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對道路“村村通”有三盼

農民對“村村通”有三盼

2018-09-26 08:11:48 中國新農村月刊2018年3期

秦風明 李宏斌

近日,筆者深入山西省長治市部分縣區鄉鎮走訪,深切地感受到村村通公路給廣大農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農民出行更便捷,農村經濟的發展環境顯著改善,老百姓受益匪淺。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擁有農用車的農戶、節假日返鄉的私家車日漸增多,農民群眾對公路有了更高的期盼,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盼”:

一盼提高修建標準。筆者對壺關縣樹掌、鵝屋等幾個偏僻山區鄉鎮通村公路進行了調研,發現70%以上的通村通組公路都是3.5米寬、20公分厚的水泥路。這個標準是國家技術標準中的4級公路的下限。而且通村公路的工程設計和工程等級普遍較低,承壓力較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不足,目前不少路面破損已較為嚴重,沿途綠化及路燈亮化等基礎設施亟待完善。因此,當地百姓急盼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能夠提高修建標準,讓“村村通”道路更通暢。

二盼加強鄉村道路的安全性。筆者瞭解到,鄉村公路當初修建時,為減少工程量,節約資金,大多數道路都是在鄉村老路基礎上修建的,路面太窄,無法通客車,村民出行還是不大方便。很多道路彎急坡陡、沒有防護欄,缺乏路標、里程碑、指路名稱、線路標誌等設施.急轉彎、危險路段也缺少相應的警示標誌,安全隱患多。基層幹部群眾盼望有關部門能夠優化村道設計,改進路網結構,儘可能在村鎮間形成網絡,減少斷頭路;注重加強鄉村道路的安全性,儘可能增加鄉村公路的警示標誌,完善相應的路標、里程碑、指路名稱、線路標誌等基礎設施。

三盼建立村道管護機制。目前,村道管護處於空白地帶,縣裡無力管,鎮裡無法管,村裡無人管。實地調查也發現,幾乎每條村道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一些村道出現了大面積斷板、翻砂現象;一些路段路面斷裂,石子裸露,甚至出現大如臉盆、小如碗口的坑狀“斑點”,坑坑窪窪與土路無異。基層幹部群眾盼望建立村道管護機制。一方面,建立健全鄉村公路管護機構,保證鄉村公路管理有專人負責。另一方面,建立鄉村公路自治養護的長效管養機制,保證鄉村公路建成後,發揮長效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