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樓市即將發生的10個變化

站在2019年底看2020年樓市,形勢那是相當的明朗,可以說就是一杯波瀾不驚的涼白開。

政策層面,上面不厭其煩的強調“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穩房價、穩地價、穩目標”、“不拿房地產刺激經濟”。事實上也一直在這麼貫徹執行。

所以,在沒有“黑天鵝”的衝擊下,樓市大概率會沿著2019年的軌道繼續滑行。

業內大咖丁祖昱做的2020年樓市十大預測,如既要“防上漲”又要“防下跌”;行業規模、企業規模雙見頂;貨幣會松但樓市不是受益者;加速去庫存,銷售更加依賴渠道;市場進入淘汰賽,大魚吃大魚等等,及其他業內人士認為的三四月份會有一波小陽春等觀點,其實都是基於市場進入靜默期而做出的。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新冠疫情”直接將樓市打成了“休克”。需求端還好,購房者大不了推遲購房,不會有實際損失;但對於供給端來說,無疑是壓力山大,房企沒了經營性現金流,債務壓力呈幾何級放大。這也是為什麼節後以來,地方紛紛出臺“救房企”政策的原因。而樓市上下游供應鏈也不好到哪去。

樓市一旦不再四平八穩,年底預判樓市時的一些邏輯也就不再成立(換言之,最初的某些判斷便不再合乎時宜)。如今國內疫情明顯好轉,各行各業都在忙復工,而經疫情衝擊之後樓市,接下來會有哪些新變化呢?

1、“救需求”政策博弈不會停,地方會繼續試探上面底線。

駐馬店、廣州“救需求”政策被重點關照,浙商銀行、湖州銀行“降首付”政策無疾而終。昨天,寶雞的“降首付”文件也是不到24小時便被撤下。

這些被解讀為上面對地方的當頭棒喝(穩樓市但不能刺激樓市),也體現了上面對貫徹“房住不炒”的決心。

從主觀上講,完全可以理解上面的良苦用心。因為“救需求”政策的信號意義過於明顯,很容易被解讀為樓市調控鬆綁,引發市場躁動,讓近幾年的調控努力付之一炬,而我們也經不起樓市走回之前老路的再一次折騰。

就地方客觀現實而言,“救需求”又是必須邁出的一步棋。

首先,房地產是一個銷售規模達是五六萬億(還不算上下游產業鏈)超級市場,而疫情讓這個市場受到嚴重的內傷。

現在各地方出臺的各種以緩解現金流為目的的“救房企”政策,頂多就是輸液,延緩其倒下,但就像一個好多天沒吃飯的人一樣,要想讓其儘快恢復到之前體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食(有銷售收入)。當下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所以適當的需求刺激其實是有必要的。

其次,樓市是地方經濟的“絕大大腿”,尤其是內陸的三四線城市。

如今上面給地方下的任務是,既要穩就業、穩工資、穩經濟,又要貫徹“房住不炒”。關鍵是這兩目標存在一定的衝突性。你說地方能怎麼辦,選擇性還真不多。

所以,雖然駐馬店、廣州、寶雞的“救需求”政策吃了閉門羹,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地方再動這個“歪心思”了。可以預計,政策博弈不會停,地方會繼續試探上面底線。

2、貨幣會比預想的寬鬆,地產行業還是會受益。

近來疫情在全球的爆發,直接導致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大轉向,我們亦不例外。

日前上面多次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

接下來,降息、降準都已是大概率事情。這不今天下午股市收盤後,央行便宣佈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

“大河有水小河滿”,隨著貨幣放水力度加大,不管上面怎麼圍追堵截,肯定還是有不少會流到房地產,行業還是會受益。不管是從需求端流入(個人房貸規模增速變大),還是從供給側流入(融資貸款變容易成本下降)。

3、小陽春被推遲,但不會消失。

去年底時,市場普遍預測三四月份會有一波小陽春,理由有二,一是政策層面年底時的各地“因城施策”潮會進一步蔓延,二是出於對全年樓市平穩的預期,房企會提前搶收。

三四月份的小陽春雖然泡湯了,但不會消失,需求只是推遲到五六月份釋放。

4、降價潮要比想象的來得更猛一些,更短一些。

疫情使得大部分房企的資金流都高度緊張,所以一旦市場交易恢復正常,為了搶奪被壓制的需求,也為了增加銷售回籠現金流,房企打折降起價來,要比去年下半年兇猛的多,窗口期也會比預想的短。

