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三歲了,快上幼兒園了,怎麼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家裡都是用小馬桶,幼兒園是蹲便?

平凡的奶爸


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要提前鍛鍊孩子的如廁能力

第一,孩子是否有獨立如廁能力

孩子年齡還小,剛去幼兒園的時候,一切都非常的陌生,孩子因為心理的焦慮不安等因素,可能會感到不習慣。因此,在上幼兒園之前,家長要教會孩子如廁技能。

第二,提前適應

如果家裡是馬桶的話,可以帶著孩子提前適應下蹲廁。平時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在公園或者在公共場所,讓孩子學著蹲便。可能孩子會覺得臭臭的,但是媽媽要給孩子做好溝通。

第三,做好安全輔導工作

蹲廁相比較與馬桶,有一點危險性。孩子身體小,如果不小心腿卡住了,也會讓孩子心裡產生不好的影響。

第四,幼兒園老師也會多關心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老師也會多加留心。上廁所的問題是個通病,幼兒園老師有著豐富的經驗,會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等到孩子習慣了幼兒園生活,這個問題慢慢也就的到解決。

第五、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

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有著很多小夥伴,孩子能夠快速融入到裡面。小朋友之間也會相互模仿,蹲便很快就能夠適應。

我是奶油媽媽,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關注我,讓你不打不罵教出好孩子!


奶油媽媽


我家女寶今年9月份也要上小小班。關注過的幼兒園裡,有一家前幾天組織遊園上半天的體驗課。幼兒園到早點時間,老師安排孩子洗水和尿尿,這家幼兒園是蹲便器。

我家寶寶對這些不熟悉的事物接受比較慢,之前去外面玩,出現過孩子不上外面的衛生間,硬是把大便憋回家裡。

我沒有直接讓寶寶去蹲便器上尿尿。我先帶寶寶參觀幼兒園的衛生間,裝扮的很卡通,而且有一些設施寶寶家裡沒有見過。我和寶寶進行互動,問寶寶喜歡衛生間裡的哪隻小動物,告訴寶寶她沒見過的設施都可以幹什麼了。

最後我讓寶寶觀察了上蹲便的同學。我告訴寶寶同學們現在拉尿尿用的叫蹲便器。蹲便器是為了寶寶,以後在幼兒園自己尿尿更加方便,自己可以做小主人。 寶寶熟悉了幼兒園衛生間環境,又觀察的其他同學上蹲便。就不在抗拒,乖乖的自己去蹲便尿尿。

1、帶寶寶熟悉環境

如果寶寶對幼兒園廁所的蹲便抗拒的,父母不可以強迫寶寶。

“你看其他同學怎麼就乖乖去上呢?怎麼就你害怕,乖乖的過去排對上廁所。”

不要對孩子有這種命令型的交流。

(1)接納孩子的情緒,熟悉環境

“幼兒園我們第一次來你有點陌生是不是?”

“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幼兒園的廁所和我們家都有哪裡不一樣。”

“你能告訴媽媽,你最喜歡這裡的那隻小動物嗎?”

我們先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後和孩子一起熟悉下廁所環境,讓孩子不陌生、不抗拒。

(2)觀察模仿同學

不著急讓孩子去廁所蹲便器上,可以先讓孩子觀察下其他同學。寶寶是很願意去嘗試同齡小朋友做的事情的。

如果有接納孩子情緒,並熟悉廁所環境,觀察同學,我相信孩子不會再抗拒蹲便器的。

2、幼兒園通常是蹲便

我最近留意的幾個幼兒園都是採用蹲便,諮詢過其他家長他們孩子上的幼兒園也都是蹲便,具體情況你需要打電話諮詢下幼兒園。

3、珍惜遊園體驗課

如果你中意幼兒園有組織遊園體驗課,你最好抽空帶寶寶去。幼兒園生活對孩子來說是全新的,寶寶都會恐懼,只是程度不同。體驗課上用餐方式、上廁所、午睡等環節,有問題都會暴露,父母就可以在家針對性的訓練。


