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是什么意思?

农夫也疯狂


过去建农房选位置很重要,是临街还是背山,是否坐北朝南,是否门前有塘坝等等,大家都会比较在意,今天就来说说农房建在临街的位置好不好,农村老人告诉大家“宁听门前吵闹闹,不听屋后脚板声”,这是啥意思呢?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盖房子选地方,宁愿门前是大马路,也不要背后直接靠路。门前是马路也不是很好,车多人多不太安全,而且比较吵闹,但也比屋后直接是马路好,毕竟卧室到门口之间还有个大院子作为缓冲。而屋后就不一样了,屋后是路总有人走动,在家里休息总觉得墙后有人,可能就会不安稳,这样总是提心吊胆的又怎么会休息好。

屋后直接是马路除了休息不好之外,还觉得没有


隐私,本来家是人们最放松最舒适的港湾,可以随心所欲的说话聊天开玩笑,可是屋后冲着路说话可就不那么方便了,农房每个屋子都有窗,而且过去那时候窗比较小,现在窗户家家都开的很大,冬天门窗禁闭,家里说话外面听的不是很清楚,可是夏天开着窗凉快,那家里面说话屋后就会听的清清楚楚,这样岂不是一点秘密都没有了。

所以这句“宁听门前吵闹闹,不听屋后脚板响”还是有些道理的,如果是家里想做点小买卖的选择门前有马路那更是选对地方了。靠街的位置其实算是个好位置,吵是吵了点,但是车来车往的流量大,人也多,不管卖点什么东西都可以,而且不用租商铺,摆上卖就行了,这要是家在犄角旮旯无人问津的地方,肯定卖啥都不行。


如果从养生静养的角度来讲,门前屋后都不要有大马路,在清幽的地方居住内心会更加平静,远离闹市心境也会自然平和许多。如果门前有路和屋后有路必须选一个,那还是选择门前靠大道吧。


一品小十六


不论是农村俗语还是农谚!都是属于劳动大众的智慧,作为农村文明中的产生的一项难得的魄宝,这些农村俗语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顺口溜,而是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总结而成的真理。这些话能让人们更深刻地明白一些道理,表达也非常通俗,更容易理解。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

通常,农村人这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即农村人盖房一般讲究坐北朝南、阳光通透,方方正正,人气比较旺盛的地段,就算是宝田。其次,非常讲究屋子周边的环境,通常,如果屋子前面人来人往比较热闹是好事,门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吵闹也没有关系,说明这家人人气旺盛,还更容易带来好运气。

但是最忌讳的是是盖房时不能选择屋后直接临街的位置,屋前热闹,能让人一出门就感受到喜气,但屋后吵吵嚷嚷却不好,对于农村平房来说,卧室的位置都是在北面,也就是后面,如果后面是大路,走动的人多,这样特别影响睡眠,睡眠不好身体就容易生病,长期居住的环境如果不舒适的话,那么人生活的也不会快乐。


在农村修建住宅的时候,选址一定要格外注意,如果选址有问题的话,自己住的不舒服,而且对自己的身体的影响比较大。比如人们经常说的“院中一片树,母女不相见”,就是告诉人们在房屋选址的时候,院落中的树不宜太多,太多的话对家里人的身心健康有不好的影响。

在老家建房子,一般都是大门临近公路。不管是坐北朝南向还是坐西朝东向,大路一般都是从门前通过的,这样也方便自己出行。但是有的地方却不同,大路有可能从你家的房子后边通过,这样就不妙了。就是现在咱们说的“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

这是还用来形容农民晚上不怕门前有人说话,因为敢于在大门说话说明是光明正大的,不会干坏事。但是跑屋后走动还不说话,基本上就是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了,农民也是不敢出去的,最多就是在房里面喊两句是什么人,毕竟出去还是有危险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农村人也赋予了这句话更多的引申含义,告诫人们宁愿结交那些人前“响嘴炮儿”而没有心机的人,也不愿意结识那些背后使计策暗算的小人。


