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城芦山:以姜维之名传三国故事

在芦山县城内,有一段高大的古城墙,长约200米左右。远望,与参天大树齐高,雄伟壮观。从古城墙左侧,踏着石板拾阶而上,站在城楼上,可看到芦山县城全景。

这是芦山县最为出名的姜城遗址,也是芦山旧城的中心。

姜城,也是芦山的别称。

康熙年间的《芦山县志》记载:“芦山县旧城在龙门、清源二水之间,土城周围二里,世名姜城。”

2013年前的芦山旧城,是明正德年间(公元1549年—1565年)在姜城的基础上拓宽的。

相传,蜀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曾建土城于此,以御氐羌,因此而得名。

姜维(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姜维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此城,三面临水,易守难攻。姜城分内外城,皆有土墙。

走出城门洞外,城门两侧还有两尊石兽。传说是姜维驻兵在芦山筑的元帅府第。姜维当年统领的大军,则驻在县城北门外的安营坝,那里至今还流传着姜维练兵治军的故事。

在芦山,与姜维有关的文物还有姜公庙、姜维墓、平襄楼、汉姜侯祠牌坊等。

在汉姜古城内顺着古城街道行走,飞檐、雕花精致美观,回廊、亭台、塔楼点缀其中,使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修缮后的姜公庙、平襄楼、汉姜侯祠牌坊等,为这座新建的古城平添了一份历史文化的厚重之感。

临街矗立的汉姜侯祠牌坊十分抢眼,过往游客都会在此停留,拍照留影。

汉姜侯祠牌坊,是为纪念姜维而修建的牌坊。在牌坊正面,刻着“汉姜侯祠”四个大字,背面刻着“万古忠良”四字。据考证,现存的汉姜侯祠牌坊,建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相传,姜维在成都被曹魏乱军杀害后,又遭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芦山城东的龙尾山上。因此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

如今,在汉姜侯祠牌坊旁,新建有一个供游人休息的回廊,回廊取名为“斗胆廊”。

平襄楼是我省唯一保留的纪念蜀汉名将姜维的元代地面建筑文物,并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八月彩楼会”是全国唯一纪念姜维的大型民俗活动。

灾后恢复重建后,曾经受损的古建筑群得以修复,汉姜古城重获新生。

如今,一座古牌坊与一段古城墙一起,矗立在芦山县城南街上,见证着芦山县城的发展变迁。

两幢古色古香的木楼古建筑,和一幢戏楼一起,永久纪念着三国人物姜维的功绩。

如今的姜城,正依托着悠久的历史底蕴,走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道上,以“汉姜古城”的名片,迎接八方来客。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