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西门庆连县太爷都收买了,为何却收买不了验尸官何九?

颜焕原


很现实。西门庆这种地头蛇平息事件无外乎用两种手段,一就是用钱来买安宁,二就是用权来吓平民。有时候两种手段都使用,但无论如何都是利益的问题。这种事其实倒是不难理解,夹在中间的何九叔既没权也没钱,夹在西门庆和武松两强之间,更多思考的是那种利益更大,而非仅仅道德问题。

(《水浒传》中的武松)

西门庆从小就奸诈,破落户出身的他到底有些贵族的底子,有些权势的思路,等到突然发迹之后,就开始“指导江山”了。在县里管点公事,用手段确定了他“西门大官人”的身份,有了话语权还挺有钱,这县里就没谁敢惹他。

西门开着药店,正好去毒武大郎,王婆是个乖婆子,唆使西门庆回家去拿砒霜给潘金莲,潘金莲伪装成治疗心疼痛的要毒死武大郎。

(《水浒传》中的西门庆)

事发之后,潘金莲一顿号。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无泪有声谓之号,潘金莲就是这种演戏式的哭。潘金莲在演,西门庆也没闲着,找到何九叔,就要请他喝酒。一来二去就暗示何九叔不要声张,银子奉上了事。

何九叔看了尸体以后,想要声张却不敢,派惹了太岁,何九叔心里不安宁,装作中了邪,直接吐血昏倒在现场。回家后和老婆商量,老婆也是个懂道理的人,知道这种事必然事发,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又不是傻子,让何九叔偷两块遗骨,钱也留着做见证。夫妻俩人绝不是贪财的人,但也懂得如何明哲保身。

(《水浒传》中的潘金莲)

武松回来后,也请何九叔喝酒,开始一言不发,后来直接把刀子插在桌上,怒目而问。何九叔就拿出十两银子和骨头把事情说了一遍。还告诉武松要想知道奸夫是谁就去问郓哥儿。郓哥得到了武松的钱后,也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钱这个东西派上了用场。西门庆在县衙里面上下一打点,再加上尸体已经烧掉,所以就搪塞武松,西门庆能混得顺风顺水就是因为掌握了话语权,衙门贪财,两厢媾和,武松无处伸冤只得自己动手。

何九叔良心未泯,再加上家有贤妻,所以才冒着干系去帮助武松。而且还是那句话,武松是条汉子,假如武松和武大郎一样,何九叔未必敢和西门庆作对,即便他再善良。


泊图泊途


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对于武松来说,这个问题是他注定没法回答。因为身为白丁的武松,就因为路过景阳冈而且被迫拍死了一只老虎,就有了公务员身份,官居县警察局局长高位。而武松只道自己踏上了一条金光大道,但是,在一次出差归来后,却得知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已经去世了,并且,死因蹊跷。

自古以来人命关天,更遑论大宋朝这种建立在封建政权已经运营千余年基础上的王朝。而大宋官府给武松提供的说法是:武大郎确实是病死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县太爷是信了。

而武松为了寻求真相,终于,在法医(验尸官)何九那里得到了武大郎被人毒死的证据,那么问题来了:害死武大郎的西门庆,在当地可谓权势熏天,并且依仗其雄厚的财力,把县太爷都一并买通了,但为什么却没能买通何九?毕竟,西门庆可给了何九一大笔钱。

个人认为:

小人物的悲哀

很多年前有这样一部畅销书,叫《我叫刘跃进》,讲的是一个农民工因为捡了一个U盘,最终把当地的上层社会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当时书评认为:刘跃进进入当地上层社会的视线,好比一只羊闯到了狼群里面。

其实何九就好比一只羊,他很被动的撞到了狼群里面:西门大官人财雄势大,在当地比县太爷还威风,虽然西门庆给自己一笔钱做“封口费”,但是,倘若何九不知趣,那么,西门大官人搞死自己也不是难事儿。更何况,西门庆还可以通过县太爷给自己施压。

再说苦主武大郎那边。武大郎本身是个卖炊饼的小人物,本来杀了也就杀了,但架不住此时的武大郎今非昔比:他有个能拍死老虎的弟弟,这让何九心里打鼓:万一哪一天武松冲动起来,自己被武松拍死,可就白死了。

