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一夜被抢光 你还记得当年的“板蓝根”吗?

“十来箱(双黄连口服液)半个小时就没了!”

2月1日,河南某市三甲医院药房工作人员苏兰(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因双黄连紧缺,医院已经只针对发热门诊开双黄连口服液。

与此同时,远在东莞市的一家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厂商,已经接到东莞市政府加大生产双黄连口服液的通知,“今日开始复工生产”。

上海市民深夜抢购双黄连口服液 药店员工连呼“卖完了”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2月1日凌晨,上海市民排队抢购双黄连口服液,药店工作人员大喊“卖完了”。工作人员称,31日晚11时许就开始有顾客来购买双黄连口服液,药店一共卖掉4箱,一箱80瓶,“现在每人限购2瓶”。上午10时许,仍有市民去药店购买双黄连口服液,并表示是看到网上的消息后过来买的。@世界卫生组织 表示,截至目前还没有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双黄连一夜被抢光 你还记得当年的“板蓝根”吗?

各电商平台“双黄连口服液”无货或下架

双黄连口服液一夜之间变得紧俏,与1月31日晚间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与武汉病毒所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有关:“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随后,各大电商平台的双黄连口服液等产品被一抢而空。

1月31日晚间,电商平台搜索“双黄连口服液”,淘宝天猫显示前五的自营、各品牌旗舰店的商品均显示无货或已下架。哈药医药旗舰店显示商品已卖光。福森、弘泰等品牌双黄连口服液已售光。

京东商城“双黄连口服液”搜索结果有数款“国大药房旗舰店”的商品,数分钟前后,搜索结果只显示宠物用“双黄连口服液”。苏宁易购各药品旗舰店显示原先数款商品,几分钟后也下架或无货,目前均显示宠物用商品。

研究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

据悉,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由蒋华良院士牵头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药物研究应急攻关团队,在前期SARS相关研究和药物发现成果基础上,聚焦针对该病毒的治疗候选新药筛选、评价和老药新用研究。近日,经过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中医认为,这三味中药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表里双清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双黄连口服液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之一。

上海药物所长期从事抗病毒药物研究,2003年非典期间,上海药物研究所左建平团队率先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抗SARS冠状病毒作用。十余年来,左建平团队不间断研究,陆续证实双黄连口服液对流感病毒(H7N9、H1N1、H5N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发生后,上海药物所联合武汉病毒所证实了双黄连口服液对该病毒具有抑制作用。

不过,双黄连口服液真的能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吗?有专家及医学人士提出了质疑:没有足够的公开数据能证明它在人体中“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双黄连口服液被称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有12家公司生产

据了解,目前双黄连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同时,上海药物所与相关企业洽谈并达成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展双黄连口服液的后续研发工作,深入开展双黄连抗病毒疗效研究。

新京报记者在国家药监局国产药品中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双黄连口服液生产批准的企业共有12家企业共13个生产批号,分别为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10017)、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0565)、黑龙江省林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23020924)、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1947)、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20053)、河南太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33010)、南阳市新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2093)、黑龙江金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23086)、河南福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2325)、河南天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1021468)、哈尔滨中药四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10024)、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10031)、黑龙江喜人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1566)。

此前的1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发文称,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一批可能对新型肺炎有治疗作用的老药和中药。

双黄连一夜被抢光 你还记得当年的“板蓝根”吗?

图片来自中新社“国事直通车”官方微博

新京报声音:又抢双黄连?我想起了当年的“板蓝根”

面对疫情,一切新闻都是加强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消息,不知道会引发怎样的情绪波动和行动涟漪。

1月31日,有媒体报道,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获悉,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双黄连口服液已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消息,一经发布,很多人便闻风而动,顷刻间,双黄连便被抢购一空。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在2月1日凌晨查询几个电商平台,已经发现双黄连口服液为售空状态。

然而,风走后,冷雨也浇了下来。不少专业人士出来提醒,如知名医疗科普自媒体丁香园提到,“抑制”并不是预防,“抑制”是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毒复制的各个环节,来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身体里没有病毒,就没有东西可以被抑制;如果身体里有病毒可以被抑制,那就证明已经被感染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目前这项发现还仅仅停留在“临床研究”阶段。而想要证明一种药物真实有效,至少还要经过动物实验、一期临床试验、二期临床试验、三期临床试验等一系列的测验论证后,才能应用于医疗。

此外,双黄连合剂也是被证明不良反应较多的一种中成药。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显示,在2014年中成药口服制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双黄连合剂排名第一。盲目乱吃不仅对身体没有好处,反而可能引发副作用。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2003年非典时期的板蓝根、2011年福岛核电站泄漏时期的食盐。所谓听风就是雨,专家的嘴,公众的腿。经验和教训我们不是没有,但总是不乏轻易入坑者。

普通公众缺乏专业知识和信息鉴别能力,可以理解,但反过来讲,某些机构单位是不是也缺乏对信息披露的稳妥操作呢?相比改变前者,后者改进起来就要容易得多。

这就要求公共部门也好,社会机构也好,在公布一项新发现或研究成果时,甚至还只是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时,完全可以多想一步,预料到可能会引发的连锁效应,在公布消息的同时就做好必要的提醒。

当然,作为公众,学会理智判断、理性消费,也是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疫情过后,家里存着一堆双黄连,回头一看,这可能只是起到了心理上安慰的作用,而这些所谓的心理安慰,很多时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吃一堑长一智,都2020年了,我们都要聪明一点,理性一点。遇事不慌张,多求证、慎选择,才是真正的“良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