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西門慶連縣太爺都收買了,為何卻收買不了驗屍官何九?

顏煥原


很現實。西門慶這種地頭蛇平息事件無外乎用兩種手段,一就是用錢來買安寧,二就是用權來嚇平民。有時候兩種手段都使用,但無論如何都是利益的問題。這種事其實倒是不難理解,夾在中間的何九叔既沒權也沒錢,夾在西門慶和武松兩強之間,更多思考的是那種利益更大,而非僅僅道德問題。

(《水滸傳》中的武松)

西門慶從小就奸詐,破落戶出身的他到底有些貴族的底子,有些權勢的思路,等到突然發跡之後,就開始“指導江山”了。在縣裡管點公事,用手段確定了他“西門大官人”的身份,有了話語權還挺有錢,這縣裡就沒誰敢惹他。

西門開著藥店,正好去毒武大郎,王婆是個乖婆子,唆使西門慶回家去拿砒霜給潘金蓮,潘金蓮偽裝成治療心疼痛的要毒死武大郎。

(《水滸傳》中的西門慶)

事發之後,潘金蓮一頓號。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有聲謂之號,潘金蓮就是這種演戲式的哭。潘金蓮在演,西門慶也沒閒著,找到何九叔,就要請他喝酒。一來二去就暗示何九叔不要聲張,銀子奉上了事。

何九叔看了屍體以後,想要聲張卻不敢,派惹了太歲,何九叔心裡不安寧,裝作中了邪,直接吐血昏倒在現場。回家後和老婆商量,老婆也是個懂道理的人,知道這種事必然事發,武大郎的弟弟武松又不是傻子,讓何九叔偷兩塊遺骨,錢也留著做見證。夫妻倆人絕不是貪財的人,但也懂得如何明哲保身。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

武松回來後,也請何九叔喝酒,開始一言不發,後來直接把刀子插在桌上,怒目而問。何九叔就拿出十兩銀子和骨頭把事情說了一遍。還告訴武松要想知道姦夫是誰就去問鄆哥兒。鄆哥得到了武松的錢後,也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錢這個東西派上了用場。西門慶在縣衙裡面上下一打點,再加上屍體已經燒掉,所以就搪塞武松,西門慶能混得順風順水就是因為掌握了話語權,衙門貪財,兩廂媾和,武松無處伸冤只得自己動手。

何九叔良心未泯,再加上家有賢妻,所以才冒著干係去幫助武松。而且還是那句話,武松是條漢子,假如武松和武大郎一樣,何九叔未必敢和西門慶作對,即便他再善良。


泊圖泊途


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對於武松來說,這個問題是他註定沒法回答。因為身為白丁的武松,就因為路過景陽岡而且被迫拍死了一隻老虎,就有了公務員身份,官居縣警察局局長高位。而武松只道自己踏上了一條金光大道,但是,在一次出差歸來後,卻得知自己的哥哥武大郎已經去世了,並且,死因蹊蹺。

自古以來人命關天,更遑論大宋朝這種建立在封建政權已經運營千餘年基礎上的王朝。而大宋官府給武松提供的說法是:武大郎確實是病死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縣太爺是信了。

而武松為了尋求真相,終於,在法醫(驗屍官)何九那裡得到了武大郎被人毒死的證據,那麼問題來了:害死武大郎的西門慶,在當地可謂權勢熏天,並且依仗其雄厚的財力,把縣太爺都一併買通了,但為什麼卻沒能買通何九?畢竟,西門慶可給了何九一大筆錢。

個人認為:

小人物的悲哀

很多年前有這樣一部暢銷書,叫《我叫劉躍進》,講的是一個農民工因為撿了一個U盤,最終把當地的上層社會攪得天翻地覆的故事。當時書評認為:劉躍進進入當地上層社會的視線,好比一隻羊闖到了狼群裡面。

其實何九就好比一隻羊,他很被動的撞到了狼群裡面:西門大官人財雄勢大,在當地比縣太爺還威風,雖然西門慶給自己一筆錢做“封口費”,但是,倘若何九不知趣,那麼,西門大官人搞死自己也不是難事兒。更何況,西門慶還可以通過縣太爺給自己施壓。

再說苦主武大郎那邊。武大郎本身是個賣炊餅的小人物,本來殺了也就殺了,但架不住此時的武大郎今非昔比:他有個能拍死老虎的弟弟,這讓何九心裡打鼓:萬一哪一天武松衝動起來,自己被武松拍死,可就白死了。

