。

第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或者说现实是和理想相悖的。洪秀全金田起义之初衷就是和发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一样,希望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但是洪秀全定都天京之后,自己小农的局限性慢慢就凸显出来了,他逐渐深居后宫,贪玩享乐,挑选女人充裕自己的后宫,简直乐上了天。

第三,他们宣扬的洋教和小农经济和封建社会的信仰相悖,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清末一直延续了上千年了,早就已经根深蒂固,而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和儒家思想彻底站在对立面,是不被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接受的。并且洪秀全本来就是儒家的信奉者,只是因为自己科举多次屡试屡败才对儒家文化产生了敌意。


月光侃历史


主要有几点,清朝通过宣传儒教和忠君报国思想,得到了更多的人才。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鲍超,多隆阿,西凌阿,僧格林沁一直到杨载福,江忠源,李鸿章,罗泽南,席宝田……….

清朝在太平天国战争当中,从湘军,绿营,淮军,八旗当中,选拔出了上百名有着相当素质的将领。在人才上,清军就超过了太平军。这主要是清朝毕竟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地区,掌握了更多的人才资源。

第2个就是,太平军在军工方面,一直落后。就是太平军把三分之二的收入都用来购买洋枪洋炮和土枪土炮,也无法与清军竞争。太平天国战争,清军从始至终在火器上有优势。

在1862年4月,太平军从上海1家洋行进口了3046支洋枪,795门野战炮,占领宁波以后,军火贸易规模更大。光是1艘模范号英国商船就运来了300门6磅和6磅以上火炮,100箱步枪和50吨弹药。

故时人评论说:“贼无技勇,……只重洋炮。夷人过昂其值,兵火后贼所掠之金银,半归夷人。”但是,清军火力更猛,湘军一次就从广东引进上千门洋炮,一举夺取了长江的控制权。

为此,曾国藩还不认为湘军洋炮多,而说;镇守江南大营的和春、张国梁,手下的洋枪洋炮最多。到了淮军建立更是全部洋枪洋炮的部队。第3个就是,清朝拥有更为广泛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太平军同时完全掌握的土地,从来都不超过2个省。以2个省对抗全国,肯定是资金和人力上处于下风。而且,太平军控制区很大部分,还是拉锯战地区。


深度军事


实际上,太平天国并不是打不过清朝,巅峰时期的太平天国曾经占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那太平天国运动到底为什么失败呢?

一、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摆脱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虽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纲领、制度和政策,但是因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没有长远的目标、规划,而没有落实。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金田起义”爆发的原因就是阶级矛盾激化,说白了就是在清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之下,农民活不下去了,只能拿起刀枪为自己找一条活路。所以洪秀全一个多次不中的落第秀才,利用狗屁不通的基督教教义,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二、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广泛的吸收人才

在清朝末年,尽管受到“八股取士”的影响,读书人大都思想僵化,但是,必须承认,当时的社会精英分子都在读书人中产生。

而太平天国建立之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的不承认,并且对知识分子极度仇视。传说准许女子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也没有实行。就连教育也是那么奇葩,学校跟教堂放在一起。这就造成了太平天国尽管打下了一大片的土地,但是没有进行有效的统治,而是像流寇一样到处逃窜。

三、太平天国运动领导层黑暗腐败,指挥混乱

太平天国建立以后,因为信仰基督教,由洪秀全担任太平天国的君主,掌握政权,由杨秀清掌握宗教神权。杨秀清假装上帝附身下凡的时候,就连洪秀全都要跪在他的面前俯首听命,管理极度混乱。

再加上太平天国诸王之间互相猜忌、残杀,并且在太平军内部大肆株连,是太平天国的军事实力极度下降。

唯一一个有才能的、脑袋比较清醒的翼王石达开,还被洪秀全所忌惮,局势稍有好转,就被洪秀全逼迫西征。最终因孤军奋战,在与清军和谈时,被杀害。

最终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清朝和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清军攻破天京后,放火烧城、大肆掳掠,平民百姓死伤惨重。

我是春秋百晓生,与大家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敬请期待!


