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跨界制口罩“疫”後設備捐出去

“戰時”跨界制口罩“疫”後設備捐出去

電子企業東莞市澳星視聽器材有限公司跨界生產口罩。

好企業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直建 通訊員塘廈宣、文偉平、莫麗兒攝影報道)本來只需清空車間給一家市屬企業用於生產口罩,但最終卻自己出資500多萬元採購設備,緊急上馬口罩生產線——以生產影音視聽設備為主的電子企業東莞市澳星視聽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星”)如今緊急跨界生產口罩,生產線24小時不停歇作業。

疫情防控期間,像澳星這樣轉產口罩、防護服、消毒藥水等抗“疫”用品的東莞企業不止一家,他們緊急跨界轉產,加入抗“疫”用品生產隊伍,為緩解抗“疫”用品供給緊張狀況做著貢獻。

電子企業

緊急上馬口罩生產線

澳星位於塘廈鎮,主營業務是生產影音視聽設備。春節前夕,公司董事長趙文發在新聞中看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態勢緊張,意識到全國各地對口罩等防疫物資的需求量將大增,立刻發動公司人員在國內外採購了20萬隻口罩及一批消毒酒精、額溫槍等捐給湖北、廣東抗“疫”一線。

疫情防控之下,口罩等防疫用品成為緊缺物資。東莞市相關部門經考察後,認為擁有4000多平方米潔淨車間的澳星能滿足生產口罩的條件,澳星立即將一個原本用於生產光學產品的潔淨車間清空,擬提供給一家市屬企業用於生產口罩。

後來該計劃因故取消,不過,趙文發並未放棄為疫情防控做些事的想法。在塘廈鎮相關部門的支持協助下,澳星投入500多萬元,從鎮內一家口罩機生產廠家購買了設備,採購原材料,緊急上馬口罩生產線。在兄弟企業的協助指導下,2月20日,澳星試產的第一隻口罩成功問世,距離購買口罩機僅過去了20個小時。

澳星的兩條口罩生產線分別生產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KN95口罩,50多名工人每天三班倒,生產線24小時不停歇作業。據悉,澳星生產的口罩均以成本價交由政府收儲,用於東莞疫情防控一線和企業復工復產所需。趙文發透露,公司計劃在疫情結束後將口罩生產線和剩餘原材料捐贈給貧困地區,援建口罩廠,吸納當地殘疾人就業。

科技公司

想為防控疫情出點力

疫情防控期間,像澳星這樣的東莞企業還有很多,他們在當地相關部門的協助下,解決應急備案、熔噴布供應、營業執照變更、融資貸款困難等問題,助力解決抗“疫”工作的物資需求。

位於南城蛤地的東莞市紅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奇”)是一家研發、生產、加工、銷售電子產品、衡器及配件的企業,他們自行研發組裝口罩生產機生產非醫用口罩,2月15日投產。“早在年初五的時候,我們就訂購了全自動口罩生產設備。但由於物流原因,設備目前還沒到貨。我們立馬自行研發,購買零件,組裝了一臺半自動化的口罩生產設備,這種生產方式吸引了行內許多企業的效仿。”紅奇項目負責人宋偉雄說。

紅奇原有六七十名員工,受疫情影響,在外地的員工不能及時返崗。為了不影響口罩的生產進度,公司從蛤地社區臨時招聘了符合健康要求的留莞人員,抽調30多名員工到口罩生產線上工作。“我們從公司自行研發、購買零件到完成生產設備的組裝大概用了10天,口罩生產設備投入使用後,大約過了六七天,口罩生產就進入正常狀態。目前生產線日均產出五六千隻非醫用口罩。”據宋偉雄透露,公司原本不太瞭解轉產口罩需要辦理什麼手續,在南城工業信息科技局的幫助下,公司進行了營業執照的變更,增加了相應的經營範圍內容,順利辦完轉產增能的相關手續。

廣東華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恆智能”)原本是專業研發、生產曝光機的,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華恆智能決定應急轉產平面口罩生產機。“當時手上正好有口罩機的圖紙,我們就決定做。一方面是主營業務受疫情影響產能為零,另一方面也是想為防控疫情出點力。”華恆智能董事長楊大昆說。2月10日,華恆智能著手研發、完善圖紙,採購零部件。3月6日,公司已生產了40臺口罩生產機。此外,華恆智能還做好了生產N95口罩機的預備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