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年古樹看城市浮光掠影

從百年古樹看城市浮光掠影

南山路有一棵百年老銀杏樹,巨大的樹冠向四周伸展開來,如一隻巨大的傘隔斷蒼穹與大地,陽光從樹葉的縫隙間鑽進來,細碎斑駁,如同無數顆星星掛在枝頭上。每到深秋,一樹金黃。

後面是一棟二層別墅小洋樓,建於上個世紀初,隱藏在大銀杏樹背後,沉默而低調。

如果有適合的水、土、陽光,大樹應該是可以永生的吧!它安靜的矗立在大地上,根植地下,隱隱生長,越發穩固,它俯瞰人間,幾度春秋,幾度風雲變幻。

從百年古樹看城市浮光掠影

沿著南山街向前走100米左右,有一個古老書店——南山書院。書店所在地勢較高,落地玻璃的拉門緊閉,幾分清高,幾分孤傲,與遠處城市的繁華格格不入。從玻璃門向裡面張望,可以看見裡面的書堆成小山,一摞一摞分佈在各個角落。散發著書香,帶有幾分歷史的厚重感,注入一部分人的情懷,搭建出城市裡屈指可數有趣的部分。令人神往,令人著迷。

《大連老地兒》中這樣描寫南山:

“東起“五五路,西至延安路,北起南山路,南到南山根。包括90餘年歷史的植物園、百年明澤湖、南山賓館、日本風情一條街。20世紀30年代,這裡是當時外國駐大連領事館、日本殖民統治官員,中國達官貴人聚居區。”

南山是“貴族大連”的最後一抹記憶。那裡曾經居住過臭名昭著的日本人河本大作,他曾在上個世紀初主謀了震驚世界的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件。1938年,他在南山麓楠町建造了一棟別墅,將妻子和兩個女兒安置在那裡。1945年日本戰敗以後,河本大作投靠閻錫山,解放軍攻取太原以後,河本大作作為日本戰犯被捕,他的家人作為日僑被遣返回日本。南山街10號,曾經被北洋軍閥孫傳芳買下,望海街32號和34號分別住著張作霖的小妾和情婦。

素素在她的作品《流光碎影》中這樣描述:

“清末民初,朝野一片混亂,住在京城裡的皇親國戚,遺老遺少,政客軍閥、惶惶如喪家之犬。於是大連形成了一個避難所。他們把行跡和麵孔隱藏在小洋樓裡,或坐復辟之夢,或求政治庇護,或者就做寓公。在這裡,一座座風格各異靜靜矗立的別墅建築也見證了這一段段歷史。”

1989年,沙俄強租旅大。1902年5月,尼古拉二世頒佈赦令,宣佈大連為“自由港”,將城市命名“達里尼”(俄語意為“遠方的”),任命薩哈羅夫任市長。那時,薩哈囉開始著手規劃設計這座城市,但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同年5月,日軍佔領“達里尼”。1905年,城市更名為“大連”。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歷經長達半個多世紀殖民生涯的城市終於恢復自由之身。

站在南山路上向遠處眺望,如鑽石般璀璨的城市大廈高聳入雲,那裡散發著時代新興的氣息,是現代化經濟迅猛發展的傑作,而這裡終於繁華落幕,如老孺暮年,對外面世界失去所有好奇,身後是並不遙遠的過往,歷歷在目,凝重而深沉,她在城市一隅,安然靜默,每日晨起看朝霞,每日黃昏看夕陽。日服一如。週而復始。

從百年古樹看城市浮光掠影

有歷史痕跡的城市,浮華之中隱藏深邃。可探尋,可深究,可執迷,可感懷。

街道上依舊是熱熱鬧鬧車水馬龍,不遠處的鬧市區人海茫茫。人們在各自的忙碌中,保持著慣有的匆匆步伐。對於南山這個地方,有人忘記了它的存在,也有人慕名而來,看過以後總有那麼一瞬間不知所言,悄然離去,內心會有荒蕪的時刻,是人類自身生命的短暫相對於歷史的漫長而言,一切變得微不足道。那些幽深緊閉的院落,那些紅牆隱蔽的洋房,那些參天古樹。一如過眼雲煙。浮光掠影,如今能夠捕捉到的已是微乎其微。

#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