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力課程精華筆記總結(二)


上次帶大家學習了哈佛女神魯林希學習力課程的前三節,這次繼續來學習第4~6節。


04 積極心理:做個“開放心態的人”,讓目標離你更近一步。


開放心態是指樂於接受和學習新鮮事物的態度,積極良好的學習心態可以增加學習動力。


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力課程精華筆記總結(二)


魯林希將這個法則分為幾個小點:


一、如何直面自己


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有潛力變成一個聰明人並相信後天努力大於先天優勢。


而僵固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或者自己是一個粗心的人等等。


魯林希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永遠不要給自己下定義。


否則就會把自己侷限和框在特定的範圍之內,而一個人這種狀態下,想有所突破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心理學研究發現,保持開放型學習心態會讓我們的學習效率高很多,任何人都不應該以自己現在的弱點過早給自己下定義、


因此我們要嘗試培養自己的開放性思維,並以發展的眼光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


二、永遠不要輕信他人的“侷限自我”的評論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獨立的思維。


在面對的別人的負面評論時,不能因為個別人的惡言惡語立馬否定自己。


應該多想想自己的優點,客觀看待自己,畢竟我們不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滿意,我們要做的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三、人生處處是學習,要抓住任何可以學習的機會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遇到困難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看待它。


魯林希告訴我們,不要片面地把困難就當做困難,而應該將每次人生困境看作一次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再比如即使自己很看不順眼的人做成功了一件事,不要吐槽,不要酸溜溜地說一些不屑的話,而是應該去學習人家成功的方法。


任何人都有是的學習的地方,自己要學會去發現。


另外在面對人生的失敗和挑戰時,保持開放積極的心態,將其轉化為人生的學習和提升路徑,這樣才能學到別人學不到的東西,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


四、勇於直面批評意見


其實批評的效應要比誇獎帶來的效應大很多。


因為批評的意見能夠讓自己看到自身不足,從而在今後的生活中去糾正改過,這樣帶來的效果是十分大的。


五、變壓力為動力,風雨澆不滅你的學習熱情


幸福感或者說樂觀的學習心態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巨大的影響。


幸福其實很容易,關鍵在於你的生活態度


。幸福的一個關鍵點就是不要老與他人比,因為這世上總有比你更優秀的人,越是攀比、內心越得不到滿足,這樣又怎麼會感到幸福快樂呢?。


說道動力,魯林希解釋道,動力有三個來源:有效的激勵機制、外界獎勵以及自我激勵。


自我激勵是一種享受的程遠大於結果的一種心態,能夠激發自己的激情和熱情。


因此我們需要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如果我們現在做的工作不是我們所熱愛的,那麼可能就會沒有幹勁,可能需要一些外在的獎勵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


如果我們的學習力在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上,那我們的學習動力也會大大增加,也就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力課程精華筆記總結(二)


魯林希建議我們不要過多的使用外界獎勵,因為它會使我們失去對事物本身的熱愛。


在一些比較困難,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外界獎勵既可以達到獎勵效果,又不會動搖我們對事物的喜愛之情。因此要合理適量的使用外界獎勵。


05 行為經濟學:壓縮隱形成本,你的付出遠比想象的多!


在當代社會,“舍”與“得”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那麼應該怎樣抉擇呢?


有的人樣樣都想學,卻樣樣也學不進。


原因在於他沒有掌握學會取捨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涉及到學習成本(包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


經濟學中機會成本是指在同等時間、同等金錢的投入下你可以做的事情,在同等時間內玩手機比學習的機會成本大得多的多。


因此會學習的人往往都會事先考慮到學習成本這個關鍵要素。


這邊學一點那邊學一點往往只是圖個心裡安慰,沒有長期持之以恆的做一件事而是做一些零散的事情所帶來的的機會成本其實是很大的。


相反,專注一件事遠比做多件事帶來的回報多。


所以堅持是一門藝術,及時止損也是一門藝術。


在這裡魯林希又提出學會“舍”與“得”需要掌握的四個原則:


A 清晰的人生目標、長遠的人生規劃;


B 明確的自我定位(適合做什麼)全優生是最沒用的,要在特定領域鑽研;


C 集中的時間規劃,集中時間做最值得學習的事情;


D 宏觀的視野和格局,10年後、30年後,社會最匱乏的是什麼? 。


06 批判思考:是非對錯善與惡?教你做好自己的判斷。


相對於中國學生,美國學生具有一個很大的優勢:


美國是一個具有多種族多文化融合的國家,她就像一個大熔爐一樣,在其中可以瞭解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和信仰.


比如有的地方非常反對墮胎,他們認為這是對生命的扼殺,而有的地方非常支持墮胎,因為這是女性自由的權利。


這種大熔爐似的生活環境可以讓美國學生了解到非常多不同的思維方式,批判性思維能力也就更強。


而中國大多數是漢族,背景、經濟、道德觀相似,很難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批判性思維並不是毫無保留盲目的批判,相反,它更強調在堅定自己想法的基礎上對不同想法的包容性。


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力課程精華筆記總結(二)


如何才能擁有批判性的思考方式呢?


1:—— 主動思考;授受一條信息的時候,首先要思考的是:


A: 信息發佈者是誰?


B: 他出於什目的發表了這條信息?


C: 言論是否公平?


D: 數據的來源是否科學公正 ?


2: —— 主動反思 如何面對相同觀念?


A:什麼是選擇性偏差?


當我是做亞馬遜的,就認為很多人都是做亞馬遜;我們做孕婦了,就看到大街上很多孕婦.


簡單來說,我們的注意力在哪,我們的認識就在哪,但這只是一個假象

這種思維太侷限,我們的注意力在哪,我們的認識就在哪,會固化自己的思維模式


B:互聯網的“智能推薦”讓我們變得更愚蠢

讓我們只能看到類似的信息,讓我們的思維越來越固化、視野越來越窄。


如何避免出現以上兩種情況呢?


以質疑的態度面對周圍相同的聲音,主動踏出舒適圈,去了解具有不同職位不同社會背景的人的思考,主動與不同世界、世界階層的人做一個思考。


因為不同圈子的人有完全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思維的方法,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聲音(在自己熟悉的圈中很難聽到這樣的聲音),只有這樣才能開拓我們的視野;


同時也是我們自己踏出自己偏見和思維誤區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3:——如何面對不同的觀念


具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換位思考的能力。


當別人一個觀念出來之後,告訴自己我可以學到什麼而非我怎樣去反駁它,這樣更有意義。


沒有充分了解一件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去批判它,要靜下來去傾聽去了解它為什麼會這樣,並從中學到些東西。


簡言之,一方面堅定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瞭解別人觀點背後的原因,但是不要盲目支持否定別人的觀點。


下期精彩繼續~

讓你比別人聰明10倍的哈佛學習力課程精華筆記總結(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