于是,何九为稳妥计,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边不得罪西门庆,那边看情况应对武松,倘若武松找上门,自己也好有个交待。

大环境问题

西门大官人风流成性,在当地人尽皆知。而西门大官人和潘金莲的奸情,在当地也不是什么秘密——道君皇帝会李师师,尚且在京城被人当做谈资,西门庆的风流事儿,少不得也是如此。

因此,武大郎之死不是秘密,武松迟早会知道,既然如此,何九哪能不给自己找后路?毕竟,武松得罪不起县太爷,但绝对能得罪起自己。

于是,何九做出了私藏武大郎骨头的行为,并在武松找上门的时候,告诉了武松真相。


藤树先生


《水浒传》中,县官是以何九的验尸结论断定武大郎的死因的,因此,出了问题可以推给何九,西门庆给何九五十两银子,是让何九把武大郎死因定为病死,何九照做了,西门庆达到了目的。

何九处在武松与西门庆两强之间,哪一方何九都惹不起,夹缝中生存,只有左右逢源才能保全自己。

何九是一个仵作,即阳谷县的法医。西门庆是阳谷县的最大黑社会老大,县长是其保护伞。武松是阳谷县督头,相当于公安局长,何九的直接领导,对案件侦破门儿清。发起狠来杀人不眨眼。

对这两个人,何九谁都惹不起。对于武大郎的死因,整个阳谷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只是摄于西门庆的淫威无人敢说。

西门庆给何九五十两银子,让何九将武大郎死因在法医的死亡鉴定定为病死,何九不敢不收,也不敢不照西门庆的意思办。县官收了西门庆的贿赂,就以法医鉴定为依据,假装相信了。

何九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武松肯定不会善罢干休。如果自己不告诉武松实情,只是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说了,武松是个明白人,冤有仇,债有主,武松不会难为自己的。

夹在两强中间的何九,只有左右逢源,他没有必要也不敢与武松或西门庆对抗。只有两不得罪,才能保全性命。


南极冰火


摘要:实力派演员何九装病喷出“几十两血”,家有贤妻,运用智慧才能曲中求直。

何九叔是个很精明的人,连王婆都对他忌惮三分。他看出了武大死亡的疑点,想要声张,却没人做主,又忌惮西门庆的势力,心里拿不定主意。真正考验何九叔演技的时候到了,只见他“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何九叔也真是拼了,为了装病直接喷出“几十两血”。回到家里,何九与老婆商量对策。他的老婆连名字都没有,但是却是一个十分有见识的女人,给他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他老婆说:“武大之死有没有问题很容易判断。问她几时出丧,如果停丧在家,等武松回来再出殡。那就没有什么问题,这事跟我们也没有关系了。如果她迫不及待的要火化,那这事肯定有蹊跷。你假托去送丧,到时候偷两块骨头回来做证据。武松回来如果问起来,就把证据给他。如果不问,那也没我们什么事了。”这对夫妻真的是了不起,十分有生存智慧。有时候想做一个正直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盲目冲动与强出头,不但帮不了别人,反而给自己惹下杀身之祸。只有运用智慧才能“曲中求直”。


行者勿松


哪里是收买不了何九?在验尸的时候,何九并没有说明武大是中毒而死。他完全顺应了西门庆的要求。

但何九是个江湖老油子。他料到武大郎的弟弟武松不是好惹的,所以留了武大郎的一块骨头作为证据,是要等将来武松回来,撇清自己。换言之,何九是“知道怎么小心”,处处给自己留后路。

如果武松没回来,或者回来了却粗心没发现,或者发现了却被西门庆先下手为强除掉了,何九绝不会出头替武大郎鸣冤。但是武松回来了,细心发现了疑点,并且有时间、有机会追究,何九就交出自己的证据,替自己洗清。

这与西门庆的收买是两回事。


栖鸿看红楼


不是收买不了,而是何九叔他不敢。

西门庆与潘金莲合谋杀了武大郎后,众人的态度都让人觉得很心寒。

邻居们明知这其中有蹊跷,可是他们却装作啥事都没有,还假意的安慰潘金莲不要太伤心,要好好的生活下去。

而县太老爷更气人,武松明明带着人证郓哥儿与物证武大郎的骨头去报案,可县太爷却用一句:“捉贼拿脏,捉奸拿双”把武松给打发了,让武松是有冤没法诉。

大家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谁不会为了非亲非故的武大郎去得罪地头蛇西门庆,而县太爷本来平时就与西门庆勾结在一起,当然不会办了西门庆了。