历史公元



太平天国在取得初步胜利后,领导们的小农阶级的局限性就显现出来了,刚取得一些成就其内部弱点就暴露出来,什么贪污腐败,什么内斗倾轧都出来了,内部一团糟后,外部又有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革命失败。

太平天国失败的导火索是天京内乱,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领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奢你腐化的思想逐步滋长。给天王抬轿子的人竟然有64个人,东王的轿夫有48人。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逼迫天王封他为“万岁”。洪秀全表面答应,又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从前线回京。韦昌辉对杨秀清早就不满,接到密令后,立即率领心腹人马三千多,于1856年9月1日深夜赶到天京,包围了东王府,捕杀了杨秀清和他的全家,还有杨的部属和其他太平军士兵共两万多人。石达开赶到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无辜,韦又对石起了杀心,石连夜逃出天京,韦就杀害了石的全家老少。天京太平军将士异常愤怒,洪秀全就于11月初诛杀了韦昌辉及其心心腹二百多人,燕王秦日纲也同时被杀。这就是天京内乱, 天京内乱后,洪秀全让石达开总理政务,但又对石达开心存疑忌,所又封自己的两个哥哥为王,牵制石达开。石达开被迫离开天京,率领精锐部队转战它方:后来,在四川大渡河被清兵包围,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敌人杀害。



天京内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国中无人,朝中无将。清军乘机反扑,票建江南、江北大背。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为各军主将,又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为了振兴大平天国,提出了《资政新篇》。它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当时的军事形势,这个方案没有能够实行。


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摧垮清军江北大营。接着,陈玉成在三河镇又全歼湘军悍将李续宾的部队六千多人,湘军胆寒,曾国藩听到这个消息后顿足痛哭。1860年,李秀成和陈玉成一起攻破江南大营,又一直打到上海近郊。英法侵略军撕下“中立”伪装,组成洋枪队.同清军一起攻击太平军。李秀成想同“洋兄弟”取得谅解,竟然禁止太平军还击,使太平军遭受重大伤亡,只得从上海撤退。 1860年6月,清政府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他指挥湘军猛攻安庆,安庆太平军将领叶芸来、吴定彩率领两万多名将士拚死抵抗,全部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援军陈玉成的部队也伤亡很大,在败退时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年仅26岁。


1862年春,曾国藩坐镇安庆,指挥清军分路进攻太平军,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左宗業率领湘军一部,李鸿章率领淮军,英国人戈登指挥“洋枪队”,分头向太平军疯狂进攻,最后围攻天京。 天京太平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1864年3月,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湘军攻破天京,守城太平军与天京共存亡,同湘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宁肯战死,决不投降。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的失败。洪仁玕以后也身陷敌手,慷慨就义。李秀成被俘变节,在他写完供词的当天,曾国藩就杀害了他。

太平天国的失败有它的必然性。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是主要原因之一,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在太平天国自己身上。


大圣看古今


不是太平天国打不过清朝。

而是,底层所构建出的这种“政教合一式的神权国家机器”打不掉“大清这种登峰造极式的封建式国家机器”。

太平天国和传统的农民起义不太一样,它是真的让“天地变色”的,用的是古怪的“改造版西方宗教”当理念,把传统纲常伦理全部打破,视儒生为猪狗,发展经济和内政建设更是一塌糊涂。

这是什么情况?这等于是得罪了这个制度下所有的既得利益集团。那既然如此,就只能受到其联手狙击了。

这一点,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说的一清二楚,他还直接号召什么“血性男子”,“抱道君子”,“仗义仁人”都来与太平天国为敌。

这种力量不是太平天国有能力打垮的,太平天国真的没有一丝可能性打垮清朝吗?不一定,说不定北伐的时候争口气,或者高层稍微再忍忍不那么早搞内乱,大清真的被他们灭了,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然后呢?百分之一万的可能性,获胜的太平天国还会被这股力量再扫出去。