新郎中国新娘越南


在农村,人们盖房子是比较讲究的,建在哪里合适,出行方便,这些都是要考虑的,不然会影响到生活;农村俗语:宁听门前吵闹闹,不听屋后脚板响,说的是人住在房子里,听到门前吵吵闹闹倒觉得正常,不反感,而听到屋后有人走动的声音,就比较紧张害怕、胡思乱想了,有一定的道理,下面具体说说:

一、宁听门前吵闹闹

以前人们建房子,考虑方便出行是必需的,所以在农村,我们会看到村子的道路两边一般都有房子,也就是说那些房子的门前就是路,视野是比较开阔的没什么遮挡,在门前能清楚的看到走过的人/动物;平时人们进出村子、闲逛、赶牛等回家,经过房子门前,有吵吵闹闹的声音很正常!而且长期生活在那里,听到声响一般也知道门前的吵闹声是怎么回事了,就算听到比较奇怪的吵闹声,想知道,打开门在门前就能看到了,而若是集市上的房子,门前吵闹声就更正常了。

就拿乡居小菜老家来说吧,近些年那些商贩都喜欢下乡进村里卖东西,卖猪肉也是,而我老家房子那里就是靠近村里大路的,所以那个卖猪肉的叔叔一般也在我家门前附近卖猪肉,一大早的,也蛮多人去买,吵吵闹闹,我们家里人也习惯了。

二、不听屋后脚板响

而听到屋后有人走动的声音,就让人比较害怕、胡思乱想了,毕竟在农村人们建的房子一般就房子大门可以进出房子,房子厅后堂那里是不留门从屋后直接出去的,听到屋后有人的脚步声,又不能马上看到,走到屋后也要拐个弯呢,人们一般就会想,会是谁呢?怎么就听到脚步声,没有说话声呢,会不会是小偷之类的坏人,怎么不走门前道路过呢,我到底要不要走过去看,自己过去太危险了吧,我喊人的话可能又把他吓跑了,真是纠结呀......,尤其是夜晚,越往下想,越觉得不正常,自己先吓着自己了,所以人们不愿意听到屋后有脚步声也是可以理解的。

就拿乡居小菜自己来说,老家那里10年前我们住的还是那种农村常见的瓦房,木质的门、窗,用久了,总觉得不牢固的感觉,白天听到屋后有人走动的声音倒觉得没什么,但晚上我就比较害怕了,因为我睡觉的房间床头就是屋后,没睡得特别沉,有什么声响一般都能够听到。

以前半夜的时候听到过屋后有脚步声,当时挺害怕的,以为是贼,听了一会儿也没有听到房子有什么动静,然后我想着,是不是那人去我家的猪舍想探探偷猪呀,于是我起来叫妈妈,然后妈妈开门出去查看,也没有什么动静呢;后面第二天起来问我叔(离我家很近),他们家里以及猪圈有没有进贼,半夜听到有人走动的脚步声,他说没有呢,他倒是半夜起来上过厕所,原来是场误会呢。

而实际上,也有不是误会的时候,以前村里有其他户家里进贼,那贼就是从我家屋后跑的,因为我家屋后过去是伯伯家,然后再走差不多10米这样就到山脚了,那里有路通到其他村庄;所以在房间里,是挺害怕听到屋后有脚步声的。

总结:农村俗语“宁听门前吵闹闹,不听屋后脚板响”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房子一般就一个门进出也就是前面正门,正面前面有路,平时经过的人多,门前吵闹有动静,出门就能看到,也不奇怪,而屋后就不一样了,听到声响就容易想到可能会发生些不好的事情,让人紧张、害怕。


乡居小菜


农村老话“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实际上的意思是“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意思。