橙爸聊娃


我家孩子目前也是小馬桶,今年9月份去幼兒園。但是我從不擔心這個上廁所的問題。

首先,小孩子的適應能力真的很強。

平時外出遊玩、就餐的時候,我帶孩子去公共廁所,從來沒用過公共馬桶架,都是直接蹲廁,剛開始孩子總是說怕,多點鼓勵+多次嘗試,慢慢就習慣了。

後來回去老家過年,沒有小馬桶,只有蹲廁,小傢伙都是獨自去上廁所了。


其次,你想到的,幼兒園都會想到。

幼兒園裡面幾乎都設置有兩種:蹲便 + 坐便。 有些幼兒園只有蹲便,方便孩子。

就算你家孩子平日裡從沒嘗試蹲便和坐便,看到那麼多小朋友都是這樣上廁所,小孩最喜歡模仿,好奇和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所以,媽媽就放心吧。



囍媽育兒


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當時確實非常擔心,怕孩子不習慣蹲便。沒想到孩子去了幼兒園才幾天,就已經學會自己上廁所了,真是讓我感到非常驚喜。

事實上,孩子使用蹲便是有好處的,而且他們的學習和模仿能力驚人,再加上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小朋友的鼓勵,他們很快就能掌握蹲便要領,所以我們不用過於為他們擔心。

蹲便的好處

蹲便比坐便衛生

你沒有看錯,一直以來,總有很多人認為坐便器比蹲便更乾淨,其實不然。因為用坐便器上廁所的時候,臀部和坐便器接觸面積很大,如果是自家用的坐便器還好,要是幼兒園裡的公用坐便器你用我用,就很容易傳播細菌。

更何況,坐便器還有一個尷尬的問題,就是解大手的時候排洩物落下時會濺起水花崩到臀部上,這就更加無法滿足衛生的要求了。所以上坐便時我會讓孩子在馬桶裡放一張手紙,可以防止水花濺起。

蹲便有助於預防便秘、痔瘡

蹲的姿勢比坐著更容易用力,而且肛門直腸的角度在蹲位時擴大更明顯,更方便大便的排出。

另外,蹲的時候腿容易發酸,也會提醒孩子適時結束排便活動。

可要是孩子坐著上廁所,手上再拿上一本兒童繪本,時間就會無限延長,更有可能因為血液循環不暢而引發痔瘡。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就不會得痔瘡了,其實他們只是發病率低,可要真患上了痔瘡,也會出現排便困難、便血、疼痛等症狀,非常痛苦,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預防。

養成正確、衛生的排便習慣

除了幫助孩子適應蹲便以外,我們還要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排便習慣。
  • 年紀小的孩子有時沒有控制好大小便,尿溼或拉髒了褲子,我們不要嚴厲責備他們,以免讓他們產生恐懼感,就更控制不好正常的排便了。

  • 提醒孩子有便意就要去排洩,不要憋著;但要是沒有便意了,也不要長時間坐在坐便器上,更不能一邊上廁所一邊玩手機或看漫畫書。

  • 現在家庭一般都使用坐便器,我們應當經常清潔坐便器,把便盆邊緣擦洗得乾乾淨淨。如果外出的話,到公用廁所最好幫孩子找蹲便解決問題,避免公用坐便交叉傳染疾病。

  • 研究發現改變排便時的姿勢有助於改善便秘,為此,我們可以在馬桶旁邊放一個小凳子,把腳墊高一些,這樣身體和腿呈35度夾角,更適合用力,也有助於順利排便。


親子育兒堂


每一個小朋友在準備上幼兒園之前都會遇到一系列問題,其中上廁所大小便是所有小朋友遇到問題中最普遍的一個了,但是如廁其實還是比較容易解決的。


提主家的寶寶看來是已經可以自己解決大小便了,在家裡用的是小馬桶肯定也是養成了習慣,等上幼兒園的時候的確會有一段時間的不習慣,但家長如果能夠做到三點還是可以順利解決渡過這個時期。


第一、日常訓練,改變習慣。平時在家裡已經養成了用小馬桶大小便的習慣,改變起來一時間肯定會有很大的不習慣,如果太過強迫也可能會造成寶寶的逆反心理,所以,家長也不要太過著急,平時可以嘗試通過蹲便引導寶寶改變習慣,也可以家長給寶寶做一些示範,可以先從小便開始嘗試。


