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縣第五小學陳同賢老師的“線上抗疫”之路


陳老師作為一名從教21年的老教師,在教學生涯初期經歷了非典,現在又遇到了新型冠狀病毒,從當初經歷過的慌亂,到現在的鎮靜自如,她從不曾變的是對孩子們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熱忱。

方城縣第五小學陳同賢老師的“線上抗疫”之路


小組自育,解管理難題。我校線上教學開始較早,當時還未啟用釘釘,班級微信群事務繁多。陳老師作為教研組長更是急在心裡,她推薦“小組管理”模式,讓大家如法炮製,把班級學生分成10個線上學習小組,委任小組長督促並統計各小組作業完成情況,每晚八點班主任定時抽查,展開組間競賽,激發學習興趣,提升管理能力。

精備詳批 , 握好手中“槍”。線上開課伊始,學生手中沒有教材,她第一時間轉發電子教材到教研組群,每天查閱多個教學類公眾號,精選資源推薦,為科學佈置每天的作業,每晚定時連線同組內老師備課,把需牢記的知識點編成準確的文字發送,力爭讓孩子們實現線上學習負擔輕、效率高;家長不會操作收看網絡直播,她無數次通過語音、視頻、電話等形式對家長進行幫助,同時為了讓家長學會使用釘釘軟件健康打卡、手機和電視無線投屏收看直播,親自錄製教程,發到群裡,供家長學習;老師直播工具缺乏,(陳老師女兒上高二,每天從早到晚上網課,離不開電腦)疫情最嚴峻的幾天嚴禁出門,她就用手機和自制的直播件給孩子們直播名校同步課堂未講的語文園地內容以及作文指導課,疫情稍為緩解,她心急火燎地拿起早年家裡的閒置筆記本電腦去維修,解了燃眉之急。她每天在釘釘群批改作業到深夜,給孩子設置鼓勵性評語,批改作文時,她運用語音輸入,針對每篇習作的優點及不足進行講評。

三、家校共育, 班會疏心理。疫情期間長久居家,孩子們難免心理不適,她積極召開以“戰勝疫情,從我做起”、“我為祖國唱讚歌”和“弘揚雷鋒精神”的主題班會。帶領著孩子們和家長在疫情面前做出承諾,並深刻剖析當前形勢以及作為中國公民應當承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思根植於他們心間,塑造他們深深的家國情懷!

她常說:“每天早晨,打開釘釘打卡,聽著一串串悅耳的童音朗讀,看到了一個個精神抖擻的小少年在視頻裡彙報學習的成果;每天傍晚,打開家校本,欣賞一頁頁雋秀的書寫,批註上老師個性化的鼓勵評語;看到同學們想學、想問並且學會了,儘管承受著眼睛和頸肩的酸爽疲勞,依然欣喜無比。那是為師者做教育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