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睿智的父母之愛》

內容簡介

讀《睿智的父母之愛》


《睿智的父母之愛》是前蘇聯最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專門為家長和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閱讀所寫的經典著作,是蘇霍姆林斯基關於家庭教育的專著,他認為“沒有什麼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這種智慧。”這本書就是他長期探求的結果,這是一本精闢、生動的“家庭教育學”,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去做父母的書。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很系統,但是卻並沒有包括如何去為人父母這一項。我們幾乎一直沒有任何學習的機會就已經匆匆忙忙地升級做父母了,心裡時不時會有一種無所適從的、不踏實的感覺。怎樣做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呢?這是一個人生長久的命題,人生幸福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此。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為物理學家、化學家,但是所有的人都會成為父親、母親、丈夫、妻子。這本書的意義正在於此。


讀《睿智的父母之愛》


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蘇聯最偉大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但他卻持之以恆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寫作,奇蹟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 瓦·亞·蘇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烏克蘭國內人人皆知並喜愛,而且在國外許多國家也被廣為出版。如眾所周知的《我把心給了孩子們》《公民的誕生》《給女兒的信》以及某些論文和小故事。 他的作品每一新版都引起了人們更大的關注和濃厚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信》、《媽媽,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為師範學生入學必讀。


內容概要

讀《睿智的父母之愛》

章節重點

讀《睿智的父母之愛》

1 家庭教育學

重要的是從小就培養孩子為人父母的責任感

1 我們不會相親相愛,而愛一個人是需要很大技巧的。我們簡直想象不出夫妻之愛是什麼樣子,從來沒有人給我們講這個,甚至連嘗試著講一下都沒有。我們沒有學會相互尊重,不會體察身邊的人,不善於相互忍讓,我們也不善於用理智駕馭感情,不善於珍惜生活。啊,珍惜生活,這該多麼重要啊!

2 我們年長一輩應該善於和兒童少年談論愛情、婚姻、生育、忠貞這些人類美好、偉大的事情,也應該善於和他們談論死亡和心中的記憶。在學會和孩子一起談論和思考這些問題之前,我們不可能培養出他們純潔的心靈和美好的情感。對人世間美好事物一無所知,總有一天會讓我們的孩子痛苦、流淚。

3 我們會把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慾望擺在第一位,只有那些能夠主宰自己慾望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4 什麼是為人父母的道德準備呢?責任感,責任感,再說一遍,還是責任感!一個人總是要為他人負責的,人的本性在責任中表現得最為鮮明。


父母的公民義務和道德責任

1 造就人是一項高度緊張,需要付出全部精力的事業,它需要生活的智慧,也需要技巧和藝術。

2 它艱難,飽經痛苦——這就是幸福。幸福只會走向那些不畏懼單調和艱辛,長年忘我勞動的人們。養育孩子的勞動是複雜的:它是理智和情感,智慧、愛情和能力的融合;眼前的幸福使你陶醉,孩子的未來又使你惶恐。哪裡失去了做父母的聰穎和才能,哪裡的幸福就會變成幻影。

3 在童年、少年時代幸福和歡樂來得越是容易,成年以後真正的幸福就越少。


看看自己的精神世界


1 自我教育是一生的事情,在一生中都起重要作用。只有堅持自我教育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

2 教育孩子需要付出特殊的力量,這就是精神力量。我們用愛——父母之間的愛,用對人的尊嚴和人性美的執著信念去塑造人。出色的孩子,總是生長在父母彼此真誠相愛中,也真誠熱愛、尊重別人的家庭。這些人家的孩子我一眼就能辨認出來。這些孩子心境平和,心靈健康,聽從教導,真心相信人世的美好。語言教誨和美的薰陶這些影響人心靈的教育手段對他們很起作用。