所以,即使太平天国侥幸灭了清朝,它自身的覆灭命运也是无法避免的。


国史拾遗


太平天国历时十四年(公元1850-1864),究其本质,和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没有太多区别,但是其政策战略和统治才能比以往更加暴戾,更加残酷,也更加疯狂。

年轻时代的洪秀全一心想通过科举来取得功名富贵,但是屡试不中,后英国几千英兵威胁北京,肆虐长江,而英国信仰基督教,洪秀全机缘巧合得到一本宣扬基督教(估计洪秀全连天主教和英国国教都分不清)的小册子,遂起反心。

中国历史上假借宗教迷信煽动叛乱的例子数不胜数,而洪秀全就利用了基督教,注意,是利用,而不是信仰,洪秀全信奉的不是真正的基督教,而是他自创的上帝教,中国土味基督教,因为基督教教义不完全符合他的利益和企图,他和耶稣是同胞兄弟,在人世间,他最大,为万邦之主。他所有的政策,制度,理论依据都以上帝教为中心,以上帝教建军,以上帝教立国,以上帝教教义为理论依据,一切的一切都笼罩在神权下。

思想方面:宗教使人迷醉,上帝教对初期的太平天国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对太平天国的开创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人总有醒来的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天国形势越来越严峻,不说底层兵士,就连高层的信念都开始动摇。而且为了把中国变成上帝教大本营,洪秀全不惜歪曲历史,钳制思想。定都以后,开始大规模焚书,孔孟诸子百家全部焚毁,不准买卖收藏读看,否则一概皆斩,所有书籍必须等洪秀全亲自删改后传习,要想当官必须熟读《真道书》《天条书》《天父下凡书》等等神道书籍,导致当时的文人学子彻底离心离德。



制度方面:太平天国是极端中央集权政体,名义上取决于天王,实际上掌控者是东王,双重领袖制为以后高层分裂埋下祸根。太平天国的女馆制度是有计划的拆散家庭,对基层干部和底层兵士伤害很大。

经济方面:圣库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经济政策的体现。田亩制度主要原则有土地公有,计口授田,自给自足。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前期曾严格实行过,但是定都天京以后,基本作废。因为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并不是建立在社会学说上,而是以一切合法权利都是全知全能的天父赐给他在尘世间所选定的代理人的思想为基础的。

军事方面:太平天国实行兵民合一,前期军律严格,赏罚分明,秋毫无犯,人人悍不畏死,但到了后期,兵源基本都是裹挟来的,素质大大降低。而太平天国高级将领的穷奢极欲使军官集团日趋腐化堕落,晚起的太平军缺乏战意,只会烧杀破坏。

所以归根结底,洪秀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他的根本思想就一条:一切的一切都归自己统治支配。而太平天国在宗教的麻醉,思想的改造,军事的钳制,政治的高压,经济的掠夺,高层的分裂下最终走向灭亡。而且造成了几千万的生命的消亡,所以太平天国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惨烈的浩劫。

种种原因,造成了天平天国越来越不得人心,最终被湘军集团剿灭。


陈子帅菌读文史曰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在太平天国成立初期,与清军的战斗中,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即便是在天京变乱之后,太平军在陈玉成、李秀成的带领下依然是打了好几个胜仗。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地盘越打越少,人心越打越散,战斗越打越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下面请听日航君来为你分析。

一、\t后期领导层内部相互之间斗争严重

天京变乱之后,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也随之大换血。形成了以利益为纽带而形成的以李秀成等人为首的异姓王势力和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以洪仁玕等人为首的洪姓亲族势力。

两者之间互不相让,互相攻讦,引发了朝中官员走马灯似的转变。甚至这种斗争都被清政府所知道。朝中激烈的党争使得太平天国的领导中枢薄弱无力,渐渐难以应对恶劣的政治军事形势。