第二、加強與老師的溝通,請老師協助。平時在家裡如果不能及時改變坐便的習慣,那麼在上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先和老師交流溝通說明寶寶的情況,老師肯定也能夠理解寶寶的日常習慣,現在一般家庭裡肯定都是坐便,馬上改變方式孩子們也要有一個適應的時間,老師們也會在平時給予一些協助,而且孩子一到了幼兒園適應性也會很快。


第三、做好全面準備,以防萬一。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如果不能馬上適應大小便的方式,家長也要提前給孩子們多準備一兩套內褲與外褲以備不時之需。當然,這也要提前跟孩子與老師溝通好,一旦出現尿溼褲子這類情況也可以及時更換。


每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都需要在各個方面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無論家長在這之前做怎樣的準備都可能出現一些狀況,只要多與老師溝通、多與孩子溝通,及時掌握信息就可能夠“對症下藥”,讓寶寶有一個愉快的幼兒園生活。


帝峰原,70後大叔,42歲當爸爸,每天分享育兒經驗,希望大家關注我,感謝每一位為我的文章點贊、轉發的朋友,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到那些新媽媽、新爸爸、準媽媽、準爸爸們。

Happy爸爸聊育兒


1、幼兒園老師會幫忙

幼兒園老師會幫忙解決這個問題,在孩子剛去幼兒園的時候,老師不會強迫孩子自己大小便,都是定時排隊去廁所的,小便時老師會幫忙穿脫小褲子。大便也會幫忙清理。

2、相信孩子的適應能力

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好。尤其是跟小朋友在一起,可以相互模仿。很快就會用蹲便了。

3、很多幼兒園會配備一個塑料盆

就是為了給孩子過渡用的,我覺得這方面,老師們比咱們做家長的考慮的要全面吧。

4、剛去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大便

很多小朋友是不在幼兒園大便的。我問了很多寶爸寶媽,都是如此的。所以時間長了,生物鐘調整過來,也不用特別擔心。

5、提前跟孩子溝通好

告訴孩子幼兒園的廁所方式,給他們找點圖片看看,相信孩子可以理解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育兒領域創作者,喜歡跟大家分享帶娃的日常,還有一些有意思的諮詢。請關注我。謝謝。


牛羊媽媽的日常


1,現在的幼兒園孩子很多,最少也得有三十個小朋友,三位老師,根本不可能忙的過來。尤其是剛入園的孩子,有很多哭鬧的現象,讓老師們手忙腳亂地。為了孩子在幼兒園少受罪,還是應該提前鍛鍊。那個小馬桶也就是家裡用用,出了門去商場,大都是蹲便。可以讓孩子學著去用,告訴他以後會經常用到,大人可以示範給孩子看。其實幼兒園的蹲便間距很小,是根據小朋友的標準設計的,很容易就會用了。進入集體生活,就得學會適應環境。一般正規的幼兒園都是統一管理,不可能讓搞特殊,更不可能給你的孩子另外準備小馬桶。所以,還是提前鍛鍊的好。

2.家長得做好準備,有的孩子用慣了一樣東西,就不喜歡換來換去。大人就得耐心點,告訴他,引導他儘快地接受新事物。我們孩子入園之前,自己會穿衣服,大小便也能自己搞定,就這樣初入園也有偶爾尿床的現象。所以,對於孩子,該讓懂得一定要懂。要是入了園,孩子啥都不會,老師會很吃力。照顧孩子很費神,免不了言辭會激烈,偶爾吼一聲很平常。可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卻很大。要是他什麼時候都可以自己搞定,就不會產生這種心理壓力。

3.家長要明白,幼師只是老師,她們不是保姆,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就為一個孩子服務。家長要是抱著把孩子交給幼兒園就萬事大吉的念頭,那就大錯特錯了。現在的教育重心雖說還是學校,但教育的重點確實家庭,是父母。孩子適應新環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就看父母會不會引導。其實,入園有很多問題要面對,如何如廁只是一個最簡單的,還是早點教會的好。


Toto春華秋實86


孩子三歲了,快上上幼兒園了,怎麼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家裡都是用小馬桶,幼兒園是蹲便?

