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零售業正在醞釀下一次騰飛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您將收到更多快消品行業資訊、先進經營理念、落地管理方法,權威新模式解讀。

疫情之下,零售業正在醞釀下一次騰飛

疫情也在給未來零售行業的飛速發展,提供新的啟示和契機,為中國零售業新事物的誕生創造可能性。

2020年伊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嚴控至今初見成效,這場防疫攻堅戰在改變人們生活軌跡的同時,也無意中推動了零售新業態的萌芽和發展。

早在2016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提出要“將線下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與線上商流、資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網絡化的全渠道佈局。”新零售的概念自此落到實處,飛速發展。2020年的新冠疫情於無意間助力了這一趨勢:餐飲企業暫停堂食業務,與外賣平臺緊密合作,更有企業與物流公司開展合作,擴大送餐範圍至全市,例如樂凱撒披薩牽手順豐;超市賣場與物流公司合作,幫助居民足不出戶便可買到柴米油鹽等日常消耗品,例如永輝超市與京東到家、物美與多點等;與此同時,“共享員工”模式也創新出現,不同企業之間可臨時建立員工合作機制,將一方企業的閒置勞動力用於填補另一方企業勞動力缺口,例如盒馬與雲海餚等。

這一幕似曾相識,17年前的非典疫情也為當時還停留在以線下渠道為主流的中國零售行業帶去了意想不到的創新。

疫情之下,零售業正在醞釀下一次騰飛

據凱度消費者指數數據顯示,在截止2003年5月過去的12周,超市和便利店的銷售金額明顯上升,而雜貨店和夫妻店則表現低迷。而這一疫情也意外地催生了電商的崛起。2003年5月10日,淘寶上線,當時頁面上醒目地寫著:“紀念在‘非典’時期辛勤工作的人們。” 另一邊是被圍困在蕭條的中關村的劉強東,當時還在做門店生意的他在BBS上賣出了第一件商品,他敏銳地意識到,電子商務擁有著比傳統線下零售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於是這場非典疫情無意間奠定了隨後17年中國電商事業的廣闊格局,也見證了其爆發性的增長。

以非典時期的零售變化為參考,再將視野拉回到眼前,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或許也在給未來零售行業的飛速發展提供新的啟示和契機,為中國零售業新事物的誕生創造可能性。

疫情之下,零售業正在醞釀下一次騰飛


可能性一:品牌門店的銷售職能弱化,“體驗式”運營可能是趨勢

自疫情發生以來,多數門店紛紛將產品和服務轉至線上,嘗試線上交易和推廣,在此之前,線下交易還是主要銷量來源,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截至2019年四季度的數據,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佔比只有20.7%。而逆向思考這一變化,如果基於現狀,未來將門店的銷售人員減少,在門店主要提供沉浸式體驗,為顧客打造集樂趣和參考性於一身的產品應用環境,那麼門店的主要作用將從直接吸引購物消費轉為提升品牌曝光度、產品熱度、社交媒體影響力,同時產生更多購買和潛在消費群。

這一可能性已經通過快閃活動的形式得到了強有力的實踐效果,近年來層出不窮的品牌快閃活動正在霸佔年輕消費者的視野和社交平臺,藉助快閃活動推出的產品也收穫了高關注度和不菲的銷售成績,例如可試用豐富產品的香奈兒迪斯科限時彩妝體驗店、可以自拍照定製為酒標的白熊啤酒沉浸式快閃店、由定製解決方案提供商YSD雲尚定提供支持的多個零售品牌現場自由定製服裝包袋的快閃活動等。

倘若門店能夠參考這一形式,以體驗大過銷售為方向,拋棄傳統的單一產品展示,改之以豐富的購物體驗,那麼在線下渠道受到不可抗阻礙的情形下,受到的影響將相對減小,銷售成績亦是如此。

疫情之下,零售業正在醞釀下一次騰飛


可能性二:“宅經濟”誕生,線上購物的體驗形式更為多元化和沉浸式

受疫情影響,不便出門逛街購物的消費者在居家隔離期間為電商平臺帶來巨大貢獻。據鳳凰網報道,蘇寧易購主站流量在春節期間同比增長超過50%,線上蘇寧超市業務呈現翻倍增長。看起來生鮮電商似乎是這次疫情期間的最大贏家,可是拋開居民生計,仍有一些積極調整銷售模式的品牌實現了另類增長。

一些化妝品、服裝、運動產品行業尚未如期復工的門店導購,化身為線上主播,透過直播獲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一名導購直播3小時服務的消費者人數,相當於復工6個月服務的客流;一次直播產生的銷售額,相當於在門店上了一週班。門店導購紮實的賣貨功底,在自己的直播間得到了充分發揮,也在這一特殊的凜冬時節為品牌帶來溫暖。

