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第二故鄉——宜昌

四十年前,在中國知道宜昌這座城市的人不會很多。我是1976年從出生成長的武漢市來到了湖北西部的宜昌小城。那時我剛滿18歲。

在我的記憶力,這一年中國發生了太多太多刻骨銘心的大事件。

1月8日偉大的周恩來總理去世。

7月6日開國元帥朱德去世。

7月28日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

9月9日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去世。

10月6日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

這一年我們經歷了極度悲傷、痛苦、震撼的時刻。對於中國這段浩劫、苦難的歷史,只有我們及上輩們才有切身感受。

我愛你第二故鄉——宜昌

由於宜昌是我人生的第二故鄉,我特意地走進了剛開館不久的宜昌博物館。自由漫步,參觀遊覽,大致檢索這座不平凡小城的印跡。

我愛你第二故鄉——宜昌
我愛你第二故鄉——宜昌

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出生於宜昌秭歸。他《楚辭》、《離騷》、《九歌》的作品,是中國最具民族風格,最有宗教色彩的代表。中國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投江,流傳至今的民族風俗節日。

西漢時期的王昭君,也出生在宜昌的興山。歷史上“昭君出塞”的故事,非常生動、豐富、感人。至今依然是現代影視作品的好題材。

三國時期三大戰役的最後戰役,“夷陵之戰”就發生在宜昌。吳國總指揮陸遜,他巧用火燒連營,集中兵力,猛攻蜀軍。將漢帝劉備幾乎全軍覆沒,而一蹶不振。次年死於白帝城。

我愛你第二故鄉——宜昌

中國抗戰時期,1943年5月位於長江三峽入口的石牌要塞。發生了“石牌保衛戰”,這是國民黨正規軍39軍以少勝多的悲壯戰役。保衛戰的意義是徹底擊碎了日寇西進入川的夢想。此戰役被譽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現在此地也成了外來遊客的必遊之地,名叫“三峽人家”。

我愛你第二故鄉——宜昌

宜昌市是中國名副其實的水電城。長江上的兩座大壩都坐落在宜昌,(三峽大壩,葛洲壩)清江梯級電站也在宜昌。

三峽電廠發電量1820萬千瓦,

葛洲壩電廠發電量271,5萬千瓦,

清江電廠發電量120萬千瓦,

高壩洲電廠發電量27萬千瓦,

水布埡電廠發電量160萬千瓦

我愛你第二故鄉——宜昌

1971年興建葛洲壩,萬人上馬,聲勢浩大。 如今,隨著三峽工程的建成。這座世界最大的三峽電站,成了清潔能源的基地。雄偉的大壩連接著長江三峽名勝古蹟和美麗的山水風光,成為全國的旅遊勝地。

長江三峽曾經的險灘,礁石也水埋江底。“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山水,譜寫了中國發展的新篇章。

我愛你第二故鄉——宜昌

宜昌市位於三峽平緩的西陵峽口,也是長江上游與中游的分界線。這裡是巴楚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土家世代生活的熱土。

我有幸在這工作、生活了43年了。七十年代來宜昌時的感覺,山城太小、交通落後、物質匱乏、風貌簡單、人口稀少。如今的宜昌山青水清人也親,同步的繁華,一樣的節奏。

曾經兒時老家的熱乾麵,也早被宜昌的紅油麵取代。我似乎忘卻了武漢煨湯的味道,巴楚的火鍋更留下了深深的印跡。

曾經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今已步入夕陽。一江之水伴我生活軌跡而延續,兩地之情隨我恩愛情節而銘記。

我愛你第二故鄉——宜昌

宜昌博物館雖然能濃縮宜昌歷史的文明,彙集了宜昌變遷的成果。但不能表達出我對這座三線城市的酷愛之情。宜昌也是湖北衛生文明城市,全國的鋼琴之城。宜昌市城區不大,雖沒有地鐵、輕軌、高架等設施,但沒有感覺人口、交通很擁擠。宜昌外圍的交通十分便利。水路、公路、鐵路、民航四通八達。每天的高鐵、動車合起來有80多班次。宜昌的飲食文化基本以川菜、湘菜為主。這裡的巴楚文化、土家文化色彩較濃。山水一體的城市風格,氣候宜人的環境,非常適合居住、休閒、養老。

作為武漢人的後裔,老天的安排,讓我有了第二故鄉。能移居在這地方生根,我一生滿足。我愛我的老家,我更愛我的第二故鄉——宜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