於是,何九為穩妥計,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這邊不得罪西門慶,那邊看情況應對武松,倘若武松找上門,自己也好有個交待。

大環境問題

西門大官人風流成性,在當地人盡皆知。而西門大官人和潘金蓮的姦情,在當地也不是什麼秘密——道君皇帝會李師師,尚且在京城被人當做談資,西門慶的風流事兒,少不得也是如此。

因此,武大郎之死不是秘密,武松遲早會知道,既然如此,何九哪能不給自己找後路?畢竟,武松得罪不起縣太爺,但絕對能得罪起自己。

於是,何九做出了私藏武大郎骨頭的行為,並在武松找上門的時候,告訴了武松真相。


藤樹先生


《水滸傳》中,縣官是以何九的驗屍結論斷定武大郎的死因的,因此,出了問題可以推給何九,西門慶給何九五十兩銀子,是讓何九把武大郎死因定為病死,何九照做了,西門慶達到了目的。

何九處在武松與西門慶兩強之間,哪一方何九都惹不起,夾縫中生存,只有左右逢源才能保全自己。

何九是一個仵作,即陽穀縣的法醫。西門慶是陽穀縣的最大黑社會老大,縣長是其保護傘。武松是陽穀縣督頭,相當於公安局長,何九的直接領導,對案件偵破門兒清。發起狠來殺人不眨眼。

對這兩個人,何九誰都惹不起。對於武大郎的死因,整個陽穀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只是攝於西門慶的淫威無人敢說。

西門慶給何九五十兩銀子,讓何九將武大郎死因在法醫的死亡鑑定定為病死,何九不敢不收,也不敢不照西門慶的意思辦。縣官收了西門慶的賄賂,就以法醫鑑定為依據,假裝相信了。

何九知道,紙是包不住火的,武松肯定不會善罷干休。如果自己不告訴武松實情,只是白白搭上自己的性命,說了,武松是個明白人,冤有仇,債有主,武松不會難為自己的。

夾在兩強中間的何九,只有左右逢源,他沒有必要也不敢與武松或西門慶對抗。只有兩不得罪,才能保全性命。


南極冰火


摘要:實力派演員何九裝病噴出“幾十兩血”,家有賢妻,運用智慧才能曲中求直。

何九叔是個很精明的人,連王婆都對他忌憚三分。他看出了武大死亡的疑點,想要聲張,卻沒人做主,又忌憚西門慶的勢力,心裡拿不定主意。真正考驗何九叔演技的時候到了,只見他“大叫一聲,望後便倒,口裡噴出血來。”何九叔也真是拼了,為了裝病直接噴出“幾十兩血”。回到家裡,何九與老婆商量對策。他的老婆連名字都沒有,但是卻是一個十分有見識的女人,給他出了一個很好的主意。他老婆說:“武大之死有沒有問題很容易判斷。問她幾時出喪,如果停喪在家,等武松回來再出殯。那就沒有什麼問題,這事跟我們也沒有關係了。如果她迫不及待的要火化,那這事肯定有蹊蹺。你假託去送喪,到時候偷兩塊骨頭回來做證據。武松回來如果問起來,就把證據給他。如果不問,那也沒我們什麼事了。”這對夫妻真的是了不起,十分有生存智慧。有時候想做一個正直的人,並不是那麼容易的。盲目衝動與強出頭,不但幫不了別人,反而給自己惹下殺身之禍。只有運用智慧才能“曲中求直”。


行者勿松


哪裡是收買不了何九?在驗屍的時候,何九並沒有說明武大是中毒而死。他完全順應了西門慶的要求。

但何九是個江湖老油子。他料到武大郎的弟弟武松不是好惹的,所以留了武大郎的一塊骨頭作為證據,是要等將來武松回來,撇清自己。換言之,何九是“知道怎麼小心”,處處給自己留後路。

如果武松沒回來,或者回來了卻粗心沒發現,或者發現了卻被西門慶先下手為強除掉了,何九絕不會出頭替武大郎鳴冤。但是武松回來了,細心發現了疑點,並且有時間、有機會追究,何九就交出自己的證據,替自己洗清。