3 夫妻間的愛情、信任、忠誠和幫助,是使父母智慧之樹常青的營養源泉。


什麼使你在孩子的心目中變得高大


1 建立在貪婪基礎上的幸福,就這樣變成了害人的魔鬼和毒藥。我們社會的最高準則是一切為了人,一切為了人的幸福。

2 幸運父母的孩子都自覺地不讓父母為自己痛苦、驚恐和憂愁。


珍惜孩子心中對高尚、美好和堅毅的信念


1 孩子就是這樣,從母親和父親,——從母親怎樣對待父親,父親怎樣對待母親開始,逐漸認識人的世界。孩子正是由此形成了關於善惡的最初的觀念和概念。

2 在一個有教養的家庭裡,父母關係融洽,志同道合,很好地理解對方的話語、思想和觀點,就連極為細小的情緒變化都能彼此察覺。他們慷慨,友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父母展現在孩子面前的這一切,都使他確信人間的美好,使他心境平和,心胸坦蕩,使他能毫不妥協地面對一切不道德、反社會的醜惡現象。假如這個信念破滅,悲哀和痛苦就會闖入兒童的心靈。


珍惜人的愛的情感


1 人的愛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誰用自己的生活為愛的寶庫增添財富,誰就能在教育自己的同時也教育孩子。正像列·尼·托爾斯泰說的:教育孩子,實際上就是教育自己。父母的自我教育是影響子女的強有力的手段。

2 人的愛情是心靈和肉體,智慧和理想,幸福和責任的結合。

3 愛情的教育力量,就在於愛情是人對人的一種美好的義務。愛情意味著用心靈去感知人的哪怕最細小的精神需要。

4 體察別人的困難和需要,就是在教育自我;這樣是最好、最直觀的榜樣。

5

幹家務對孩子們來說不是遊戲,他們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關愛:給媽媽精神和身體的力量,要讓媽媽天天快樂!

6 愛就在父母的心中。有了愛,我們就有了教育的手段。


家庭的道德價值


1 家庭是個溫馨、寧靜的地方;在這裡,人人都自在、快樂、幸福……

2 用自己的力量做好每一件事情,是家裡的一個重要規定。

3 最具有教育力量的精神財富,是家人間的相互關心和尊重。

4 必須讓孩子從幼年起就經歷和體驗細膩、真誠的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是家庭中最重要的精神財富。


2 睿智父母


論家長的教育學素養

利用家長集體的力量


1 告訴大家,家長的任務不僅是督促孩子做作業,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用經濟有效的方法完成作業。我們告訴家長:不僅要準備明天上的功課,還要及時完成今天課上佈置的任務,只有這樣知識才能記得最牢。

2 在家長集體的幫助下,我們改善了學校的綜合技術教育。家長幫助我們與農機站、發電站、集體農莊建立起密切聯繫。物理教師組織了一系列參觀活動,使孩子們有機會親眼看到內燃機,電動機和各種農用機械。家長集體還幫助我們組織了與農業生產先進工作者的座談。

3 只有耐心細緻的教育,才有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智力發展。

4 兒童智力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決定於環境,孩子從身邊的環境獲得對世界的最初認識。我們先談談人的環境,談談人和人之間複雜、多樣的相互關係對孩子的影響。兒童是在人和人的相互關係中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他認識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界中有理性、有才能、有創造的生物。

5 從孩子有了意識起,父母就應該引導他觀察周圍的各種事物和現象,留心它們之間的因果聯繫。

6 幼年時從周圍世界看到的東西越多,提出的問題越多,孩子的眼睛就越明亮,記憶就越敏捷。


沒有懲罰的教育

1

哪裡的兒童、少年把為別人、為社會勞動當作快樂的源泉,哪裡就完全用不著懲罰。

2 如果孩子因為懲罰而常常受到恐懼、痛苦、羞辱的折磨,他內在的、天賦的自我教育力量就會漸漸衰弱。懲罰越多、越殘酷,自我教育的力量就越小。


論家長的教育學素養

1 在培養家長的教育學素養時,我們努力保證教育的系統性和連續性。我們強調孩子的作息制度要有利於他的身體健康,強調兒童要參加多種多樣的遊戲活動,同時我們提醒家長關注孩子精神的發展。

2 觀察力、注意力、求知慾,這些心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兒童智慧的發展水平和學習成績。

3 帶領你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吧,大自然能激發孩子的情感,能使他的語言變得生動、豐富!讓你的孩子發現問題吧,讓他儘可能多地發現問題!