洪秀全的用人不当是大问题

二、\t对地方控制力削弱,将领拥兵自重

相对于前期将领们齐心协力的景象来说,后期出现了一种拥兵自重的风气。如当时陈玉成在安徽,李秀成在苏南、浙西,李世贤在浙东,他们各自经营自己的地盘,即便是在一省之内,大家都互不关心,甚至还会为粮草和军饷而刀兵相见。

如安庆为陈玉成的首府,当安庆被围攻长达一年之久时,李秀成和李世贤却在为保存实力而作壁上观,不肯救援。

因为太平军各地方将领出现了自保、割据的情形,因此太平军内部的凝聚力大大减弱,也导致了后来的失败。

李秀成被围困时无人帮忙

三、\t太平天国的人才匮乏严重

随着地盘的扩大与战争的推荐,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太平天国前期大量人才阵亡,后期不注重人才的吸收,以至于陷入了一种青黄不接的地步。

相对于前期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太平军后期陷入了一种固化的人才吸收模式,血缘、地域等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当时许多有能力的人升迁无望,不愿意为太平军效力。

当时著名学者汪士铎连夜逃出天京,后来在湘军中任职,向曾国藩提出了十条建议;容闳谢绝了洪仁玕的要求,转投曾国藩;著名维新人士王韬在不受太平军重用后转投清军。

甚至在后来李秀成被俘后,李鸿裔问他你认为官兵哪里好,太平军哪里差是?李秀成回答“前者多用读书人,后者无读书人。”由此可见双方的人才差距了。

清军中的儒将——曾国藩

四、\t太平天国的地方治理的失败

太平军后期对于地方治理也出现了重大纰漏。太平军身为农民起义军,在胜利之后,本应该依靠农民,但是他们却把地方治理的权力给了当地的富豪乡绅。

这些人与太平军的交往貌合神离,动辄奸淫掳掠,收敛财富,如“开印酒”等不良风气。很快,太平天国的官员也沾染上这种风气。

这种不良风气加深了人民的负担,侵蚀了太平天国的基础,极大地破坏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官民关系。

太平天国私铸铜钱

五、\t总结

相对于前期的生机勃勃,太平天国后期基本上把所有农民起义军犯过的错误都犯了一遍,以至于后期人心离散,战斗力削弱,最终屡战屡败,以失败而告终。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想当年,太平天国在广西金田起义时,是何等的振奋人心,一呼百应,洪秀全大旗一挥,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就聚集到太平天国的旗帜下,大旗上写着“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大不饱暖”。但是没过多久,太平天国最高领导层就在永安进行了著名的“分封为王”,坐地分赃。洪秀全为天王,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分配权力,分配财富,连女人都按职分配。据史料记载,太平军到达武昌时,洪秀全的后宫人数已达六十多人,数量远超此时北京的咸丰皇帝。当太平军定都南京后,洪秀全的后宫总人数已在二千人以上,令后来南京收拾残局的曾国藩大吃一惊。历史事实表明,太平天国从起义那天起,就只反清而不反腐。如此一个腐败的太平天国如何形成战斗力?如何打得过大清王朝?





王荣联1


公元1861年1月20日,清朝的总理衙门成立后就上奏朝廷一封叫做《通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的奏折,对当时清王朝面临的几大主要威胁,进行粗略的分析:



第一位:太平天国,心腹之患,

第二位:英法联军的侵略,肘腋之患,

第三位:俄罗斯,肢体之患,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的目的是要彻底推翻清朝统治,而当时在清朝看来当时西方列强对中国提出的要求主要是经济上的诉求,还没有在领土方面主权方面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经常把主要兵力放在了,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各地的人民起义上面来。

