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嚴禁養子沐英姓朱,270年後,人們才發現他的高明遠識

導語: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亙古不變的鐵律,幾乎在歷朝歷代都能找到這種血淋淋的案例,就算在如今的社會中,也不乏這種狠心毒辣的老大,如果說歷史上把這條鐵律演繹得淋漓盡致的是誰?那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屬。

朱元璋為何嚴禁養子沐英姓朱,270年後,人們才發現他的高明遠識

朱元璋出身微賤,身逢亂世究竟磨難,但是朱元璋在做人方面卻極具智慧,朱元璋之所以能在群雄並起的元末,憑藉自己力量脫穎而出一舉推翻元朝創建大明朝,這和自己的智慧才能分不開,但是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算一批謀臣武將的誓死效忠。

在這麼多人中,他的義子就佔了絕大部分,在元末戰爭四起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朱元璋在起義過程中一路收養孤兒,這些孤兒長大成人都成了朱元璋推翻元朝的得力助手,為了大明王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朱元璋眾多義子當中,最具傳奇的就算他的養子沐英,沐英出身農民,飽受戰亂,自幼顛沛流離,在8歲的時候就被朱元璋收為義子。

朱元璋為何嚴禁養子沐英姓朱,270年後,人們才發現他的高明遠識

十二歲的時候就隨著朱元璋東征西討,將生死置之度外。沐英憑藉英勇善戰在18歲的時候就被授帳前都尉。

以後在洪武九年跟隨鄧愈征討吐蕃,因屢立戰功倍受朱元璋喜愛,被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券。

在當時能被賜予丹書鐵券的人實屬罕見,足見朱元璋對這位養子的喜愛和器重。以後有憑藉戰功和大將藍玉率兵三十萬平定雲南。雲南平定後,

沐英留滇鎮守,但令人惋惜的是,沐英48歲卻因病英年早逝,沐英在《大明英烈傳》中被描述成了一個悍將,甚至被稱為大明朝第一神錘將。

朱元璋為何嚴禁養子沐英姓朱,270年後,人們才發現他的高明遠識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一個多疑的人,對誰都不是太信任,但是在沐英鎮守雲南的時候,朱元璋卻對沐英語重心長地說“自汝在鎮,吾無西南之憂!”,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沐英的信任非比尋常。

但是沐英卻也不曾辜負朱元璋,沐英的第十世孫墓中曾出土一塊類似“長命鎖”的金牌。

金牌背面有:“凡我子孫,務要盡忠報國,事上必勤慎小心,處同僚謙和為本,特諭,慎之戒之。”,這句話是沐英留給子孫的遺訓,足見沐英光明磊落。沐英對朱元璋和大明朝的忠心也是忠貞不二。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沐英8歲就被朱元璋收為養子,為什麼卻不姓朱而姓沐?實際上沐英最開始不姓沐,他的祖上也不姓沐,沐英剛開始被朱元璋收養的時候是隨朱元璋姓朱,叫朱英。

朱元璋為何嚴禁養子沐英姓朱,270年後,人們才發現他的高明遠識

以後歷經數十年的死戰,元朝總算被驅除,大明朝創建以後,朱元璋做了一個讓人感到驚訝的決定,朱元璋下令所有養子不能姓朱,必須恢復到原本的姓氏。

朱元璋對朱英說:“你是朕的養子,如今就算不許你恢復原本的姓氏,也不能讓你再隨我姓‘朱’了。”這樣,你剛剛一直口唸“深沐陛下和皇后的養育之恩”,既然都這麼說了就賜他姓“沐”吧,讓你可以永沐皇恩。”

明太祖這一招不得不承認的確高超,你想一想,姓氏一改你就不姓朱了,如此一來避免了當年劉備與劉封那樣的尷尬,又讓他家族成了朱家的心腹,讓其世世代代忠於大明朝。

朱元璋為何嚴禁養子沐英姓朱,270年後,人們才發現他的高明遠識

表面上看起來是朱元璋拋棄了義子,實際上這是朱元璋的高瞻遠矚,如果這些養子在大明建立後繼續姓朱,那麼不但對朱元璋的繼承人造成很大威脅,同時這些義子也可能為了爭權奪利相互殘害。

所以雖說這些人不再姓朱但他們對待大明朝卻更加忠心耿耿,直到270年後,朱元璋的高明之處果然應驗,朱元璋的後人朱由榔逃到雲南,多虧了有世世代代鎮守此地的沐家人保護,才保證了大明血脈的延續。

永曆十五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南明皇帝朱由榔逃到緬甸被緬王收留。後來吳三桂率兵攻入緬甸,緬王將其獻與吳三桂,永曆十六年40歲的朱由榔被吳三桂絞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