這與西門慶的收買是兩回事。


棲鴻看紅樓


不是收買不了,而是何九叔他不敢。

西門慶與潘金蓮合謀殺了武大郎後,眾人的態度都讓人覺得很心寒。

鄰居們明知這其中有蹊蹺,可是他們卻裝作啥事都沒有,還假意的安慰潘金蓮不要太傷心,要好好的生活下去。

而縣太老爺更氣人,武松明明帶著人證鄆哥兒與物證武大郎的骨頭去報案,可縣太爺卻用一句:“捉賊拿髒,捉姦拿雙”把武松給打發了,讓武松是有冤沒法訴。

大家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誰不會為了非親非故的武大郎去得罪地頭蛇西門慶,而縣太爺本來平時就與西門慶勾結在一起,當然不會辦了西門慶了。

可這裡面有一個人表現的很有正義感,那就是何九叔。何九叔在發現武大郎是中毒身亡後,他假裝中了惡,昏迷不醒,讓殮屍沒法進行。後面武松回來後,他又拿出他保存的武大郎的骨頭做為證據。

明明何九叔收了西門慶的銀子,可為什麼不為西門慶辦事呢?真得是因為何九叔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人嗎?其實不是,他只不過是因為不敢罷了。

如果何九叔是一個充滿正義感的人,那麼他在西門慶給他塞銀子的時候,他必然會拒絕,而且在發現武大郎是中毒而亡,他不應假裝中惡昏迷不醒,而應是報官府將事實講出來。可是何九叔因為懼怕西門慶,他選擇了沉默。

那他後面為什麼又要拿出證據給武松呢?其原因很簡單,殮屍本是他的職責。跟縣太爺不同,何九叔可是一個小小的驗屍官,這社會地位還不如武松,他要是一味沉默,估計武松不會放過他。

所以這何九叔是相當糾結,他既怕西門慶這個地頭蛇,又怕武功高強的武松,左右為難的他,只好兩頭都不得罪。剛開始他假裝被西門慶收買,在殮屍時不聲張武大郎的死因,後面武松回來,他又選擇把真相告訴武松,還貼心的送上了證物。

但正因為何九叔的謹慎行事,明明處在事件的漩渦中心他,可最後卻能全身而退,這比起那為了錢財而不顧一切最後落得凌遲處死的王婆聰明多了。


悅讀會


何九叔是屬於那種社會上最不起眼的底層人物,原本就已經是夾縫求生,面對白花花的銀子,不動心那才怪呢。不過何九叔是一個精細的人,西門慶只是一個市井刁圖小人,只要不招惹他,自己就沒招禍端;

而武松:“武大有個兄弟,便是前日景陽岡上打虎的武都頭,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男子,”他知道武松出差早晚會回來,那時候“此事必然要發”。銀子和自己的“賤命”相比較,賤命依然寶貴。另外西門慶和武松相比較,武松更令人害怕,稍稍有點期滿作惡,就明上黃泉了。

所以不是收買不了驗屍官何九。而是武松比西門慶更可怕!


讀心讀書


何九收集證據是為了自保,與是否貪財、本質好壞沒任何關係,更談不上伸張正義。一、銀子不收不行,不收就得罪西門慶,但是火化現場我不去,不去就不當這案子的見證者,也使西門慶不懷疑自己。骨頭不留也不行,不留就沒法向武松證明武大的死因,武松必須搞清武大的死因才能定性,這個事實搞不清楚武松絕不會放過他。二、銀子和骨頭形成一個證據鏈,證明西門慶和武大郎的死亡有關係,跟我何九沒關係。武松找上門來,我就拿出來,然後你該找誰就找誰去,你不來我也不會去找你。三、何九叔深知此事的利害,不敢捲入其中,也不敢站在任何一方,他只敢說武大郎是毒死的,至於是誰乾的,你武松去問別人。何九叔能看清是非對錯,能充分認識利害關係,當麻煩找到自己時既不得罪人又能把自己摘出來,有水平。



羅明一


《水滸傳》中西門慶連縣太爺都收買了,為何卻收買不了驗屍官何九?

