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億萬富翁、諾貝爾獎獲得者、蕩婦、醫生,她就是居里夫人

一個人一生可能有很多個身份或者標籤,但極少有人像居里夫人這樣身份的差異如此之大。


科學家、億萬富翁、諾貝爾獎獲得者、蕩婦、醫生,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原名叫做瑪麗·斯科沃多夫斯卡,1867年出生于波蘭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24歲的時候去巴黎求學,之後進入巴黎大學物理系繼續深造。

1894年,27歲的瑪麗·斯科沃多夫斯卡認識了皮埃爾居里,過了一年,兩人相愛結婚,按照當時的風俗,瑪麗·斯科沃多夫斯卡跟我丈夫皮埃爾·居里的姓,於是就有了後來我們耳熟能詳的居里夫人。

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億萬富翁

1898年7月,居里夫婦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位列元素週期表第84位。

1898年12月,瑪麗·居里經過了反覆的測試,和她的丈夫一起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位列元素週期表第88位,鐳這種元素的放射性比鈾強100萬倍。

由於只有實驗測試,卻沒有真實的物體存在,大部分人並不相信居里夫婦真的發現了鐳。於是,居里夫婦傾其所有,買回來十幾噸的原料進行鐳的提煉,經過45個月的不懈努力,居里夫婦提煉出了10的氯化鐳。

1903年,為了表彰鐳元素的發現,諾貝爾獎組委會將諾貝獎頒給了鐳的發現者,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和居里夫人,貝克勒爾排第一,皮埃爾居里排第二,瑪麗·居里排第三。並且,瑪麗·居里的名字是在其丈夫皮埃爾·的強烈要求下才加上的。

分走諾貝爾獎一半獎金的貝克勒爾究竟又是誰呢?

貝克勒爾是科學世家,父親和祖父都是有名的物理學家,貝克勒爾在1896年發現了天然放射性,但是他錯誤的將其認為是熒光。在鐳發現的過程中,大家都認為,皮埃爾居里,也就是居里夫人的丈夫,是貝克勒爾的助手,而居里夫人被認為是她丈夫的助手。但實際上,貢獻最大的確實居里夫人,他的丈夫在實際的工作中其實是居里夫人的助手,幫助居里夫人改進實驗。而貝克勒爾可能只是掛了一個名字而已。

據說,但未經考證。貝克勒爾曾狂妄的說:”居里夫人的貢獻是充當了皮埃爾·居里的好助手,這有理由讓我們相信,上帝造出女人來,是配合男人的好助手。“

世界從來就不公平,對女人猶是如此!

因為鐳的發現,居里夫人本來是可以成為億萬富翁。但是她放棄了。身為科學家的居里夫人認為鐳是全人類的財富,應該全人類共同享有。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國界,偉大的科學家沒有國界

蕩婦

1906年,皮埃爾·居里車禍身亡,39歲的居里夫人成為了寡婦。

法國政府曾經承諾給與居里夫人經濟上的幫助,但是被居里夫人拒絕了,居里夫人說,她自己可以在索邦大學任教,可以養活自己和女兒。

在給索邦大學上課的時候,保羅·朗之萬出現了,他幫助居里夫人準備了上課所用的教材。保羅曾經是皮埃爾居里的學生,他有一個糟糕的婚姻,現任妻子目不識丁,每天只要求保羅掙錢養家,並且希望保羅辭去科學家這個工作,去從事別的更賺錢的工作,並有證據表明,保羅曾被妻子毆打過。

保羅和居里夫人經常實驗室一起工作,一開始居里夫人認為保羅對現任妻子的態度是不對的,想著去勸說他們和好。可是隨著時間催化,他們之間的情感發生了變化,他們互相愛慕者對方,後來,居里夫人試著勸說保羅和妻子離婚。

保羅鼓起勇氣,跟潑辣的妻子提了離婚。妻子並沒有答應,對著保羅破口大罵,認為保羅在外有了別的女人,並且在房間裡找到了居里夫人給保羅寫的情書,裡面透露著居里夫人對性的渴望。

一時間,輿論譁然,法國的各個報紙都刊登了這個勁爆新聞。想比枯燥的科學研究,民眾們對這種八卦更為熱衷。被輿論點燃的民眾來到居里夫人家附近,咒罵她,往她家裡扔石子,磚塊,一邊扔著一邊“蕩婦”的喊著。

私生活混亂的愛因斯坦聲援過居里夫人,“如果兩人相愛,誰都無法干涉。”

居里夫人的學生保羅·艾培爾因為這件事跟父親斷絕關係,並說:“如果瑪麗居里是一個男人,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是的,社會再一次展現了對女性的不公平,出了軌的保羅並沒有受到居里夫人這般對待,後來他的現任妻子居然還答應他在外面養情人,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無奈呢?

醫生

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為了支持法國,居里夫人獻出了自己所有的繼續購買了法國債券,她全然忘記了曾經那些法國人是如何對待她這個死了丈夫的波蘭寡婦。

不僅如此,居里夫人關了實驗室,將全部身心放入X射線的研究中,她認為X射線可以更好的幫助醫生救助傷員,他自動申請成為了法國紅十字放射科的醫生。

在X射線的幫助下,外科醫生可以更加輕鬆且準確的取出炸進戰士身體裡的碎片。居里夫人還培養了近百名的X射線醫生。1918年,戰爭結束,法國政府統計,居里夫人的X射線救助了成百上千的戰士,授予居里夫人獎章,但那個時候,居里夫人已經去世了。享年67歲。

瑪麗·居里曾說,在一個由男性制定規則的世界裡,他們認為,女人的功用就是性和生育。多少年過去了,即使在文明的21世紀,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女人,是偉大,請尊重她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