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記錄屬於“90後”的時代印記

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記錄屬於“90後”的時代印記


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每一個普通人都在奮力拼搏,為戰勝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致敬“了不起的她”,今天讓我們走近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自1月4日投入到抗疫第一線,她在發熱門診連續奮戰,被同事們稱為“葉堅強”。先後接診發熱病人3000餘人,全力守住崗位防線的同時,她將抗疫過程中點滴故事記錄下來,寫成抗疫日記,感動了萬千網友。


她年輕的面孔出現在“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上,她是衝鋒陷陣的第一批“白衣戰士”中的一員,她用柔弱的肩膀擔當起重任,書寫著抗疫戰鬥中的青春篇章。


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記錄屬於“90後”的時代印記


1992年12月出生的葉黎文,去年7月參加工作,是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呼吸內科最年輕的醫生。1月4日起,葉黎文進入醫院發熱門診,先後接診發熱患者3000餘人。


葉黎文用日記記錄了一個多月以來,在“第一道防線”的工作經歷。文字中有遇到病危患者時的無奈,有知道同事被感染時的擔心,也有堅信一定能戰勝疫情的樂觀,有春節時許下的美好願望……


記錄忙碌與擔心


2020年1月3日下班前,葉黎文向科室主任彙報了一例高度疑似病例,主任說發熱門診將開始運轉,並安排葉黎文值班。1月4日,葉黎文成為發熱門診的值班醫生,也成為了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運行後的第一名值班醫生。


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記錄屬於“90後”的時代印記


遇到突發情況,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就會立即啟動發熱門診。發現疑似患者,將及時報送給專門的傳染病醫院進行隔離。根據臨床表徵、血常規等診斷結果,對患者進行專業的篩查診斷,葉黎文所在的發熱門診是發熱患者最集中的場所,是感染風險最大的地方,也是戰“疫”的入口,是後續治療的起點。


病毒、傳染性、致死率都是未知,其實開始時葉黎文也感到恐懼。1月15日,葉黎文上夜班,她描述:“那天下夜班後回科室一趟,看到整個科室都被圍起來,彷彿無盡的藍色屏風。醫護人員都穿著厚重的隔離服,感覺科室裡的老師情緒有些壓抑……我的內心也是抑鬱的。”


隨著疫情加重,發熱患者越來越多,多到發熱門診變成了一棟樓,呼吸科成了醫院的主力軍。在發熱門診早期工作的日子,由於人員、物資緊缺,醫護人員值班時間長,工作量大,有時累得想哭,但大家憑著頑強的信念和勇氣,咬牙堅持,拼盡全力守住了第一道防線。


醫生遇到傳染病,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在高強度的壓力面前,凡是能節省的時間都擠出來留給了患者。


頭套、護目鏡、口罩、手套、鞋套、隔離衣,上班期間葉黎文全副武裝,像一名戰士,在發熱門診的戰場上爭分奪秒地與病毒戰鬥。下班後,醫護人員去掉“武裝”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先把鞋套脫下來,然後脫手套,洗手;摘護目鏡,洗手;摘帽子,洗手;摘外層口罩,洗手;脫隔離服,洗手,再取口罩,用酒精擦臉……前後洗手近10次。為了把時間擠出來給患者,葉黎文上班穿衣、下班脫衣,早餐不吃稀食,上班期間不喝水,儘量不去洗手間。


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記錄屬於“90後”的時代印記


在和時間賽跑的同時,對待每一名患者,醫護人員都要做到認真仔細。


一次,一名男子對上夜班的葉黎文說,他的母親已經到醫院看過了,並且已有好轉,開藥繼續用就可以了。葉黎文仔細詢問情況,查看了患者的病歷和CT片,並見到了患者本人。測量血氧等指標後,她發現患者情況十分緊急,立刻進行了救治。1個小時後,患者終於轉危為安。


1月19日,葉黎文的帶教老師出現乏力、肌肉痠痛的症狀。“她可能被感染了,雖然沒有確診,但CT結果基本可以確定了。我聽到這個消息,內心真的很崩潰。”當時,葉黎文所在科室有兩位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被感染,其中一位就是她的帶教老師。


葉黎文也擔心自己被感染。她很小心地做著防護,回到一個人住的家裡,也要打開紫外線燈消毒。但她也出現了胸悶、喉嚨腫痛、頭暈乏力等不適症狀,原本以為自己要倒下了,她便去做了CT,發現肺部並沒有問題。“因為有14天的潛伏期,每次回家我就想會不會發病……”幸運的是吃藥後,她的身體很快恢復正常了。


時間一長,葉黎文總結出了經驗:因為長時間工作,說話、戴口罩,很可能會覺得胸悶、胸痛、嗓子不舒服,但這不是被感染的主要症狀;如果覺得乏力、肌肉痠痛的話,就很危險,需要格外注意。


記錄溫暖和希望


1月22日是讓葉黎文沮喪的一天。她在日記裡寫道:“同在醫院工作的師兄出現問題,問候了情況,祈禱他能平安,等痊癒了要請他吃大餐。今天打電話問醫院的彩霞老師情況,她去住院了,應該情況變差了吧,擔心!同事說她低熱,像是感冒……真的是鬧心的一天!科室美美主任囑咐我在發熱門診要注意安全。感謝關心!半夜醫務科主任告訴我,各個區都安排了定點醫院收治發熱患者,明天上班,我壓力會小一點……”


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記錄屬於“90後”的時代印記


1月24日,除夕。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疫情,葉黎文這時會回到湖北黃石的家裡,可能還會在父母身邊撒嬌。然而此刻,她站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她不再是個“孩子”。她是呼吸科醫生,職責所在,必須衝上去。


葉黎文每天會報平安,但不會和父母講述自己工作的具體內容。她父母知道她在呼吸科,但是不知道在發熱門診。


雖然沒能和家人團聚,但這一天葉黎文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不眠夜。一起上班的小夥伴給我屯了三盒斷貨藥,給了我全套支付寶五福,可愛的小夥伴!閨蜜們怕我沒吃的,一人給我買了箱零食。導師打電話問我想吃什麼,我說想吃青島的三文魚,是不是為難人了?除夕夜,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等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再相逢!”


1月27日,葉黎文春節後上第一個夜班。“這個夜班上得我好心累,雙肺大面積感染呼吸困難的年輕人、雙雙感染的一對夫妻……這個夜班真的是身心疲憊,依然選擇希望吧!”


葉黎文說,有時候會感覺到自己的無力,就會寫日記,記錄內心的一些低落時刻。寫完之後,她會平靜很多。更多的時候,葉黎文在日記裡為她的同事、她的患者祈禱平安,也展現希望——


“如果再問我有什麼希望,我還是希望科室重聚的日子早日到來,大家都平安。”


“選擇相信希望吧,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努力,才能戰勝病毒。”


“回想這段日子,心情真的和過山車一樣。到現在已經很堅定了,相信黎明一定會到來!”


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記錄屬於“90後”的時代印記


從最初並不多的患者,到“彷彿無盡的藍色屏風”……葉黎文記錄患者、家屬,也記錄同事護目鏡下紅腫的雙眼、摘下口罩破皮的臉頰、沒有來得及吃已變冷的盒飯,還有自己的恐懼和堅強……


感謝葉黎文,記錄下這珍貴的瞬間。它將成為一代人珍藏在心底的青春記憶,也將成為“90後”守護與擔當的歷史書寫。


呼吸內科醫生葉黎文:記錄屬於“90後”的時代印記




來源/全國婦聯宣傳部、全國婦聯網信中心、現代快報等

海報製作/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文字/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解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