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噲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莽夫,而是頗具智慧粗中有細

樊噲的形象歷來被世人認為是和張飛、李逵一樣的粗魯莽夫,勇有餘而智不足,說白了就是典型的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一類人。

在正史中,張飛並非魯莽之輩,義釋嚴顏、當陽橋虛兵嚇退曹操表現出了他智謀的一面;而樊噲同樣也絕非莽夫。

樊噲和劉邦既是老鄉,也是連襟,他的老婆呂須是呂后的親妹妹,有了這層親戚關係,他和劉邦比之其他人要更親密一些。

蕭何、曹參等人在沛縣準備起兵時,就讓樊噲去芒碭山請潛逃在外的劉邦,就因為劉邦和樊噲是親戚,樊噲的話劉邦能相信。

樊噲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莽夫,而是頗具智慧粗中有細

張飛粗中有細,正史上有頗多的記載,樊噲的勇武自不用說,他的智又有哪些方面的表現呢?

樊噲勸諫劉邦不要夜宿秦宮還軍霸上

公元前206年10月,歷經千辛萬苦的劉邦終於率先於其他諸侯進入了關中,看到大勢已去的秦王子嬰素車白馬、奉天子玉璽向劉邦獻咸陽城投降。

劉邦手下的人馬大多都是草莽出身,第一次看到咸陽城的雄偉繁華,都被深深的震撼住。咸陽是秦朝的國度,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六國後裔及其富人都遷到了咸陽,京城匯聚的財富可想而知。

劉邦的手下一窩蜂的瘋搶秦國遺留的財富,大家都忙著搶金銀財寶,唯獨蕭何收集秦宮內的戶籍資料、圖文書籍。

劉邦自己也被震撼到了,金碧輝煌的宮殿,堆積如山的珍寶,後宮更是美女如雲,他決定當晚就住宿在秦宮內始皇帝的龍床上,這時候樊噲就勸劉邦不要這麼做。

樊噲勸諫劉邦具體說了什麼史料沒有記載,但他確實認為劉邦這樣做不合適,劉邦應當以取天下為重,而不應該貪圖慾望美色,樊噲的話劉邦沒有聽。

接著另一個人勸劉邦不要夜宿秦宮,建議劉邦封鎖府庫財物,與民秋毫無犯,軍隊撤出咸陽城,駐紮霸上,這個人就是張良。於是劉邦封鎖府庫財物,軍隊撤出咸陽城,駐紮在霸上。

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

《漢書.高祖紀》

劉邦駐紮在霸上後,與關中民眾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劉邦的作為贏得了關中百姓的支持和民心,百姓爭相拿著酒肉犒勞劉邦的軍隊,都希望劉邦來做秦王。

樊噲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莽夫,而是頗具智慧粗中有細

在劉邦進入咸陽城的時候,所有人都忙著搶秦朝的財物,只有張良和樊噲兩個人勸諫劉邦。張良智慧超群,他勸諫非常能理解,樊噲一沒知識二沒文化,歷來給人就是李逵祖師爺的形象,他能勸諫劉邦,說明他也也有智慧的一面。

其他人都沒認識到這個問題嗎?劉邦的手下能夠認識到的絕對不止張良樊噲兩個人,他們為何不勸說劉邦;見到堆積如山的財富,不是每個人都能剋制住自己的慾望,如果勸說劉邦,這些財寶他們還能拿嗎?

樊噲確實沒文化知識,他沒有像張良那樣看的透徹明白,但他知道這樣做不好,就勸諫劉邦,能剋制私慾而顧大局,這本是就是智者所為。

鴻門宴智勇救主

鴻門宴時,樊噲的闖帳打亂了宴會的節奏,使項莊繼續刺殺劉邦的計劃無法再執行下去。

闖帳表現出的是勇武,而樊噲對項羽的一番說辭則表現出了樊噲的智。先來看看史料記載的原文: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官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史記》