可这里面有一个人表现的很有正义感,那就是何九叔。何九叔在发现武大郎是中毒身亡后,他假装中了恶,昏迷不醒,让殓尸没法进行。后面武松回来后,他又拿出他保存的武大郎的骨头做为证据。

明明何九叔收了西门庆的银子,可为什么不为西门庆办事呢?真得是因为何九叔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吗?其实不是,他只不过是因为不敢罢了。

如果何九叔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那么他在西门庆给他塞银子的时候,他必然会拒绝,而且在发现武大郎是中毒而亡,他不应假装中恶昏迷不醒,而应是报官府将事实讲出来。可是何九叔因为惧怕西门庆,他选择了沉默。

那他后面为什么又要拿出证据给武松呢?其原因很简单,殓尸本是他的职责。跟县太爷不同,何九叔可是一个小小的验尸官,这社会地位还不如武松,他要是一味沉默,估计武松不会放过他。

所以这何九叔是相当纠结,他既怕西门庆这个地头蛇,又怕武功高强的武松,左右为难的他,只好两头都不得罪。刚开始他假装被西门庆收买,在殓尸时不声张武大郎的死因,后面武松回来,他又选择把真相告诉武松,还贴心的送上了证物。

但正因为何九叔的谨慎行事,明明处在事件的漩涡中心他,可最后却能全身而退,这比起那为了钱财而不顾一切最后落得凌迟处死的王婆聪明多了。


悦读会


何九叔是属于那种社会上最不起眼的底层人物,原本就已经是夹缝求生,面对白花花的银子,不动心那才怪呢。不过何九叔是一个精细的人,西门庆只是一个市井刁图小人,只要不招惹他,自己就没招祸端;

而武松:“武大有个兄弟,便是前日景阳冈上打虎的武都头,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男子,”他知道武松出差早晚会回来,那时候“此事必然要发”。银子和自己的“贱命”相比较,贱命依然宝贵。另外西门庆和武松相比较,武松更令人害怕,稍稍有点期满作恶,就明上黄泉了。

所以不是收买不了验尸官何九。而是武松比西门庆更可怕!


读心读书


何九收集證據是為了自保,與是否貪財、本質好壞沒任何關係,更談不上伸張正義。一、銀子不收不行,不收就得罪西門慶,但是火化現場我不去,不去就不當這案子的見證者,也使西門慶不懷疑自己。骨頭不留也不行,不留就沒法向武松證明武大的死因,武松必須搞清武大的死因才能定性,這個事實搞不清楚武松絕不會放過他。二、銀子和骨頭形成一個證據鏈,證明西門慶和武大郎的死亡有關係,跟我何九沒關係。武松找上門來,我就拿出來,然後你該找誰就找誰去,你不來我也不會去找你。三、何九叔深知此事的利害,不敢卷入其中,也不敢站在任何一方,他只敢說武大郎是毒死的,至於是誰干的,你武松去問別人。何九叔能看清是非對錯,能充分認識利害關係,當麻煩找到自己時既不得罪人又能把自己摘出來,有水平。



羅明一


《水浒传》中西门庆连县太爷都收买了,为何却收买不了验尸官何九?

第一,西门庆既收买了阳谷县知县,又对阳谷县知县形成威胁,在这双重夹击之下,知县不得不听命于西门庆。

西门庆是阳谷县最臭名昭著的恶霸,他不仅仅是家有巨额财富,更因为他是手段狠毒、做人做事没有下限的人渣,还有一身好武功,导致全县上下对西门庆无不畏惧。西门庆有钱、有人脉,有权势,他连官吏都敢构陷。作为阳谷县的知县,对西门庆的威胁有多大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当西门庆收买阳谷县知县时,同时就对阳谷县知县产生了威胁,以西门庆一贯的作派,在送出贿赂的同时,手里一定就攥着阳谷县知县的把柄。阳谷县知县拿了西门庆的贿赂,如果替西门庆办事,那就不会有任何威胁;如果不替西门庆办事,西门庆一定就会陷害阳谷县知县。在这种情形下,阳谷县知县无可奈何,只能被西门庆牵着鼻子走,一切都掌控在西门庆手里。