在农村里,建房子都喜欢背后有靠,面南而建。门前喜欢留出一块宽敞平坦的空地,平时收割打麦等农活时,可以做晒场;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做举办仪式、办酒席的场地。


而一般来讲,屋后都是要么是靠着农田,要么靠着山,甚至也有靠着小河的。总之屋后没有门,甚至以房屋山墙为围墙,所以是没有宽敞地界的,走屋后走,那基本上就是没路找路,或者叫走小路。

所以“门前闹嚷嚷”在农村里,相对较轻的情况最多就是红白喜事。红白喜事,主家费钱是必然的,做事情甚至吵架,也是有可能的。但是不论什么来头的人都是从正门进出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摆在人眼前的明面上的事情。


但是“屋后脚板响”这问题就大了。因为屋后没门,正常来讲,到一户人家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不会走到人家屋后面去的。走到屋后面也是说避开别人视线,从窗子里翻进去屋子。那去这户人家的目的也就非常明确了,要么翻窗进屋偷窃,要么在屋后扔砖头砸窗户。总之肯定是要做见不得人的事情的。


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门前闹嚷嚷”相对较重的意思是,两家闹矛盾,不怕一堆人拿着家伙堵着主家的门。

因为是打也好是谈也罢,都是摆在明面上的。农村熟人社会,必须有矛盾出现,在门前宽敞地,视野开阔。熟人一眼便能看到,很快来说事调解的人也就很快能赶过来。都是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所以这事有缓,可以多方面努力化解。

但是深更半夜,屋后窸窸窣窣一顿脚板响,那就要出大事。这说明对方根本不想和你和平解决问题,从屋后来就是寻仇的。

但是“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这句话它原本的语境,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农耕文明的环境,现在很多城市化建设,很多农村人进了城,另外即便在农村,农村建房都已经开始集中建房,以前那种环境已经几乎不存在了。所以它原来的字面意思已经没有了价值,


但是由它衍生而来的“不怕当面锣对面鼓地共事,就怕别人背后使绊子、用阴招”的寓意,还是有很大的现实参考意义的。




炒米视角


对于这句话,很多人都是从房子的地理位置来说的,说宁愿路修在门前,那样大门口就是车水马龙,人流络绎不绝,看起来非常热闹的样子。而不愿意路是修在房后,那样晚上会有人走动,吵得睡不着觉,不过老农觉得这句话的本意并非如此。

农村老话“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是什么意思?

老农却不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老农理解的“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主要是说农民更愿意自家处门前有很多人在吵闹,这样说明这些人都是正经在做着事情,毕竟大门口很明显,没人会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所以农以对于门前的吵闹都会觉得很安心,虽然吵一些,但是至于证明没有什么小偷。但是如果屋后有脚板响,那就会让农民不安心了,因为脚板响说明屋后是有人的,谁会在晚上的时候在屋后走动,为什么不走前门,相信大家都知道这些人是不怀好意的了。

农民晚上睡觉最怕的就是屋后脚板响了,毕竟小偷都是走后门的,会在后门走动踩点,如果发现后门没有关的话,直接就会进来了。这个时候农民在房里面听到这样的声音也是很害怕的,又不说话只是光听得到脚板声,不像门前吵吵闹闹的让人安心。

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就是形容农民晚上不怕门前有人说话,因为敢于在大门说话说明是光明正大的,不会干坏事。但是跑屋后走动还不说话,基本上就是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了,农民也是不敢出去的,最多就是在房里面喊两句是什么人,毕竟出去还是有危险的。

总之,农村的老话还是有很多道理的,有时候不细细品读还真不知道是何意,“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可不是说愿意路修在门前不愿意修在背后的意思,而是跟小偷有关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句话呢,都说说吧。


深山老农民


农村俗语“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盖房子的时候都有正房、厢房和院子,有的家有后院,有的家没有后院。宁愿门前闹嚷嚷主要是说大门外车水马龙、人声嘈杂,这没什么,这反而会让人觉得安心,因为人多的情况下小偷不敢来。而且大门外距离正房还有一段距离,吵闹声基本上不会影响睡觉。