第一,西門慶既收買了陽穀縣知縣,又對陽穀縣知縣形成威脅,在這雙重夾擊之下,知縣不得不聽命於西門慶。

西門慶是陽穀縣最臭名昭著的惡霸,他不僅僅是家有鉅額財富,更因為他是手段狠毒、做人做事沒有下限的人渣,還有一身好武功,導致全縣上下對西門慶無不畏懼。西門慶有錢、有人脈,有權勢,他連官吏都敢構陷。作為陽穀縣的知縣,對西門慶的威脅有多大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當西門慶收買陽穀縣知縣時,同時就對陽穀縣知縣產生了威脅,以西門慶一貫的作派,在送出賄賂的同時,手裡一定就攥著陽穀縣知縣的把柄。陽穀縣知縣拿了西門慶的賄賂,如果替西門慶辦事,那就不會有任何威脅;如果不替西門慶辦事,西門慶一定就會陷害陽穀縣知縣。在這種情形下,陽穀縣知縣無可奈何,只能被西門慶牽著鼻子走,一切都掌控在西門慶手裡。

第二,西門慶收買陽穀縣知縣的代價肯定要比收買何九叔的代價大得多,知縣得到的賄賂越多,承擔的責任越大,何九叔承擔的責任小得多了。

西門慶賄賂陽穀縣知縣的錢財肯定比何九叔大得多,何九叔受了西門慶十兩銀子的賄賂,戰戰兢兢,只能原封不動放著。知縣收受的賄賂數額越大,他對西門慶就承擔了越大的責任,因為他知道,西門慶一直都緊緊盯著自己,一旦自己辦事不力,西門慶那邊很快就會對自己下手。這種壓力對陽穀縣知縣來說,是很大的。相對來說,西門慶送給何九叔十兩銀子,何九叔不敢不收下,但何九叔的內心還有自己的考慮。從道義上來說,何九叔是明顯反感西門慶的作派的。只不過懾於他的淫威,只能暫時做出聽命於西門慶的樣子。西門慶對自己的威懾力也過於自信,他給了何九叔十兩銀子,認為區區何九叔必然不在話下,一定不敢興風作浪,得聽命於他。

第三,武松可以威脅何九叔,卻不能威脅陽穀知縣。

在這件事情上,還有一個方面不可以被忽略,那就是武松。西門慶的確是陽穀縣臭名昭著的惡霸,誰都害怕他,巴不得躲著他,有多遠就躲多遠,甚至連陽穀縣知縣都是如此畏懼西門慶,更何況何九叔等等普通百姓。但武松其實也是不可小覷的人物,如果說西門慶是陽穀縣的地頭蛇,那麼武松就可以看作是陽穀縣新來的強龍。武松在陽穀縣聲名顯赫,就是因為他進入陽穀縣就是以打虎英雄這個身份出現的。連那麼兇猛碩大的老虎,武松都能活活打死他,可見這個人可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武松他可以拿著刀威脅何九叔,要他說出真相;但武松卻不可能揣著刀,到縣衙裡去威脅陽穀縣知縣。所以,何九叔既怕西門慶,更怕被武松渾身捅出幾個窟窿。武松的威脅就在眼前,好漢不吃眼前虧,何九叔自然不敢替西門慶隱瞞武大郎死亡的真相。


喬鞅


陽穀縣恐怕是好漢武二郎最傷心之地,哥哥武大一死,再也沒有值得掛念的東西,唯有一個小人物何九叔,武松敬佩有加。哥哥的死因,未經三推六問,此人面對臉沉似水的好漢武二郎,不慌不忙地拿出三樣東西,一番深思熟慮、欲言又止的話語,讓武松對哥哥的死因瞭然於胸。仔細推敲何九叔言語不多的幾句話,彷彿什麼也沒有說,但什麼都說得一清二楚,真是一個老狐狸。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對西門大官人的突然造訪,何九叔心裡對武大的死亡,已經明白了七八分。

何九叔是陽穀縣殯葬業專業人士,一應喪葬屍殮之事,平常都免不了經過此人之手。為了不落人口實,武大郎的後事也交由何九叔處理。武大怎麼死的,西門慶心裡明白,肯定過不了何九叔這一關,因此採用有錢有勢之人慣用的方法:銀子開路,恩威並用。在老何頭去武大家的路上,平時連看一眼他都不屑的西門大官人,竟然在半道等他,拉扯他到酒館吃飯喝酒,並塞給他10兩銀子,很隨意地囑咐:沒什麼大事,請你幫忙成殮一下武大的屍體,到時候武大娘子還有賞賜,只是“別無多言”。何九叔心裡雖然已經對武大之死明白了七八分,但西門慶是何人,自己怎麼能得罪得起,只能不動聲色地收了銀子,前去成殮武大。

