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和沒得諾貝爾獎的魯迅有多大差距?他自己說的這段話意味深長

1927年9月,46歲的魯迅收到了好友臺靜農的一封書信。臺靜農在魯迅面前是晚輩,多年來都當魯迅是自己的恩師,在聽說瑞典人斯文·赫定有意將魯迅定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時,自然是高興得很。於是在信中,臺靜農很興奮地給魯迅說了此事,希望恩師能夠走向世界。

莫言和沒得諾貝爾獎的魯迅有多大差距?他自己說的這段話意味深長

魯迅拒絕了,他回了一封長信,寫得很謙虛,表示自己還沒有資格得到這個獎。是否能得獎是人家評委會的事,只要能入候選人總歸是有機會的,所以魯迅的這個拒絕理由或許只是個“託詞”。事實上,先生本就非沽名釣譽之人,當時他關心的並非個人是否得獎,而是那些讓他“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

歲月荏苒,先生渴望的一切終於在我們這一代人面前變成了現實,可惜他已離世多年。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家,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雖然不少人讀了莫言的作品後,有過一些質疑,但不可否認莫言確實是一位傑出的作家。他的長篇小說《蛙》、《紅高粱家庭》》、《十三步》等,都算得上是經典。

莫言和沒得諾貝爾獎的魯迅有多大差距?他自己說的這段話意味深長

可惜的是,在獲得諾貝爾獎後的幾年中,莫言就沒能再寫出稱得上經典的小說,頗有點“江郎才盡”的意味。面對種種質疑,莫言在一次採訪中說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要求一個作家年年出作品也不現實,一個作家年年出作品也沒有意義。我現在越來越體會到,與其發表十部一般化的作品,不如發表一部比較好的作品。如果能寫出一部類似《阿Q正傳》那樣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中篇,那我會願意把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莫言和沒得諾貝爾獎的魯迅有多大差距?他自己說的這段話意味深長

莫言曾在多個場合中表示,魯迅是自己的偶像,對自己的影響很大,從這段話中我們也能感受到這一點。到現在莫言得獎的事已經過去了7年,近日他發表了自己的詩體小說《餃子歌》,有人說寫得不錯,有人說欠點火候。那麼我們回過頭來再看,莫言和魯迅到底有多大差距,他的作品加起來能“換”魯迅的一部嗎?

文壇一直有這一句很深入人心的話,叫做: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兩個作品孰高孰低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的事,但通過對作品的傳播度、對後世的影響力兩個角度的比較中,我們還是能分析出一、二的:

莫言和沒得諾貝爾獎的魯迅有多大差距?他自己說的這段話意味深長

傳播度

在課本中一躺就是幾十年的魯迅,巔峰時期入選課本的作品曾達到了31篇之多,這不是我們在抬高他,而是他筆下確實有這麼多值得一讀的作品。單是一部《阿Q正傳》,先生就塑造了數個經典人物形象,被拍成了電影后其中多個經典橋段成為很多人的集體回憶。同時,這部小說金句頻出,“阿Q式的樂觀”更是成了一個固定詞組,風靡至今,上過中學的朋友應該是無人不知的吧!從這一點上來看,莫言所有作品加起來的傳播度確實是比不上魯迅這一部的。

莫言和沒得諾貝爾獎的魯迅有多大差距?他自己說的這段話意味深長

影響力

這個影響我們就不再從對普通人的角度來說,而是從作品對文壇後輩們的影響力來分析。在一次會議中,賈平凹,餘華,莫言在主持方的要求下,選出了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小說,三人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魯迅的三部作品:《孔乙己》、《藥》、《鑄劍》。三位文壇巨匠,同樣的選擇,可見魯迅作品的影響力,不誇張地說他是很多現當代文人的集體偶像。

莫言和沒得諾貝爾獎的魯迅有多大差距?他自己說的這段話意味深長

綜上兩點,無論是傳播度還是影響力,莫言確實還是欠缺了些的。他表示“願用所有作品換魯迅的《阿Q正傳》”是為了表達對先生的崇拜,但分析下來也確實不太容易辦到。雖然比不上魯迅,但不得不說莫言作為晚輩對先生的敬意還是值得我們點讚的,這一點無論是得獎前還是得獎後,他都不曾改變過。相信有這樣的心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還能再給我們帶來更多好的作品,讓我們一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