如果家里没有后院的话,正房后面就是马路,晚上睡觉如果听见脚步声,那可能就会有麻烦了,谁会在大晚上的时候在屋后走来走去的呢?如果不是小偷的话,那就是不怀好意的人,所以主人是没法安心睡觉的。另外,如果屋后面偶尔出现脚步声,即使是路过的人,这种声音也会影响主人睡觉的,而且胆小的人还会觉得害怕。所以时间长了,肯定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

综合来说,就是人们不怕门前吵闹,因为敢于大声说话的人都是光明磊落的,不会干偷鸡摸狗的事情。而在屋后走动却不说话的人,恐怕都是不怀好意的。其实这句话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引申出来的意思差不多。




多米聊三农


农村老话“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是什么意思?

对于很多农村人来说,建个房子,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怎么建才能称心如意,那讲究和规矩可多着了,像这句“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就是有关房子的朝向选择的。

字面的意思很容易理解,说的就是居住最好选择安静的环境,实在没得选,可以屋前吵一些,屋后是绝对不可以的,就是走路的脚板响,都可能影响生活,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出行方便,房子几乎都是依靠公路而建,那么房子的朝向问题就需要认真考虑,最好的就是尽最大可能的面朝公路,这样就算车来人往,发出的声音,也只在门前。细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公路两边的房子,没有谁屋后对着公路的。

在门前吵比在门后吵有什么优点?从房子设计的角度来看,一般卧室都是在最后面的,所以,最为直接的好处就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噪音对卧室的影响,长期居住在噪音环境下,很容易焦虑,不安,心慌,会影响身心健康。这就是“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的原因。


其实关于房子和公路的说道还有挺多,这句是关于噪音的,也有关于行车安全的,例如所谓的“剪刀煞”,也就是十字路口形如剪刀,剪刀口下的房子,因为行车视线的问题,会特别的危险,还有大路对着房子也不好,公路成弓形的位置也需要考虑行车安全给住宅带来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建房子需要考虑的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现在考虑周全,以免将来入住不称心。


农人解说


农村老话“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是什么意思?

农村老话很多和居住环境有关系的。这也反映出农民对房屋建造的重视程度。其实也对,农民在建房的时候,对选址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老话说的宁愿门前坟叠坟,不愿屋后埋死人等。


前面说坟堆,这个说的可不是。说的是修路的问题。不管是城市或者农村,建了房屋以后,肯定要有道路与主路相连通。这样也方便进出不是?但是还是有所忌讳的,比如说房屋的通路,是在房前还是在屋后。

我们老家建房子,一般都是大门临近公路。不管是坐北朝南向还是坐西朝东向,大路一般都是从门前通过的,这样也方便自己出行。但是有的地方却不同,大路有可能从你家的房子后边通过,这样就不妙了。就是现在咱们说的“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

宁愿门前闹嚷嚷。人家的房屋,大门口车水马流,人来人往是很正常的事情。说明自己老家人丁兴旺,要是门可罗雀般的冷清,说明村里没人。再说了,大门口距离房屋的卧室很远,就算门口闹嚷嚷的,一般也影响不到自家的休息。

不愿屋后脚板响。最怕就是大路修在自家的房屋后边,白天还好一点,有人来回走动也不伤大雅。就害怕晚上睡觉的时候,明明准备睡着了,却偏偏有人从房屋后边的大路经过,有时候还有摩托或者汽车经过,会严重的影响休息和睡眠质量的。

宜居环境对人的休养生息影响很大。休息不好白天就没法精神饱满的去做事情。因此农村老话说“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的。起房盖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道路在房前屋后的问题。