我覺得您大可不必著急,寶寶到了幼兒園自然就會啦。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幼兒園會教寶寶怎麼上廁所

寶寶在上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老師就會把怎麼樣洗手,怎麼樣擦手,怎麼樣喝水,怎樣上廁所擦屁股等等,這些知識都教給小朋友。

基本上在第一週,寶寶們是不學額外的其他知識的,學的都是一些生活上的關於安全和自理能力的知識。而且寶寶在家裡可以進行坐便,就證明寶寶已經養成了,自主大小便的習慣。所以輕鬆就會學會。

第二,老師會幫助

如果寶寶剛開始的時候還沒有辦法適應蹲,便可以請求老師的幫助,老師一定會幫助她的。媽媽要教會他的,就是在自己不會做的時候,大膽的尋求老師的幫助。

第三,在家裡幫助寶寶訓練坐便



可以準備一個小盆子。當寶寶想要大小便的時候,用盆子代替坐便馬桶。嘗試幾次寶寶就會學會。

媽媽要相信寶寶的學習能力,不用擔心,寶寶很快就能夠適應蹲便的。


丁媽親子時光


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後,需要學習很多自己動手決絕的問題,比如脫、穿衣服,自己上廁所,自己吃飯,與小朋友交際,玩具擺放等等。而一般現在的很多小朋友在家都還沒來得及學會,就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

那麼許多家長就開始擔憂起來,寶寶不會怎麼辦?我們家寶寶上幼兒園之前,我們也擔心過,擇校、考察、報名時也和很多幼兒園老師交流過這個問題,感覺幼兒園老師面對這些情況,都是習以為常的。他們告訴我,不要擔心,在孩子不會時,他們作為老師,肯定會幫忙的,並且會讓孩子逐漸掌握這些本領。

後來,我們選擇了一家感覺老師比較負責的幼兒園,讓我們吃驚的是,孩子在一週內學會了自己上廁所,三週學會自己吃飯(而且一般要吃2碗),一個半月左右學會了自己脫衣服(穿衣服還不會,主要是釦子扣不上)。

其實幼兒園老師的經驗很豐富,我們想到的問題都是他們平時一直在解決的問題,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只能做到選擇一個比較負責的幼兒園,然後交給專業的幼兒園老師,孩子很快就會適應獨自在幼兒園的生活。


楠秋爸爸育兒經


孩子三歲了,馬上就要上幼兒園了怎麼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因為家裡孩子都是用的馬桶式的便池,但是幼兒園裡面卻是蹲坑式的便池。我覺得這位家長是一位非常明智的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會提前考慮好這些問題,很多家長說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是不是不在幼兒園裡面小便或者大便?為什麼每一天放學都會憋著趕緊回家去大便?是老師不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大便嗎?



其實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就像是這位家長說的,家裡面孩子使用的是馬桶式的便池,但是到了幼兒園了都是蹲坑式的便池,馬桶式的便池不管孩子大便小便都可以坐在那裡,根本不用費力氣,但是蹲坑式的便池,孩子蹲的時間長了就會引起腿麻的情況,並且很多孩子非常害怕蹲坑式的便池,他們就怕蹲下去之後會漏到那個坑裡面去,所以這種情況下,才導致很多孩子上幼兒園的三年並不在幼兒園裡面大便,就是單純的不會用幼兒園的便池。

家長說孩子不會使用幼兒園的蹲坑式便池,可以讓老師幫忙呀,老師是幹什麼的?孩子剛開始的時候,如果真的不會上廁所的話,老師肯定會幫孩子的,但是這種情況下難不成一直要老師幫忙嗎?孩子上幼兒園不就是為了鍛鍊自理能力的嗎?並且幼兒園裡面有那麼多孩子,老師一個一個的幫忙上廁所,肯定忙不過來的。

所以家長如果想改變這種現狀的話,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可以多鍛鍊孩子蹲起的能力,有條件的可以帶著孩子回農村老家,多試一下蹲坑式的便池。因為很多公共場所包括孩子要上的小學初中,這些地方里面的便池都是蹲坑式的,根本不會用馬桶式的便池。

所以我們一定要趁早讓孩子來適應幼兒園的蹲坑式便池,避免孩子如果真的不會用幼兒園的便池,產生不願意上廁所的情況。並且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孩子真的不會用幼兒園便池的話,完全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老師就相當於孩子的媽媽一樣會幫助孩子的。



而且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老師首先要教給孩子的就是會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包括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知道怎麼上廁所,怎麼脫褲子,怎麼蹲便池等等,這些內容老師剛開始的時候都會教給孩子,所以家長如果教不會孩子的話也不必擔心和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