不僅是直播,AR購物、與社交媒體合作銷售等也在有條不紊發展,同時還有更多且有趣的線上體驗方式在悄然出現,比如在天貓上通過界面美觀流暢的定製器定製一件可輸入文字、選擇圖形的衛衣,或者是一瓶高端洋酒,這些多元化功能正在豐富消費者的線上購物體驗,開拓品牌的線上銷售空間。

作為天貓ISV資質認證的專業定製服務提供商,YSD雲尚定提供的定製器被多個品牌的天貓旗艦店使用,消費者可在天貓直接選購可定製的產品,並流暢地輸入文字、自選圖形及縮放旋轉,由此可獲取獨特有趣的沉浸式定製體驗。

疫情之下,零售業正在醞釀下一次騰飛

疫情之下,零售業正在醞釀下一次騰飛


可能性三:線上線下渠道更加融合,“無接觸購物”成新流行

隨著疫情發生,“無接觸”成為了消費新流行語,無接觸配送、無接觸購物等詞出現在各種線上消費場景,消費者在無需與銷售面對面交流、且無法觸碰產品的情況下產生了多個消費行為,不得不承認的是,14天甚至更久閉門不出的現狀使得人們無形中接受並習慣了這樣的無接觸模式。

瑞幸無人咖啡機、喜茶智能取茶櫃,都在疫情大背景下應運而生,而這樣的無接觸購物形式也為未來無人超市的廣泛應用埋下伏筆,無接觸式零售的未來十分可期。

而結合前面提及的線上和線下渠道分別可能出現的新趨勢,可以大膽預測,未來線上線下渠道會更加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無論是線下體驗後線上購買、還是線上種草後線下查看,新零售這一概念將更加落到實處。

疫情之下,零售業正在醞釀下一次騰飛

疫情之下,零售業正在醞釀下一次騰飛

可能性四:優化庫存處理方案,推行按需柔性生產,減輕庫存壓力

庫存歷來是讓零售品牌又愛又恨的關鍵詞,按照以往品牌運營的時間線,2019秋冬積壓庫存亟待處理,與此同時2020春夏新品又要馬不停蹄展開銷售,春節是拉開一年銷售新成績單的起點,一波春夏單品上新後,便是忙碌的銷售、營銷、發貨、再生產,然而疫情的出現使得零售品牌不得不直面庫存難題——庫存積壓消耗大量現金,且持續貶值,這使得企業不得不面對銷貨壓力,爭取現金。

利用已有的線上電商渠道、努力發掘更多潛在的銷售機會固然是出路,但拋卻渠道、人力等種種不可控因素,再重新審視這一問題,可以獲取對於庫存的新思考。

包括ZARA、優衣庫在內的多個服裝品牌早已優化供應鏈,通過多款式、小批量的供應模式,及時銷貨、減輕庫存壓力、迎合多樣消費者,實現了靈敏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模式。與庫存積壓成山相對,按需生產模式的應用在疫情關頭對品牌產生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只待疫情過去,供應鏈即刻恢復,跟上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品牌大有可能很快回歸到盈利狀態。

而在這一方面,作為國際上市集團Cimpress在中國創立的獨資品牌,YSD雲尚定將Cimpress集團25年以來在全球實踐個性化定製生產和柔性供應鏈集成方面的經驗落地至中國市場,為中國服裝品牌和生產企業提供柔性供應鏈定製化改造解決方案。YSD雲尚定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僅一改以往以產定銷的固態模式,創新實現銷售主導生產的新模式,還幫助品牌以個性化產品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同時以快速反應的柔性供應鏈定製幫助企業實現零庫存,極大程度減輕資金壓力。

正在蟄伏的零售行業背後是透著光線的新啟發,正如17年前非典疫情為電商行業鋪下的基石,零售行業的下一次騰飛也正在新冠疫情下醞釀著,蓄勢待發。

上海去哪吃:饞了一個月!樂凱撒榴蓮比薩來了,買一送一!

中經TMT:17年後疫情再次來襲 零售行業將面臨四個大勢所趨

杭州網:疫情期間共享經濟多了個新夥伴,它叫“共享員工”

i199IT:特殊時期疫情如何影響快速消費品市場?覆盤2003年非典對市場的影響

鳳凰網財經:一場疫情驗證零售電商行業3大變革趨勢

藍鯨財經:直播帶貨“新風向”:入局者激增,配送等環節有待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