农村老俗话


在农村,农民们盖房子都喜欢选择靠大道边,那样的房址是农民们最青睐的地方,门前有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屋后却可以很宁静。像现在很多盖在村头的房子就是这样。村头上一般很少有人家,房子后面有时候是山,或者是整片的土地,房前却有一条宽敞的马路。真是做到了门前吵闹闹,屋后却没有声响。

宁听门前吵闹闹,不听屋后脚板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人们,盖房子选址很重要。门前可以热闹一些,屋后最好要安静一点,有利于家人休息。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我们家屋后不是脚板儿响,而是小贩们每天的吆喝声,还有复读机通过喇叭放出来的声音不绝于耳。从早晨开始一直到晚上天黑下来,只要小贩们的东西没有卖完,他们就在不停的叫卖着。


我们家的屋后是一条不算太大的集贸市场,夏天开着窗子的时候,每天早晨天一亮,没等你睁开眼睛,屋外做买卖的就开始吵吵嚷嚷了起来。在我们家东面有一所学校,只要到了孩子们上学的时间,那个卖烤肠的商贩,立马扯着嗓子拖着腔调喊了起来,几年如一日,除了星期天,从不间断。如果家里没有上夜班的,或者读高三的孩子,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毕竟大家都是为了生活,谁也不容易。


那一年我儿子读高三,中午需要在家午睡一会儿。本来中午过了吃饭的点,大家都在午休,也没有人在街上买东西。可是有一辆卖香蕉的车,听在我们家屋后,然后支起喇叭开始叫卖,喇叭正好对着我们家的后窗,简直就像在我们家吆喝一样。我实在是忍不下去,跑出去跟卖香蕉的人说,请他把喇叭关掉。卖香蕉的人可能也觉得大中午的,自己开喇叭不太好,跟我说了声对不起,就把喇叭关闭了。后来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又不能每次都跑出去跟人家说,就只好忍耐。后来,幸亏城管取缔了我们屋后的市场,将小市场搬迁到了另一个地方,我们家才得以安静。


屋后有声响,家里不得安静,那么为什么门前吵吵嚷嚷,就不怕呢?如果大门临街有市场的话,那可算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了。我们屋后原来的那个小市场,很多村民的房子大门正好冲着小市场,很多做买卖的人,都看上了大门冲着市场的房子,花高价租下来做门面房。如果不靠近市场的普通民房,一年的出租费也就几千块钱,是靠近市场的房子往外出租,一年的出租费那就是几万块钱。

所以俗语说的,宁听门前吵闹闹,不听屋后脚板响,说的还是蛮有道理的。


灵子


农村老话“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是什么意思?

这话不挺简单吗?正门来是客,后院走是贼。谁家愿意遭贼娃子?

有些地方说是盖屋的标准。前门对大路,后院靠小山。这是农村建屋的基本方案啊,谁愿意从门出去转个大弯才到路上?何况屋子靠后的地方一般都是卧室,有几个人会让卧室靠着马路,那能睡得清净?

这老话,其实说的都是人之常情,并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至于引申到人前说好话,背后说闲话,比喻有些人直爽的性格,可是可以的,但是好像这种说法并不流行。

大俗话就是要形象、直接、生动,让大家一听就懂。

如果不是在某个语境,或者这个俗语已经在这个地方形成了共识,代表为人性格的话,估计这句话说出来,别人还要转个弯,去想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那就失去俗语的本来公用了。

而现在农村盖楼基本上也会尊重这条原则,根本就不需要老一辈来用这句话提点,出发点还是为了睡得清净。

就这么个简单的事情,还要用俗语来强调。这种俗语的功用性太小,所以并不通行,不像“男不三、女不四”这种有通用价值,又有一定思考性的俗语流传得这么广。

原意太直白简单,而引申出来的意思却又不流行通用,所以这句话如今没几个人说了。

这种没什么意思的俗语,没有研究和保存的价值。反正没人不知道修个房子要前面敞阳,后面幽静。

废话俗语,消失就消失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