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楊振寧為何鬧翻?半個世紀的恩怨,只為一個名字的順序

李政道楊振寧為何鬧翻?半個世紀的恩怨,只為一個名字的順序

講一樁長達半個世紀的科學公案,關於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要功勞究竟是屬於楊振寧還是李政道的。

功勞誰最大雙方是各執一詞,很難說的清楚。兩個合作者對一件事到底誰的貢獻大,如果是砌牆的工人,那可以算的清楚,你砌了幾塊,我砌了幾塊,但是科學研究不行,誰提出了整體思路,誰完成了關鍵突破,肯定是說不清楚的。別說外人說不清楚,就是合作者自己,也通常會高估自己的貢獻。所以,這個案子,是比家務事還要難斷。

李政道楊振寧為何鬧翻?半個世紀的恩怨,只為一個名字的順序

但是科學家卻普遍認為功勞應該是楊振寧的,為什麼呢?李政道在1957年時覺得自己受委屈了,自己的貢獻比楊振寧大,他其實在接下來20年裡還是有機會翻盤。因為給這個爭論蓋棺定論的,不是事實,而是頒獎後兩位科學家又在這個領域做了什麼,又給學術界留下了什麼印象。事實是從1962年兩個人決裂後,李政道就再也沒有在這個領域中做出過太突出的貢獻。

而楊振寧呢?僅僅在兩人中止合作之後的三年時間裡,他就做出了比得諾獎的成果重要得多的“楊-米爾斯方程”。這個成果有多重要?這麼說吧,後來有7個諾貝爾獎,都是直接利用這個“楊-米爾斯方程”拿到的,還有數學界的多個菲爾茲獎,是通過研究“楊-米爾斯方程”獲得的。所以,到了1980年後,李政道其實就再也沒機會翻盤了。

李政道楊振寧為何鬧翻?半個世紀的恩怨,只為一個名字的順序

我覺得最有可能是這樣兩種情形之一: 一種是兩人貢獻基本相同, 或實情接近楊所說, 即楊在合作中起主導作用, 楊擔心李顛倒黑白, 誇大自己的貢獻。

另一種是實情接近李所說, 即李在合作中起主導 (或先導) 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 楊所擔心的應該是李透露合作經過會打破學術界對榮譽歸屬的模糊認定 - 即合作論文的榮譽由兩人平分。

對於象李楊這樣功績卓著的物理學家來說, 將被平分的榮譽據為己有未必有太大的意義, 但失去那份被平分的榮譽卻不是任何一人可以接受的。

李政道楊振寧為何鬧翻?半個世紀的恩怨,只為一個名字的順序

換句話說兩人未必有為名而爭的動機, 卻有為名而守的理由。 一個有一億元錢的富翁未必有很強的慾望要讓自己的錢變成兩億元, 但往往不會坐視自己大量的錢財從眼皮底下失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