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說明一切:為大清國立下卓越功勳的郎氏兄弟,結局為何不同?

清朝初年,遼寧北鎮的郎氏家族人才輩出,比較有名的如:郎廷極,郎廷佐、郎廷相身居要職;郎廷佐與郎廷相為親兄弟,而且先後出任福建總督;郎廷佐與族弟郎廷極先又擔任過兩江總督,為大清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郎廷佐的戰功卓著,死後入祀名宦祠

郎廷佐,郎熙載的次子。皇太極時期,郎廷佐以官學生授內院筆帖式,這是清朝初年大多數降清漢臣出仕的方式。順治初期,郎廷佐隨肅親王豪格征戰四川,平定張獻忠部。而後又隨英親王阿濟格平定宣大將軍(宣化、大同)姜瓖的復叛。累功升任秘書院學士,成為從二品大員。

順治十一年,升任江西巡撫;順治十二年,郎廷佐升任江南江西總督;順治十八年江南江西分治,郎廷佐專督江南;康熙四年,郎廷佐再度兼督江西;康熙七年因病解任。康熙十三年,出任福建總督,兩年後病逝於任上。郎廷佐在兩江地區經營14年,對兩江地區的安定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能力說明一切:為大清國立下卓越功勳的郎氏兄弟,結局為何不同?

兩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封建王朝的稅賦收入的主要地區。清廷入主中原後,尤其注重對兩江地區的治理;而郎廷佐能在兩江地區經營多年,清廷統治者主要是看重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清初初年的兩江地區,飽經戰火摧殘,而苟延殘喘的南明政權的支持者鄭成功、張煌言等反清勢力盤踞在東南沿海,經常襲擊兩江地區,擄掠百姓,侵奪糧餉。

順治十四年到順治十六年,鄭成功一連三次北伐,都被郎廷佐配合清軍擊敗。尤其是第三次北伐,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令順治帝大為震驚,曾想遷都盛京避禍,在受到孝莊太后的斥責後,派軍前往支援。而郎廷佐再一次展現了他出色的軍事才能。

他令南京城外十里之內的百姓遷往城內,並燒燬靠近城牆的房屋,並張貼告示安定民心,同時立即徵集船隻、水手,調運糧草,趕造武器,並嚴令守軍清查內應。而此時的鄭成功,卻因為初戰告捷,被郎廷佐詐降的拖延之計迷惑,沒有乘勝進軍,反令將士飲酒慶賀,這一拖就是一個月,不久又逢鄭成功生日,在部下的慫恿下,鄭成功令將士們“飲酒卸甲”。

能力說明一切:為大清國立下卓越功勳的郎氏兄弟,結局為何不同?

鄭功成的懈怠,給了清軍喘息的機會,郎廷佐趁機令大軍兵分四路,對鄭成功部展開突襲,不到半日,攻克鄭成功大營,鄭軍大敗,鄭成功蒼茫率領殘部退回金廈。孤立無援的張煌言也只好退往浙東沿海,鄭成功的第三次北伐宣告失敗。

因為清廷的“禁海令”“遷海令”鄭成功的數十萬大軍糧餉難以為繼,只好另謀出路,不久鄭成功趕跑了荷蘭人,佔據了臺灣。康熙元年鄭成功在去世,鄭經繼位,不久明鄭大軍產生內訌,大批將士或殺或降,實力大減。

康熙七年,多年征戰的郎廷佐舊傷復發,解任回京調養。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響應吳三桂,在福建起兵反清,鄭經趁機襲擾福建沿海,郎廷佐再度被起復,出任福建總督,隨康親王傑書一同平定叛軍。兩年後,郎廷佐病情加重,在軍中去世。

能力說明一切:為大清國立下卓越功勳的郎氏兄弟,結局為何不同?

對於愛將的離世,康熙深表痛心,賜祭葬,並準其入祀江南、江西名宦祠。

郎廷相治軍無方,慘被革職,鬱鬱而終

郎廷相是郎廷佐的親弟弟。他跟哥哥的出仕方式一樣,最初授欽天監筆帖式,後累遷到四川左布政使。康熙八年,升任河南巡撫。康熙十五年,郎廷佐去世後,郎廷相接任福建總督。康熙十七年,郎廷相被解職。後曾管理船廠事務,康熙二十七年去世。

郎廷相相比哥哥郎廷佐,要遜色許多。他到任後不久,耿精忠即再次投降清廷;但是其餘黨紀朝佐、張八等部還在頑固抗拒,郎廷相採取剿撫兼用的策略,不到半個月就將其平定。此時,佔據臺灣的鄭經屢屢進犯,山匪朱寅也乘機作亂附近州縣,郎廷相派兵分剿,多有斬獲。

康熙十七年,鄭經率部圍攻漳州,很快奪取了玉州等寨,然後分兵襲擾石碼、江東橋等地。郎廷相以兵力不足為由,奏請朝廷派兵增援,康熙遂令康親王傑書派兵協助。郎廷相接連敗退,鄭經屢次得手,軍心大振。不久傑書彈劾郎廷相統兵無方,康熙責怪其未能消滅逆匪,郎廷相隨即被革職,幾年後鬱鬱而終。

能力說明一切:為大清國立下卓越功勳的郎氏兄弟,結局為何不同?

【康熙下令查辦郎廷相與提督段應舉的硃筆手諭】

郎廷極督辦官窯,治理漕運,死後獲諡“溫勤”

郎廷極是郎廷佐堂弟,曾任山東巡撫郎永清之子,郎廷佐去世時,郎廷極才14歲。他得出仕方式於郎廷佐、郎廷相略有不同,郎廷極是藉助父親郎永清的功勳,以廕生授任江寧同知,後來前任雲南順寧同知,累遷江西巡撫,康熙五十一年二月至十月,兼署兩江總督。

郎廷極在江西任巡撫八年,好評一片。當時,有三件事情讓江西人民對郎廷極十分愛戴:①每逢災情,必親及一線,為百姓發放救濟錢糧;②重修因火焚燬的滕王閣;③支持白鹿洞書院為朱熹及其弟子立祠祭祀。鑑於郎廷極的政績,在康熙五十一年時曾以江西巡撫署理兩江總督。

能力說明一切:為大清國立下卓越功勳的郎氏兄弟,結局為何不同?

【清·郎窯紅漢壺尊】

在任江西巡撫期間,郎廷極曾奉命督辦景德鎮官窯,為康熙五十二年的萬壽節制作御用瓷器。其督造的郎窯紅、郎窯綠堪稱一絕,史稱“郎窯”,幾乎於明永樂、宣德年間的瓷器“與真無二”,常人難以辨別。因此深受康熙喜愛,同年擢升為漕運總督,因勞成疾,三年後去世,由於郎廷極在漕運總督任上的卓著表現,康熙稱其“未有能及朗廷極者”,賜諡號“溫勤”。

後語:

郎氏兄弟之中,論聲名,郎廷佐最為突出,死後入祀兩江名宦祠。而倍受康熙榮寵的則非郎廷極莫屬,未入翰林,卻以總督銜獲得朝廷諡號,在有清一代十分罕見,實則歸功於其督造官窯得力。而郎廷相就顯得遜色許多,其一生並無太多功績,所以清史對其記載也少之可憐,寥寥數語。總而言之,為官者,能力說明一切!

《清史稿》

《清實錄》

《清史列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