與歹人同流合汙非自己所願,又不敢得罪西門大官人,何九叔臨場應變之能巧奪天工。

一輩子與死人打交道的何九叔,一見武大郎的死狀,也是心驚肉跳:“但見指甲青,唇口紫,麵皮黃,眼無光。”隨即大叫一聲倒地,眾人慌亂中哪知何九叔已經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小動作,連西門慶、潘金蓮、王婆都未能察覺。連忙叫人將何九叔用門板抬回家將息。原來何九叔咬破舌尖吐血,裝作昏迷不醒,心中有鬼的西門慶、潘金蓮、王婆可能只想到武大冤魂作祟,哪能想到老奸巨猾的何九叔使詐。

已經攪和進是非圈,一邊是打虎英雄,一邊是惡人西門大官人,都是惹不起的主,何九叔權衡利弊,做出了正義的決定:幫好人,不幫惡人。

至於如何取得武大被毒殺的證據,又不引起惡人西門慶的懷疑,足見何九叔這個小人物的智慧:姦夫淫婦很快活化武大郎,何九叔手提一捆紙錢,他還欠武大郎的燒餅錢,現在人都死了,只能拿錢買了紙錢,當著武大郎燒了,了結心願(此話沒毛病,西門慶一夥沒理由阻攔)。何九叔燒化紙錢中乘人不備,盜得兩塊武大的骨殖暗暗藏起。

人證物證在手,但如何交給武松,何九叔的語言藝術堪稱爐火純青。

武松出差回來,發現家中變故,嫂嫂重孝在身,她的一番解釋根本消除不了打虎英雄的狐疑。武松不愧為公門中人,找人詢問情況,直接找到何九叔這個唯一掌握線索的人。

殺氣騰騰的武松一把匕首插在桌面,未曾開口,何九叔拿出了三樣東西:一包銀子、兩塊發黑的骨頭、一份為武大送葬的人員名單。隨後說出了從未對他人透露半點的一番話:

我去你家為你哥哥成殮,半道西門慶請我喝酒,給了十兩銀子。看你哥哥遺體,七竅出血,面色紫黑,嘴唇有牙痕,必定是中毒身亡。這段話透露關鍵兩個信息:武大被毒死,西門慶熱心此事。

隨後,何九叔又交代了第一次看見武大屍體時中邪的原因:何九叔本想說出武大郎死亡的原因,但武大的媳婦說是害心疼病死的,苦主都不追究真正死因,怕人多嘴雜,引起真兇疑心,便咬破自己的舌尖,裝作中邪,被抬回家,躲開是非圈。

武松逼問何九叔:到底誰是兇手?何九叔不置可否的回答,絕妙!

武松追問誰殺了哥哥,何九叔為什麼沒有直接說出是誰,而是不置可否地說:我不知道究竟是誰,聽街坊傳言,有個賣鴨梨的孩子,曾經和你哥哥一起去茶坊捉姦(沒有點名是王婆的茶坊),這是整條街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武都頭要問真實的情況,可以去鄆哥那兒,一問便知。

何九叔心裡對是非曲直一清二楚,為什麼不對武松和盤托出,而要遮遮掩掩,欲言又止呢?因為,他對這個世道太清楚了,武大是受害者,武松是苦主,雖然武都頭在縣衙當差,但畢竟在陽穀縣的勢力單薄,憑西門慶的財力和結交的權貴勢力,難說一定會被武松搬到。一旦自己的屁股坐實,萬一西門大官人秋後算賬,自己會吃不了兜著走。

之所以說何九叔是高人、正義之士,首先是良心未泯,能明辨是非;其次是在亂世中能保護自己,在多種勢力的角力中應對自如;三是將自己想說但不敢說的真相,和盤托出,為武松伸張正義提供了最有力的幫助。這比號稱智多星的吳用和及時雨的宋江,處世光明、正義、智慧了不知多少。所以,人在江湖,不能輕視任何人。

綜上所述,西門慶連縣太爺都收買了,為何卻收買不了驗屍官何九?其原因有四:

一是何九叔是殯葬業的老手,對非正常死亡的判斷非常準確。

二是何九叔是老江湖,但也是社會底層掙扎的小人物,知道如何在各大勢力的夾縫中保護自己。

三是在武大非正常死亡取證的整個過程中,善於偽裝,西門大官人一點都沒有察覺到異常。以為一頓飯、10兩銀子、幾句威脅的話,已經徹底解決了問題,所以未加防備,是西門慶忽視小人物的智慧。

四是何九叔雖然生活在社會底層,但為人正義,心底間對黑惡勢力深惡痛絕,只要條件成熟,便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抗爭。對武松和盤托出武大死亡的真相,但不是直言相告,而是十分講究語言藝術,便是最好的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