公元1861年9月12日在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的指挥下,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湘军包围了安庆,太平军粮断援绝最终投降,太平天国后期,尽管有李秀成,陈玉成这样军事天才指挥作战但终究无法扭转节节败退的战局,公元1863年,天京被围得铁桶一般严密,城内已经无粮可食,洪秀全只能勉励人民吃野草来活命,公元1864年6月1日精神崩溃的洪秀全自尽身亡,李秀成辅佐洪秀全的幼子洪天贵福登基,7月19日,曾国荃率领湘军在开天京城太平门,攻入城中,对全城进行杀戮。太平天国这个存在了14年,征战18省攻克600多个城镇的农民政权,终于耗尽了最后的气力。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他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革命实践,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传统腐朽的专制制度的反抗和控诉,彰显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更为重要的是太平天国起义所展现的反抗精神,成为激励中国革命的重要源泉,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来自《礼记》中大同这一篇和整个儒家学说中的完美社会为原本加上结合近代传来的基督教的社会理想。太平天国要求一步进入完美社会,这样一个空想社会,在理论上并没有存在过。在实践中往往会带来更加有破坏性的结果。

以无处不均匀为口号建立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事实上,从一开始就走向了自己理想的背面,

太平天国的分裂始于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或明或暗的王位之争,定都南京之后,天王和东王之间在执政方法和权力分配方面,摩擦不断这让洪秀全感到巨大的危险。他怀疑杨秀清正在策动一场政变,想取代自己,于是他先下手为强,命韦昌辉杀了东王杨秀清,而最终洪秀全也无法容忍韦昌辉的滥杀,于三个月后将其诛杀。

在这场惊天大内讧中,农民小生产者特有的目光短浅、自私狭隘、残忍无情暴露无遗,内讧严重削弱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太平天国由全盛从而转向衰弱,也让清政府隐约看到了胜利的曙光。1857年夏天遭到洪秀全猜疑的石达开离开南京,带走了最忠于他的20万部队。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情绪消沉,完全沉湎于奢靡的后宫生活。这显然与圣经对教徒的要求背道而驰。洪秀全迷途不知返,竟对圣经内容进行删改,以修正十款天条和圣经内容有所矛盾的部分,维护自己的统治,直到1863年天京被清军围得铁桶一般严密,全城吃野草来活命,公元1864年6月1日精神崩溃的洪秀全自尽身亡,结束了自己荒唐的一生。



中国历史上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太平天国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打铁需自身硬,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254字,21:36


宇文度鹏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农民革命,在清朝末期,战事不休,西方列强的入侵让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赔款了大量的白银,急剧的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民族矛盾激发了内部的阶级矛盾,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剥削,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轰动全国的太平天国运动。

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甚至有席卷全国的趋势,声势浩大,兵多将广,攻城掠地,占据了清朝将近一半的国土,与清朝成分庭抗礼之势。但为什么顺应民意席卷天下的革命会戛然而止,最终以失败告终呢?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最大的失误就是战略性失误,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杨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建都于南京,并改南京为天京。

然而过早的建都让太平天国丧失了锐气,并且在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后就停下了脚步,给了清朝一个难得的喘息的机会,清政府勾结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进行了全方面的围剿。恩格斯指出:“在战争中,尤其是在革命战争中,在没有获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之前,迅速行动是一个基本规则。”

恩格斯科学的指出了太平天国的战略性失误,导致锐气尽丧,再加上高层洪、杨都有了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没有了当初那种锐意进取统一天下的志气,让太平天国运动失去了最佳的渡过长江北上的机会。

其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没有系统而科学的理论指导,他们的分散性、守旧性,以及眼光短浅等毛病在太平军中显露无疑,许多太平军将士参加革命都是出于生活所迫,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

报着当官当将军的思想才去从军,并没有为国为民的想法,这种目光短浅的思想严重束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而古代农民战争最多也只是建立封建社会,这就限制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方向,再加上严重的信仰危机,导致了分散主义的滋生,致使太平天国大好的局势一步一步走向低谷,再难有回天之力。

最后,太平天国政权的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从建都开始,许多人就开始大肆享受,上层领导阶级劳民伤财,更是穷其奢华的建造华丽的宫殿,上层领导安于现状。

清政府虽然衰落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军队训练有素,人才更是数不胜数,在两者极端的对比下,太平天国当然不能与之相抗衡,最终以失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