第二,西门庆收买阳谷县知县的代价肯定要比收买何九叔的代价大得多,知县得到的贿赂越多,承担的责任越大,何九叔承担的责任小得多了。

西门庆贿赂阳谷县知县的钱财肯定比何九叔大得多,何九叔受了西门庆十两银子的贿赂,战战兢兢,只能原封不动放着。知县收受的贿赂数额越大,他对西门庆就承担了越大的责任,因为他知道,西门庆一直都紧紧盯着自己,一旦自己办事不力,西门庆那边很快就会对自己下手。这种压力对阳谷县知县来说,是很大的。相对来说,西门庆送给何九叔十两银子,何九叔不敢不收下,但何九叔的内心还有自己的考虑。从道义上来说,何九叔是明显反感西门庆的作派的。只不过慑于他的淫威,只能暂时做出听命于西门庆的样子。西门庆对自己的威慑力也过于自信,他给了何九叔十两银子,认为区区何九叔必然不在话下,一定不敢兴风作浪,得听命于他。

第三,武松可以威胁何九叔,却不能威胁阳谷知县。

在这件事情上,还有一个方面不可以被忽略,那就是武松。西门庆的确是阳谷县臭名昭著的恶霸,谁都害怕他,巴不得躲着他,有多远就躲多远,甚至连阳谷县知县都是如此畏惧西门庆,更何况何九叔等等普通百姓。但武松其实也是不可小觑的人物,如果说西门庆是阳谷县的地头蛇,那么武松就可以看作是阳谷县新来的强龙。武松在阳谷县声名显赫,就是因为他进入阳谷县就是以打虎英雄这个身份出现的。连那么凶猛硕大的老虎,武松都能活活打死他,可见这个人可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武松他可以拿着刀威胁何九叔,要他说出真相;但武松却不可能揣着刀,到县衙里去威胁阳谷县知县。所以,何九叔既怕西门庆,更怕被武松浑身捅出几个窟窿。武松的威胁就在眼前,好汉不吃眼前亏,何九叔自然不敢替西门庆隐瞒武大郎死亡的真相。


乔鞅


阳谷县恐怕是好汉武二郎最伤心之地,哥哥武大一死,再也没有值得挂念的东西,唯有一个小人物何九叔,武松敬佩有加。哥哥的死因,未经三推六问,此人面对脸沉似水的好汉武二郎,不慌不忙地拿出三样东西,一番深思熟虑、欲言又止的话语,让武松对哥哥的死因了然于胸。仔细推敲何九叔言语不多的几句话,仿佛什么也没有说,但什么都说得一清二楚,真是一个老狐狸。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对西门大官人的突然造访,何九叔心里对武大的死亡,已经明白了七八分。

何九叔是阳谷县殡葬业专业人士,一应丧葬尸殓之事,平常都免不了经过此人之手。为了不落人口实,武大郎的后事也交由何九叔处理。武大怎么死的,西门庆心里明白,肯定过不了何九叔这一关,因此采用有钱有势之人惯用的方法:银子开路,恩威并用。在老何头去武大家的路上,平时连看一眼他都不屑的西门大官人,竟然在半道等他,拉扯他到酒馆吃饭喝酒,并塞给他10两银子,很随意地嘱咐:没什么大事,请你帮忙成殓一下武大的尸体,到时候武大娘子还有赏赐,只是“别无多言”。何九叔心里虽然已经对武大之死明白了七八分,但西门庆是何人,自己怎么能得罪得起,只能不动声色地收了银子,前去成殓武大。

与歹人同流合污非自己所愿,又不敢得罪西门大官人,何九叔临场应变之能巧夺天工。

一辈子与死人打交道的何九叔,一见武大郎的死状,也是心惊肉跳:“但见指甲青,唇口紫,面皮黄,眼无光。”随即大叫一声倒地,众人慌乱中哪知何九叔已经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小动作,连西门庆、潘金莲、王婆都未能察觉。连忙叫人将何九叔用门板抬回家将息。原来何九叔咬破舌尖吐血,装作昏迷不醒,心中有鬼的西门庆、潘金莲、王婆可能只想到武大冤魂作祟,哪能想到老奸巨猾的何九叔使诈。

