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学中医要看哪些书?学中医≠看书

之前有朋友在评论区咨询中医入门要看哪些书,

这里首先要给一个观念:学中医>看书,书本≠真理。

书本是文字信息的载体,

但它并不是真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假设有一条河,河里有一只船,

这一只船的名字叫做“书本”,

河边有很多的人,想要坐船去到河对岸,

河对岸的名字叫“真理”,

事实上有很多人,上了船就认为自己到了对岸。

中医的书籍汗牛充栋,这派那派,这家那家。

但这些都只是信息载体,是你可以利用来达到真理的工具。

学而不思则罔,读了书不思考,就迷惘。

思而不学则殆,每天在胡思乱想,

脑子里很多概念,但不学习,

就仍没有得到正确的认知。

中医其实是生活的学问,

它的道理都在生活里,

看书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

向生活求教。


「中医入门」学中医要看哪些书?学中医≠看书

书本是载体,并不是真理。


虽然中医的书籍多到八辈子也看不完,但是道理都是一样的。

关键在于,你对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程度如何。

更不要被所谓的派别、理论影响了你对真正客观事实的观察。

接下来我将尽量以一些简单的比喻,告诉大家学中医看哪些书较为合适。


中医总的来说,是认识人体、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

按照今天的划分,属于自然科学。

中医既然能看病,就离不开基础理论、诊断、治疗这几个要素。

  1. 理论(整体观念,天人关系):

主要讲古代的宇宙观(精气神、阴阳、五行),

天与人的关系,

中医怎么看“人”(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四肢百骸等);

就是人在正常状态下是啥样的,

五脏六腑互相之间的关系,

解释为啥会生病?(内因、外因、不内外因)

解释生病了人体会咋样?

就是病机,阴阳失调了,脏腑失调了?

治疗原则:天冷了穿多点,天热少穿点,

吃饱了少吃点,饿了多吃点。

书籍推荐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可以看国家“十一五”规划版

《中医基础理论》是《黄帝内经》的缩影。

大家可以相互结合参考,网上有很多视频可以看看。

再次强调,看书不代表达到真理,这才是基础理论

千万别扛着船满大街跑,告诉别人我到彼岸啦!!


「中医入门」学中医要看哪些书?学中医≠看书


  1. 诊断(司外揣内,辨证论治)

诊断是拆开两个字解释,

诊法,包括了“望闻问切”。

通过“望闻问切”收集信息,

将信息整合,推测发病原因,

是判断。

比如咳嗽了,首先咳嗽这个现象,

我们得知道是咳嗽,不是打嗝,

也不是哮喘,就是咳嗽,这就判断了。

然后咳嗽黄痰(诊),有热了用凉药止咳化痰(断),

建议看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

诊断需要反复实践,才能获得。

背两个歌,看两本书,是不可能会的。

中医有句话,“熟读王叔和(脉诊大家),不如临证多”。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哦。


「中医入门」学中医要看哪些书?学中医≠看书


  1. 治疗:(方药、针灸等治疗方法)

这个部分非常庞杂,是方法的学习,

也要经过反复实践。

药物的学习很有趣,

就像是厨子做菜,

比如一个饭店的厨子,

要学一道宫保鸡丁来满足客人的胃口,

他必须知道这道菜有哪些原料,

比如鸡肉,他要熟悉鸡肉的属性,

这是菜肴的主角,

什么味道?如何烹饪?

吃下去有什么作用?

还有配菜呢,花生米

花椒、辣椒、藤椒……

每一样都得熟悉他们的性质,

才能在炒菜的时候得心应手。

这个过程中,要学习经络和穴位,

中药也有归哪条经的不同,作用的地方不一样。

而针灸直接刺激经络,直接可以调节脏腑,

针灸的疗效很多时候令人惊讶。

中医的治疗顺序是:“一针,二灸,三用药”

可见针灸地位多么重要。

推拿、正骨、外敷、心理调节等等……

推荐书籍《临床中药学》,可以看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的视频,

他风趣幽默,也很严谨。

《方剂学》,学会怎么组方,需要点时间,

但实际上跟炒菜、配卤水、调酱料,差不多。

要不怎么都是些汤呢。

《经络腧穴学》《针灸学》依旧“十五计划”版本,

穴位非常有趣,关键是可以在自己身上尝试。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买模型,回家自己研究,找找穴位,

体会一下“阿…………是是是”的感觉。

这些书都很枯燥,最好能够上网找些名家的视频看看,

有人帮助解释,理解起来会容易很多。

「中医入门」学中医要看哪些书?学中医≠看书


「中医入门」学中医要看哪些书?学中医≠看书


「中医入门」学中医要看哪些书?学中医≠看书

「中医入门」学中医要看哪些书?学中医≠看书



以上,算是入门。

还有很多病要去学习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在临床上反复锤炼,

快的话,十年八年;

慢的话,十几二十年。

当然,也可能更慢,慢工出细活。

毕竟,每个人的禀赋不同,

理解力有强弱之分,

对于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也差别很大。

中医从来不是什么神秘或者神神道道的“玄学”

中医的一切都在生活中的,

道理在生活中,

没有高低贵贱。

不会高居庙堂之上,不可触碰。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炒的一手好菜。


如果上面的书,你一本也不想读,还想了解中医,怎么办呢?

很简单:

在今日头条上搜索:“中医岑延祐”,点击关注。


我是中医岑延祐,用碎碎念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成为中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