小心,你面前的是孩子

1 孩子發現父親、母親經常對他提出完全相反的要求,於是孩子就要想一想:誰的話可以不聽,誰可以保護自己。結果,當然是誰的命令符合自己的心願,他就聽誰的。

2 孩子應該首先從實際生活中獲得聽話和服從的經驗。而且,也不是任何時候和任何要求,都能夠或者都有必要對孩子講清道理。

3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總是堅決一致,而且這些要求很少是禁止,更多的是鼓勵。父母有意識的避免使用“不能”這個詞,努力使自己的命令從“應該”開始。

4 每個小男孩、小女孩都可能有自己小小的隱私,它們多和遊戲、同伴、友誼之類的事情有關。成人對這些事情公開干涉得越少,孩子的“秘密”也就越少,他們對待成人也就越是坦誠和信賴。

5 父母要更加尊重少年、青年的個性,承認並且尊重他們保護自己的隱私的權利,這樣,無論孩子長得多大,父母和孩子也不會疏遠。

6 只有那些幼時受過善良、真誠的薰陶,體驗過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意的人,才能獲得人道、熱忱、同情、助人為樂這些能夠抵制醜惡和罪行的道德力量。

7 對人的愛,只能用愛來培養,如同火只能用火來點燃一樣。

8 每個青年都應該有自己高尚的生活目標和豐富的精神需要,讀書應該成為主要的精神需要。

9 一個真正的老師,應該像醫生對待病人那樣,仔細、耐心、深入地研究孩子,研究他們在智慧、情感、道德方面的發展。

10 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即使是真正低能的孩子,也要讓他不感到自己的殘缺,也要讓他享受到做一個高尚的人的快樂,享受到認識的快樂,享受到智慧勞動和創造的快樂!

11 永不滿足的求知需要和尋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對於孩子的正常發展非常重要,它們不是天生的,是從人那裡獲得的。我們成年人回答孩子的問題越多,孩子的認識興趣就越大,他在自己周圍發現的新東西也就越多,他也就越是驚奇、越是快樂。

12 教師和家長任何時候都要記住,不要強迫孩子不停的讀書,而是要培養孩子的智慧,發展他的智力和能力,教他學會思維。

13 實際上,皮鞭不僅降低了孩子的尊嚴,還把他心中最黑暗、最卑鄙的魔鬼——萎縮、怯懦、仇恨、虛偽一一喚醒,使他的心靈墮落腐化。那些在童年既沒有捱過拳頭,也沒被打過後腦勺的人,也能最堅決、最不調和的面對邪惡。

14 和不能容忍恐嚇和體罰學生一樣,也不能容忍教師揮舞精神的皮鞭,在精神上侮辱學生。無論是因為教育素養低,還是因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這種行為都是不能原諒的。

15 教育者的智慧,就在於總是用創造者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教育對象。

16 為了保護孩子心靈的純潔,應該幫助他們形成以下這些信念:

相信良善,相信人不僅能使自己幸福,也能使別人幸福,為別人創造幸福是人最大的幸福;

相信勞動改造世界的神奇力量,相信人可以用勞動為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

相信自己,善於發現自己的善良和智慧,為自己、為勞動成就、為自己用勞動給別人創造幸福的善舉而自豪;