已经搅和进是非圈,一边是打虎英雄,一边是恶人西门大官人,都是惹不起的主,何九叔权衡利弊,做出了正义的决定:帮好人,不帮恶人。

至于如何取得武大被毒杀的证据,又不引起恶人西门庆的怀疑,足见何九叔这个小人物的智慧:奸夫淫妇很快活化武大郎,何九叔手提一捆纸钱,他还欠武大郎的烧饼钱,现在人都死了,只能拿钱买了纸钱,当着武大郎烧了,了结心愿(此话没毛病,西门庆一伙没理由阻拦)。何九叔烧化纸钱中乘人不备,盗得两块武大的骨殖暗暗藏起。

人证物证在手,但如何交给武松,何九叔的语言艺术堪称炉火纯青。

武松出差回来,发现家中变故,嫂嫂重孝在身,她的一番解释根本消除不了打虎英雄的狐疑。武松不愧为公门中人,找人询问情况,直接找到何九叔这个唯一掌握线索的人。

杀气腾腾的武松一把匕首插在桌面,未曾开口,何九叔拿出了三样东西:一包银子、两块发黑的骨头、一份为武大送葬的人员名单。随后说出了从未对他人透露半点的一番话:

我去你家为你哥哥成殓,半道西门庆请我喝酒,给了十两银子。看你哥哥遗体,七窍出血,面色紫黑,嘴唇有牙痕,必定是中毒身亡。这段话透露关键两个信息:武大被毒死,西门庆热心此事。

随后,何九叔又交代了第一次看见武大尸体时中邪的原因:何九叔本想说出武大郎死亡的原因,但武大的媳妇说是害心疼病死的,苦主都不追究真正死因,怕人多嘴杂,引起真凶疑心,便咬破自己的舌尖,装作中邪,被抬回家,躲开是非圈。

武松逼问何九叔:到底谁是凶手?何九叔不置可否的回答,绝妙!

武松追问谁杀了哥哥,何九叔为什么没有直接说出是谁,而是不置可否地说:我不知道究竟是谁,听街坊传言,有个卖鸭梨的孩子,曾经和你哥哥一起去茶坊捉奸(没有点名是王婆的茶坊),这是整条街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武都头要问真实的情况,可以去郓哥那儿,一问便知。

何九叔心里对是非曲直一清二楚,为什么不对武松和盘托出,而要遮遮掩掩,欲言又止呢?因为,他对这个世道太清楚了,武大是受害者,武松是苦主,虽然武都头在县衙当差,但毕竟在阳谷县的势力单薄,凭西门庆的财力和结交的权贵势力,难说一定会被武松搬到。一旦自己的屁股坐实,万一西门大官人秋后算账,自己会吃不了兜着走。

之所以说何九叔是高人、正义之士,首先是良心未泯,能明辨是非;其次是在乱世中能保护自己,在多种势力的角力中应对自如;三是将自己想说但不敢说的真相,和盘托出,为武松伸张正义提供了最有力的帮助。这比号称智多星的吴用和及时雨的宋江,处世光明、正义、智慧了不知多少。所以,人在江湖,不能轻视任何人。

综上所述,西门庆连县太爷都收买了,为何却收买不了验尸官何九?其原因有四:

一是何九叔是殡葬业的老手,对非正常死亡的判断非常准确。

二是何九叔是老江湖,但也是社会底层挣扎的小人物,知道如何在各大势力的夹缝中保护自己。

三是在武大非正常死亡取证的整个过程中,善于伪装,西门大官人一点都没有察觉到异常。以为一顿饭、10两银子、几句威胁的话,已经彻底解决了问题,所以未加防备,是西门庆忽视小人物的智慧。

四是何九叔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为人正义,心底间对黑恶势力深恶痛绝,只要条件成熟,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对武松和盘托出武大死亡的真相,但不是直言相告,而是十分讲究语言艺术,便是最好的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