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实行卫所制,卫所制的官职都是怎么划分的?

我们都知道,明朝朱元璋在建国后军队制度实行卫所兵制,几个府为一个防区,设卫,叫卫指挥使司,卫的主官为指挥使,指挥使是正三品的武官。

那么卫所之上又是什么机构?

明初实行卫所制,卫所制的官职都是怎么划分的?

朱元璋在起义之初是亲自全盘指挥军事,所以设立大都督府负责一切大小军政,在建立明朝以后,随着兵部的成立,这样就将原来由大部督府掌管的武官任免、考绩、荫袭、军队的训练、后勤给养、军丁军户管理等军事行政工作划归兵部掌管,大都督府仅保留统率全国军队的职权。

随着政权的稳固,大都督府的历史使命也随之结束,朱元璋随后改组大都督府,将大都督府分设为前、后、中、左、右五军都督府,就这样大都督府一分为五。

明初实行卫所制,卫所制的官职都是怎么划分的?

明朝的最高军事机构就变成了五军都督府,这五军都督府互不统辖,分别与兵部直接联系工作,而统一奏请皇帝裁定。每府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由朝廷指定各都督府分别统率全国各都司、卫、所,不得随便变动。

五军都督府之下便是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司属于行省三司之一,“三司”就是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三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军事,三司互不统属,各对中央负责。

明初实行卫所制,卫所制的官职都是怎么划分的?

都指挥使司负责管理所辖区内卫所,以及与军事有关的各项事务,是地方平时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相当于现在的省一级的军区,都指挥使司隶属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并听命于兵部。各省都司之外,明朝在边防要地则单设都司。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

明朝共置有21个都司、行都司,都司下设卫指挥使司、千户所、百户所。“凡卫所皆隶都司,而都司又分隶五军都督府”,卫以下设千户所、百户所,所的主官为千户、百户。一个卫的兵数大抵以五千六百人,一个千户所的兵数大约为一千一百二十人,一个百户所的兵数大约为一百十二人。一个百户所有总旗二人,各辖五十人,小旗十人,各辖十人。

明初实行卫所制,卫所制的官职都是怎么划分的?

卫所军及官世袭,仅五军都督府官及都司不世袭,为流官,由世职卫所官及武举选授。卫所军及官属军籍,携带家属,世居一地,并代代相传,基本上不再变动。

后期,明朝的卫所兵制因边患的日益加剧而改变,特别是明王朝的周边地区,临时性的调兵遣将逐渐变成常规制度,总兵官取代原来都指挥使的地位,成为地方最高武职官员。明营兵制与卫所制官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总兵、副总兵由公侯伯等勋臣及都督等官充任,参将、游击多由都指挥使等官充任,守备、把总则由卫指挥及千、百户充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