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卫军第21“斯堪德培”山地师,战斗力奇差的伪军

在二战爆发之前阿尔巴尼亚一直处于索古王朝的严酷统治之下,国内的反抗斗争从未中断直至持续到1939年,此时的欧洲大陆风起云涌,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爆发但是在部分区域已经预演。1939年3月,德国撕毁“绥靖政策”的产物《慕尼黑协定》出兵捷克斯洛伐克,英法拒绝履行《慕尼黑协定》中保障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义务,德国顺利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全部领土。看到德国扩张领土的意大利看出英法“绥靖”本质,与当年4月出兵阿尔巴尼亚,在意大利“精锐”士兵的“解放”下阿尔巴尼亚国王流亡英国,索古王朝的统治终结,阿尔巴尼亚从意大利的附属国变为意大利的领土。

党卫军第21“斯堪德培”山地师,战斗力奇差的伪军

1943年,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场遭遇惨败,盟军西西里成功登陆,意大利国内反战情绪集聚爆发。7月,意大利发生反法西斯政变,政变者逮捕了墨索里尼并囚禁于马达莱纳岛。新组建的巴多利奥政府与盟军谈判并于两个月后向盟军投降。10月,德国救出被囚禁的墨索里尼组建傀儡政府,希特勒派兵进攻意大利,作为附属领土的阿尔巴尼亚也随即被德国控制。

党卫军第21“斯堪德培”山地师,战斗力奇差的伪军

第21师师徽

早在意大利占据阿尔巴尼亚的时候,在当地就有多支游击组织与意大利频繁作战。1943年,此时得到盟军支持的阿尔巴尼亚游击队发展迅猛,德军控制阿尔巴尼亚之后,游击队活跃于后方战场的形势更是愈演愈烈,此时的二战东西两线战场德军已经捉襟见肘无力抽身,只能寄希望组建大量伪军部队应对来自游击队的威胁。

党卫军第21“斯堪德培”山地师,战斗力奇差的伪军

在此背景下,德国决定组建由阿尔巴尼亚尔人组建的武装志愿师第二十一“阿尔巴尼亚第1”山地师,后该师更名为:第二十一党卫军“斯坎德培”山地师。不知道各位还是否记得前文所写的第十三“圣刀”山地师,第一支巴尔干地区“奇葩”的党卫军,哗变、逃兵开启了党卫军武装师的“黑历史”;第二十一“斯坎德培”山地师作为第二支巴尔干地区的武装党卫军部队与“圣刀”师一样,“斯坎德培”师延续并发展了巴尔干地区武装党卫军部队的“黑历史”。该师筹建与1944年初,德军为了组建该师在宣传上花费了很多心思,该师的名称最初是“阿尔巴尼亚第1”后来为了更具有号召力换成了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的名字“斯坎德培”,另外该师还采用了阿尔巴尼亚崇拜的“双头鹰”作为师徽。

党卫军第21“斯堪德培”山地师,战斗力奇差的伪军

斯堪德培,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

希姆莱希望通过宣传形式可以加速建设一支战斗力优秀的党卫军山地师部队,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首先,该师虽然竭尽全力在招募人员上花费大量心思但是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效果,相比较其他伪军部队的招募,该师的组建速度同样十分缓慢;其次,虽然该师被划入党卫军序列,但是该师的凝聚力却是出奇的低,该师的战斗击杀数量甚至都没有超过该师的逃兵数量。在该师仅有一次战斗记录中,该师于1944年参与了一场围剿阿尔巴尼亚地区游击队的战斗行动。在战斗中该师(不足半建制)负责对游击区域的村庄进行“清理甄别”的任务,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该部队受到游击队小部队的阻击,因为该师缺乏战斗经验而且部队管理松懈,在初步接触之后该部队迅速溃散,大量该师成员借此机会成为逃跑,原本就人员不足的该师经过此次小规模战斗便溃不成军。

党卫军第21“斯堪德培”山地师,战斗力奇差的伪军

面对如此情况,希姆莱计划抽调德军部队重新组建该师,但是此时德军正面战场压力巨大,根本就无力支持该师的重建,无奈之下党卫军将该部队解散,剩余人员编入其他部队。第二十一党卫军“斯坎德培”山地师,是德国在1944年大量扩建的诸多党卫军部队中最不靠谱的一支。此时的德国面对东西两线的战场压力已经无力抽调骨干人员填充到这样的部队中成为中坚力量,缺乏基层领导的该师甚至无法形成有效的凝聚力,更不要提战斗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