相信展示在社會理想、道德以及現時和未來生活中的偉大真理,相信自己是具有巨大創造力量的人,而不是被命運的漩渦任意擺佈的塵埃。

17 每一個人,無論老幼,都有享受幸福的權利;尊重一個人,就不能粗暴地觸動他心靈中最敏感、最疼痛的地方。

18

對付利己主義的主要方法,是教育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

19 教育孩子尊重人,必須要首先教育他尊重人的意願、利益和嚮往。

20 冷漠是利己主義毒樹上結出的漿果。對一切都冷漠無情的人,沒有任何理想。冷漠無情使利己主義者道德淪落。

21 要保護兒童的心靈,就要教育孩子說真話。真話是最高法官,要求孩子說真話,永遠是教育者必須遵守的最重要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教師在孩子的心目中都應該是一個真正反對弄虛作假的誠實的人。

22 勞動和誠實是兩股相互補充的強大的教育力量。

23 虛榮心——兒童心靈的又一個大敵。過分追求榮譽、渴望表揚和高分、愛出風頭,這些都是虛榮的表現。


我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自己

1 鐵石心腸的人往往出自那些溺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沒有任何要求的家庭。

2 父母沒有理智的愛只會傷害孩子。畸形的父母之愛主要有以下三種:嬌寵放縱的愛、獨斷專橫的愛、贖買式的愛。

3 專橫暴虐使家庭失去了溫暖,而溫暖是使孩子善良、理智、謙讓、沉穩的源泉。

4 教育孩子學會認識人、理解人、關心他人的幸福,為別人創造美好的生活。

5 給父母帶來幸福和快樂,這是孩子學習的強大動力。但是,孩子只有在有了使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體驗以後,才會願意為了父母快樂而努力學習。我深信,只要我們激發起孩子為別人的幸福做好事的願望,引導他敏銳地觀察周圍世界,培養他體察別人精神世界的能力,孩子是會努力學習的。

6 希望所有的父親都能記住:兒女是不是聽話、遵守紀律,決定於父親對他們的負責態度。

7 父親為子女的健康、平安、幸福而付出的勞動,是他的道德面貌的集中反映。一個男人,越是自覺自願地承擔起這份責任,他的道德面貌就越是高尚,他也就越值得自己的子女效仿。

8 孩子只有在充滿信心的時候才會感到幸福。不聽教誨、不講禮貌、舉止粗魯,兒童行為的所有這些表現都發生在孩子信心毀滅之後。

9 要珍惜孩子對人的愛,要鞏固孩子對人的信任。

10 要讓孩子善於憧憬自己成年以後的生活,這可以幫助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學校教育,特別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以為孩子永遠只是個孩子。正是因為忘記了今天的兒童是明天的成人,我們才會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


勞動和義務

1 人最核心的東西,人的精神賴以支撐他的一切思想、情感、行為賴以產生的主根,就是他的義務感。

2 人的慾望和義務感的相互協調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良心是隻小船,義務感就是小船的舵和槳。感激之情是義務感的源泉。

3 勞動是良知和義務感的最主要、也是最忠誠的捍衛者。

4 孩子關心父母,為父母的平安和幸福操心甚至驚恐,這是父母真正的幸福。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想到要做點什麼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就意味著他已經開始通往最高義務——對社會和社會主義祖國的義務——的路程。

5 如果孩子的行為、舉動、興趣只受自己需要的支配,繼續下去,孩子就會畸形發展。他對生活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甚至不合常理,而對自己,卻幾乎沒有任何的約束。

6 人在用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同時也在創造自己。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成為真正的人,我們就不要再為他們精心營造輕鬆安逸、無憂無慮的童年。沒有勞動,沒有身體和精神的緊張,青少年時代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

7 在童年時期沒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不考慮自己的願望是否道德、是否合理的人,必定經常與社會發生衝突,成為社會值靠不住的人。輕率地滿足孩子的慾望會使孩子喪失學習的願望,再往後,還會導致更為可怕的後果——喪失從事生產勞動的願望。

8 孩子對父母的尊重來自孩子與父母共同一致的精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