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說到美國海軍的驅逐艦,大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外形科幻的“朱姆沃爾特”級,或者二戰後美國海軍建造數量最多的“阿利·伯克”級;這些都是美國海軍現代化艦艇的傑出代表,都具備相當強的對海打擊、反潛、防空的能力。

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首艦“朱姆沃爾特”號(DDG-1000)正進行高速大S轉彎

但回顧美國驅逐艦的發展歷史,不得不面對與昔日“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皇家海軍同樣的問題,魚雷催生出“以小博大”的魚雷艇,大艦巨炮時代的這種不對稱較量,戰場一個不小心需要付出代價實在太大。美國海軍也跟隨英國海軍的步伐,建造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在官方的設計中還只是以魚雷艇作為參考,借鑑英國建成的魚雷艇驅逐艦;雖然設計的噸位比魚雷艇要大,但也只有區區幾百噸,放到現在頂多是導彈快艇。但這是這樣一型不太成熟的驅逐艦,所有艦艇在服役近20年的時間裡都參加了一戰,並且沒有一艘被敵方擊沉。

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班布里奇”級驅逐艦首艦“班布里奇”號(DD-1)

發展背景

魚雷艇的問世:在19世紀時期,兩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進步,木製船隻發展成鋼鐵鉅艦、螺旋槳取代高大的風帆等。值得提到的是,從小就對機器十分有興趣的英國人羅伯特·懷特黑德,在1866年與好友奧匈帝國海軍退伍上校魯皮斯(Luppis)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枚自航式魚雷。配有魚雷的百噸左右的艦艇,以極小的體型和極高的航速衝到“鉅艦”眼皮底下,足以重創這些大型戰艦;但在造價方面要比戰列艦巡洋艦低廉得多,在當時很受世界各國海軍的青睞;到在19世紀末,各國海軍都出現了魚雷艇。時至今日,雖然導彈得到迅猛發展,但魚雷仍是各國海軍武器發展的重點;否則今天美國海軍也不可能在波斯灣地區對伊朗有所忌憚。

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魚雷發明者——羅伯特·懷特黑德

美西戰爭教訓:在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為爭奪美洲殖民地而進行的“美西戰爭”中,美國派出海軍艦艇對古巴港口進行封鎖。但美海軍面對的是一支擁有魚雷艇驅逐艦的西班牙加勒比海艦隊。在同年7月3日的聖地亞哥海戰中,西班牙海軍上將帕斯夸爾·賽韋拉·託佩特指揮2艘魚雷艇來對付美國海軍艦隊,試圖突破美海軍的封鎖,但都被美軍艦艇給擊沉。雖然美海軍有著絕對的優勢,但魚雷艇對美國戰列艦之類的鉅艦帶來的威脅,無疑給美海軍上了一課。如果沒有可以攔截魚雷艇的小型艦艇,戰列艦巡洋艦就有可能成為它們的刀俎。

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副部長、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

美國人民必須建立並保持強大的海軍,否則就肯定要下決心接受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的從屬地位。——西奧多·羅斯福

時任海軍副部長“西奧多·羅斯福”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戰爭爆發後就提出了建造上述艦艇需求;並且還主持1898年戰爭計劃委員會,該委員會極力建議美國海軍建造自己的驅逐艦,這也使得美國海軍驅逐艦計劃獲得提速。

武器方面

美國國會在1898年5月4日批准在1899財年建造16艘魚雷艇驅逐艦(TBD)的經費,其中13艘為“班布里奇”級。由於沒有設計驅逐艦的先例和經驗可循,有的只是需要對付的魚雷艇,以及借鑑英國在此之前設計建造的魚雷艇驅逐艦。在官方設計中,“班布里奇”級驅逐艦要比魚雷艇大一倍,標準排水量42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592噸。在武器裝備上,對魚雷的數量有所減少,但增加了火炮的數量;僅配有的2座457毫米單管魚雷發射管分別設在2組煙囪中間;有2門76毫米火炮設在艦橋和艦尾的指揮塔上,剩下的5門57毫米火炮分別安裝在艦橋左右、艦體中央和艦艉。增加火炮數量無疑增加了對敵方魚雷艇的攻擊次數,以達到攔截並摧毀的目的。

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霍普金斯”號(DD-6)艦橋上方的76毫米火炮和“龜背”

由於所有13艘艦艇的建造任務分別交付給6家公司,因此各公司建造的艦艇都有所不同,但都在1902至1903年間服役。其中,有4艘均未採用官方的設計;6、7號的“霍普金斯”號和“赫爾”號,採用了較低的“龜背”,它們的煙囪比較高,只有6門57毫米火炮;而8號的“羅倫斯(DD-8)”號和9號的“麥克多諾”號,採用“龜背”前甲板,4個煙囪緊密排列在一起,在試驗後發現2門76毫米火炮對於船身太重,在1906年將2型7門火炮改為6門57毫米火炮。

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羅倫斯”號(DD-8)艦艏與艦橋之間的“龜背”

動力方面

由於設計建造“班布里奇”級驅逐艦用於對付魚雷艇,在航速方面至少要與魚雷艇持平,同時也要有一定的航程,跟得上大型艦艇。艦上搭載了4臺Thorneycroft燃煤鍋爐,兩兩一組分別連接2臺輪機,能夠輸出8000馬力(約6000KW)。雖然設計時速是29節,但由於艦橋重量的限制,在試驗中“班布里奇”號(DD-1)最高航速只有28~28.64節。在航程方面,“班布里奇”級驅逐艦能夠在較低航速下,能夠從舊金山航行到巴拿馬運河,途中只需要進行一次甚至不需要燃煤補給,而這兩地之間的直線距離有5000多公里。

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班布里奇”號(DD-1)正在進行高速航行

昌西沉沒

作為“班布里奇”級3號艦的“昌西”號(DD-3),從1901年10月26日下水,到一年多之後的12月2日被封存,次年2月21日才正式服役,再到1905年12月3日至1907年1月12日又被封存。從建造“班布里奇”級驅逐艦到一戰前夕短短十餘年裡,美國海軍服役了9型68艘驅逐艦。這主要還是沒有過多的設計經驗,導致驅逐艦的性能無法滿足實際的需求,也只有通過不斷改版升級積累經驗。

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1910年,躺在浮船塢中的“昌西”號(DD-3)

1917年8月1日,“西昌”號奉命從菲律賓甲米地前往大西洋執行護航任務。但在護航途中發生意外,由於在夜間實行燈火管制,在直布羅陀以西一百多海里與護航的英國商船“羅斯”號(SS Rose)相撞,最終沉沒在2700米處的海底,這場意外直接造成包括少校艦長在內21人死亡。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海軍在1918年建造的“克萊門森”級驅逐艦的DD-296以及1942年建造的“弗萊切”級驅逐艦的DD-667,也都命名為“西昌”號。

大體總結

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班布里奇”級驅逐艦

▲1918年,在阿拉斯加州蘇厄德的4艘“班布里奇”級

“班布里奇”級魚雷艇驅逐艦作為美國海軍第一型驅逐艦,在設計上或許不是那麼完美,例如:在噸位上比同時期歐洲同類艦艇要大,但是有些艦艇的火炮數量略少,火力與魚雷艇相比幾乎持平甚至略低;在設計上略顯落後,服役不到10年就已經顯得過時;但還是服役到一戰結束後才退役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