當然對購房者來說,這是好事,因為有便宜可以撿。

5、疫情激發出了一些佛系的潛在購房需求。

疫情爆發前,還是有不少人認為在城市租房住也不錯,至少生活壓力不用那麼大。但是疫情期間,一些城市的管控政策,相信傷了不少人的心。

可見,雖然曾經金貴的城市戶口已經爛了大街,但城市治理者又豎起了一道無形的門檻——房子(某種程度上,如今房子就相當於八九十年代的城市戶口)。

所以,你可以不稀罕城市戶口,但是房子還真不能沒有,除非你還想回農村。

相信此次疫情會激發出一些佛系的潛在購房者加入購房大軍。

疫情之後,樓市即將發生的10個變化


6、有房一族的置業觀,也發生了新變化,深刻認識到了室內空間佈局和通透性、健康科技配置、社區物業服務的重要性。

疫情也深刻改變了大家的住房觀,《助家戰“疫”大調查》報告顯示,面對“受疫情影響,以後買房會更加側重什麼”的問題,大多數受訪者選擇了清風徐來、自帶免疫力、空間佈局合理和高效利用的房子。

疫情之後,樓市即將發生的10個變化


7、一些老舊小區將會迎來一波換房潮。

報告還顯示,僅20%的受訪者對居家環境滿意,56%的受訪者認為換房才能改善現狀;高達52%的受訪者則萌生了置業計劃。

疫情之後,樓市即將發生的10個變化

基本可預見一些城市的老舊小區將會迎來一波換房潮。對於手中改善型貨值較多的房企來說,這肯定是好事;

而對於財力有限,或基於其他原因準備入手二手房的購房者來說,也是好事,選擇空間大了嘛。

8、不知名小房企開發的項目,爆雷風險增大,能不碰就不碰。

較於大型房企,在疫情衝擊下,小房企的現金流危機更加嚴重,換言之,項目爛尾的風險變大了。另一方面,小房企的物業服務和小區治理,也是很不咋滴。

不管是基於哪方面考慮,不知名小房企開發的項目,疫情結束後,還是能不碰就不碰。

9、不止是大魚吃大魚,國家隊開始發力。

去年下半年隨著一些TOP50的房企爆雷、賣身,一些業內人士判斷,行業進入了大魚吃大魚的時代。但受疫情衝擊普遍錢緊的情況下,即便是超級大魚也沒了以往的豪橫,反倒是國字頭背景的房企,趁此機會開啟了掃貨模式。

據克而瑞統計的2020年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TOP100排行榜,前5名中,有4家是國資背景(綠城中國的現任大股東是中交)。

疫情之後,樓市即將發生的10個變化

尤其是中交系的兩大地產平臺,綠城中國和中交地產,單是2月份的拿地金額就有271億、188.7億,分別是其前兩個月操盤銷售額的2.7倍、12.2倍。

果真是不差錢的主兒。

疫情之後,樓市即將發生的10個變化

當然從資本的角度來說,基於之前中交對綠城的厚望,及綠城在土地市場的狂吃,大家可關注下綠城中國的股票。

10、物業股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春天。

其實2019年物業股就已經是牛氣沖天了。在2019年港股行情沒怎麼上漲的情況下,股價翻倍以上的的物業股竟有6家之多,而整個板塊還不到20家。若剔除2019年新上市物業股,去年物業股上漲率達72.7%。

即使在今年疫情期間,物業股市盈率基本在30倍以上,明顯跑贏大市(市盈率普遍在10倍以下)。

這充分體現了市場對於物業管理行業的認可,背後邏輯不難理解,因為物業公司的商業模式很清晰也很穩定,即輕資產結構、現金流穩定,且具有穿越週期的能力。而此次疫情又國人對物業的重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所以,疫情之後,物業股大概率會繼續保持強勢。另一方面,頭部物業公司也會加快擴張腳步,搶地盤。其他一些尚未上市的巨頭物業,也將會趁著窗口加快入市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