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範、互動、融入,家長要做好學生網課輔導和假期管理

這次的疫情,以及為應對疫情而來的全民網課,打了很多家長一個措手不及。

這樣我們就知道了,這其實非常真實地反映了當下一些家庭對教育的狀態。雖然時代已經不由分說地把教育的重任放在家長身上了,但是很顯然,有些家長還沒有準備好,還沒有意識到家庭在教育這件事上應該主動做些什麼。

整天面對調皮的孩子,終於有很多家長體會到老師的不容易。

被迫在家輔導學習,終於有很多家長知道教書育人的不容易。

那麼在如此情景下,我們又該怎樣做家長呢?

一、垂範:站起來,在孩子前面走兩步

身教勝過言教,最好的教育是榜樣示範。倘若我們走在前頭以身作則,對孩子提出要求的底氣自然也就足了,有底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即便沒有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建議一:自己學起來,也很有必要

學習是一場需要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的長久戰役,在途中往往會遭遇不可預估的困難,使孩子和痛苦相伴。所謂的快樂學習,不過是理想的追求,給身處學業沼澤的學子以希望。

總體來看,人是群居動物,一個人在家學習,更容易滋生消極情緒。倘若你沒有去單位上班,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身為家長的你也不妨讀讀書,看看報,做點同樣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以自我提升的事。

如此,孩子內心會更加寧靜,一些小的走動,諸如上廁所喝水的頻率也會下降。

建議二:你夠篤定,孩子也信心滿滿

疫情蔓延,形勢緊迫,難免會有焦慮、擔心、害怕等消極情緒,而我們需要做的便是坦然面對,正視它們,接納,不迴避、不抗拒。

換個角度,此疫何嘗不是和睦親子關係的契機?何嘗不是學會和自己相處的契機?我們放鬆孩子便會放鬆,我們焦慮孩子也會焦慮,我們寬鬆的心情,平和的態度,是陪伴孩子戰勝疫情的一劑良藥。

二、互動:看似務虛,意義往往非同凡響

教育的真諦是關係!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教育,一定基於和諧的關係。學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不例外。關係的建立,看似和學業無關,卻是基石,意義非同凡響。

建議三:多和孩子“隨便”嘮兩句

心理學研究發現,不給孩子機會的教養方式,不允許孩子表達想法的“專制”型教養方式,往往會使孩子缺乏溝通技巧,在人際交往中比較被動,容易盲從於權威,不太自信,幸福感也較低。

只有將孩子視為獨立的生命個體,給予充分的平等和尊重,才能讓孩子未來成長為參天大樹。

當然,要和孩子嘮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要不要和你嘮是個問題,你嘮不嘮得過他們也是一個問題。

這些都是家長家庭教育能力的試金石,能試出家長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優劣。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更可能天天向上。

建議四:不妨來一點“共同關注”

網絡世界浩瀚無邊,信息真假難辨,極容易使孩子迷失方向。作為家長,要多給孩子傳播官方的、真實的信息,過濾情緒宣洩的文字,推送理性思辨的文章,和孩子一起收看高價值的影視節目,從源頭上進行把關,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健康肥沃的土壤。

以收看節目為例。看新聞1+1,鍾南山,張文宏,王辰,李蘭娟走近我們,領略大師的風采,體會專業的力量,感受大愛無疆;看2019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體會什麼叫優秀,理解什麼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懂得我們眼裡為何常含淚水。

傑出的人才,給人力量;優秀的節目,催人奮進。世界是一個閉環,人的成長也是一個系統。磨刀不誤砍柴功,唯有精神的成長,才能給予學生更充沛的內在力量。如果能夠好好利用這些閒暇時光,必能使孩子的學習如虎添翼。

三、融入:加盟其中,扮演好合夥人的角色

網課教授新課,儘管學校安排線上輔導和批閱,但始終缺乏線下互動反饋及時的優越性,客觀上給學習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從嚴重的情況來講,可能造成前功盡棄的局面,家長切不可缺席,不可置身事外。

藉助家長的力量,能一定程度上彌補教師監督缺失的先天不足。當然,父母要分工合作,誰有權威,誰承擔主要責任,另外一個打下手配合。

千萬不要演繹“中國式家庭教育”: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媽媽用蠻力,到頭來卻只怪孩子是叛逆。

建議五:學校的那些事門兒要清

自律的孩子有,高度自律的還是少,我們成人都會放鬆自己,何況是孩子。

作為家長,要同步關注學校的信息,瞭解學校的要求,知道學校是如何組織教學的。唯有了解,才有可能幫扶。

這並不是要求家長大包大攬,而是從旁觀察,做好補臺的準備,必要的時候提醒監督。

這和信任不信任無關。你上心了,孩子也重視。你不重視,孩子隨意的可能性大增。

建議六:約法三章,醜話說在前頭

坦坦蕩蕩告訴孩子,作為家長,在網課期間,你會做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孩子心理有準備,有預期,不至於每一次參與都變成一場有損親情的戰役。

這裡也提醒家長一句,在孩子學習期間,請家長們儘量以身作則,保持家裡安靜,減少雜音,以便於孩子提高課堂效率。

建議七:走進看看,勝過千言萬語

無數實踐證明,有監督的學習行為,往往更高效。作為家長,有必要履行觀察,提醒,反饋的職責,否則,學習容易徒具形式,缺乏實效。

走進並非走近,而是一種零距離接觸,深入其中,包含兩層意思。

1.走進房間,看看有沒有在聽課,聽課的狀態是不是良好,有沒有做課堂筆記。

2.翻開作業本看一看,看看書寫的數量,初步瞭解完成的質量,你無須是專業的人才,但你只要打開他們的作業,翻開他們的書籍,基本上能瞭解八九不離十。

垂範、互動、融入,家長要做好學生網課輔導和假期管理

洶湧的疫情面前,任何人都無法置身事外,需要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居家不動,為家庭培養優秀的下一代,為祖國提供未來的人才,是我們對國家戰勝疫情的最大支持。真不希望,疫情結束後,家長朋友心酸地發現:別人的孩子脫胎換骨,自己的孩子卻原地踏步甚至是每況愈下。

朱光潛先生在100年前提出著名的“三此主義”。什麼叫“三此”?就是此身、此時和此地。還有一個更便於理解的說法,叫“近的思維”。說白了就是,別想太遠,就說眼下、此刻、我自己、該怎麼辦。在疫情面前,我想,更需要“三此主義”。

我可以預計,網課期間你和孩子少不了糾紛、衝突,區別在於數量的多與少,但我們不能妥協,更不能退縮,讓我們在鬥爭中提高戰鬥力。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度時艱,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黃金搭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