樊噲的這段話說的相當的漂亮有水平,和劉邦對項羽的一番說辭幾乎一樣;很清晰的表達了四個方面的意思。

  • 一、秦朝滅亡的原因就是殘暴不仁導致天下都反叛;借秦的滅亡暗自提示項羽,難道你也要走秦朝的老路嗎?同時也提醒項羽,秦是他和劉邦共同的敵人,而項劉雙方是盟友。
  • 二、提出懷王之約,拿懷王之約在道義上來拿制項羽。
  • 三、為劉邦開脫。劉邦比誰都想做漢中王,封財物珍寶並非給項羽準備,而是留著自己用的,派兵守住函谷關,就是防止其他諸侯進入,想獨吞關中。樊噲的說辭漂亮的為劉邦圓場開脫。
  • 四、為劉邦擺功勞、鳴冤屈。劉邦只不過沒想到項羽來的那麼快,反應過來的時候,項羽已經打到了關中。

樊噲的這段話,說的項羽無言以對,項羽沉默了一會,只說了一個字“”。這話從劉邦嘴裡說出來和樊噲嘴裡說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劉邦素來狡猾,他的說辭可以說是狡辯,而樊噲是一個武將,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個無腦的莽漢。

樊噲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莽夫,而是頗具智慧粗中有細

樊噲的這段話是自己說的還是劉邦張良給教的?鴻門宴之前,劉邦、張良也無法預料到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不可能在宴會之前教樊噲這些說辭。

鴻門宴的時候,事態緊急,張良趁機溜出去告訴樊噲劉邦的危險處境;但張良也來不及給樊噲交待這些說辭,也沒必要。張良的目的是讓樊噲打斷宴會,好讓劉邦趁機開溜。

所以,這一段精彩的說辭最大可能是樊噲自己想出來的,能想出這樣一套完美漂亮的說辭,也足以證明樊噲不僅不是莽夫,智慧還不低。

配合陳平、周勃

有人向劉邦進讒言,說:樊噲給別人說等劉邦死後,要帶著軍隊到咸陽殺掉劉如意和戚夫人。

劉邦聽後勃然大怒,劉如意和戚夫人是劉邦的心頭肉,就派陳平、周勃去樊噲的軍營,叫陳平到了軍營後立馬斬了樊噲提頭來複命,周勃代替樊噲掌軍平定燕王盧綰的叛亂。

樊噲是呂后一派的鐵桿,陳平擔心殺了樊噲遭到呂后的報復,就把事情完完全全的告訴了樊噲,讓樊噲跟著自己去見劉邦。

樊噲很乾脆的把軍權交給了周勃,自己弄了輛囚車把自個裝進去,讓陳平押著他去長安。非常的配合,沒有一點出格的地方。

一般來說,莽夫都比較容易衝動發怒;樊噲手裡掌握著二十萬的軍隊,在自己的軍營要被直接斬掉,擱誰都會暴怒吧。

一方面源自於陳平的勸說,另一方面,樊噲也不傻;到了京城劉邦也不一定殺他,再說還有呂后的幫忙,他也篤定自己不會有太危險的事,所以非常的配合陳平。

如果樊噲覺得是一個必死之局,手握二十萬大軍,他豈會甘心引頸受戮。

樊噲勸慰劉邦

英布造反的時候,劉邦得了心病,整天悶在臥室裡,誰也不見,就一個太監陪著。

劉邦一連十幾天誰也不見,包括周勃、灌嬰等人。

樊噲著急了,就闖進了劉邦的臥室,看見劉邦頭枕在一太監的身上睡著。

樊噲哭著對劉邦說:“我們幾個跟著你在沛縣起兵,一步步的平定天下,是何等的豪氣。現在天下平定了,怎麼會如此的頹憊。現在陛下誰也不見,對朝廷的事不管不問,整天和太監呆在一起。難道你忘了秦朝趙高的教訓了嗎?”

劉邦聽了樊噲的話,笑著起來走了出去。

樊噲並不是一個頭腦簡單的莽夫,而是頗具智慧粗中有細

樊噲在跟隨劉邦起兵之前,就是一個狗肉販子,大字不識一個;人又長的五大三粗,性格大大咧咧的,很容易讓人覺得是個莽漢,實際上樊噲和張飛很相似,都勇武絕倫又忠心耿耿,而且都粗中有細,有勇有謀。

樊噲在呂后執政的時候病死,死後被諡為武侯;誅殺諸呂后,樊家也被滅門;文帝繼位,封樊噲的庶子繼承舞陽侯爵位,其庶子死後,爵位被免;到了平帝時期,樊噲的玄孫繼承了舞陽侯爵位,到王莽篡漢後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