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驚人有什麼祕訣嗎?齊威王說:有

第七講 齊威王一鳴驚人

上次講到魏惠王和齊威王比寶的故事,我搜索了一下關於他們的八卦新聞,發現兩個人都留下了很有名氣的成語。與魏惠王有關的成語最著名的有兩個:三人成虎和五十步笑百步。與齊威王有關的成語最著名的是這兩個:一鳴驚人和門庭若市。從留下的成語,大家已經分出二人的高下了吧?

成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出自《史記·滑稽列傳》中齊威王的故事,但最早的藍本是《韓非子》記載的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的典故。齊威王的故事幾乎是楚莊王故事的翻版:

齊威王起初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致使官員腐化,外敵入侵,齊國處在滅亡的邊沿。淳于髡用隱語來問威王:“國內有隻大鳥,棲息在宮庭裡,三年不飛也不鳴叫,大王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齊威王說:“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衝雲霄;不鳴則已,一鳴就能震驚世人。”於是,齊威王上朝召集七十二個地方官員,賞賜一人,殺死一人,派兵重振軍威出戰。各諸侯國震驚,趕緊歸還了侵佔齊國的土地。


一鳴驚人有什麼秘訣嗎?齊威王說:有

還記得淳于髡麼?就是那個不滿魏惠王而離開魏國的人,但到了齊國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一鳴驚人”的故事中,不論是楚莊王還是齊威王,你覺得他們都不是真的荒淫無道嗎?顯然不是。他們起初之所以不理朝政,實際上是在韜光養晦、暗中積累。因為作為繼承人剛剛上臺,很多情況並不十分明瞭,如果擅自舉動,很可能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導致用錯人、做錯事。而且,新主上臺,必然面臨利益分配、政策調整、樹立威望等問題,一旦用人不當、分配不合理、新規不服眾等問題,輕則讓新主喪失威信,重則導致怨聲載道,甚至有人聚眾造反。這些局面一旦出現,比起丟一些地,打幾個敗仗問題更加嚴重,因為涉及到社稷的存亡。

我們看齊威王,在他“沉湎不治”的幾年裡,顯然是在暗中觀察,故意考驗,讓有才有德的官員經受考驗,讓無才無德的小人原形畢露。萬事俱備後一鳴驚人,賞有理,罰有據,使得眾人信服,局面大改。而且通過殺一儆百,端正風氣,起到出其不意、振奮人心的效果。因此我們看到,人心一旦團結,各諸侯國趕緊返還侵佔的土地。以前的小損失,不但不值一提,而且乞漿得酒、亡羊得牛。

一鳴驚人有什麼秘訣嗎?齊威王說:有

那麼,一鳴驚人有什麼秘訣嗎?齊威王用行動告訴我們,日積月累才能一朝迸發,長期準備才會得心應手。比如,上文記載的齊威王“賞一人,誅一人”,就處理得相當果斷、淡定。賞了誰,又誅了誰呢?

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跟他說:“自打你到即墨任職,我天天聽到有人講你壞話,於是我派人去視察,發現那裡田野開闢,百姓富足,官吏無事可做,地方安寧。那麼,為什麼我周圍的人誹謗你呢?是因為你沒有賄賂他們。”於是封萬戶侯。接著,又召見阿大夫,告訴他:“自從你到阿地為官,天天有人稱讚你。我派人調查,發現阿地田野荒蕪,百姓飢苦。趙國佔領鄄地你不派兵救援,衛國攻取薛陵你都不知曉。之所以天天有人誇你,是因為你賄賂我周圍的人所致。”於是烹殺了阿大夫以及身邊參與詆譭和讚譽的人。從此,群臣不敢作假使詐,而是人人實事求是,盡職盡責。從此齊國得到很好的治理,成為天下強國。

通過這一賞一誅,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齊威王好像沉迷於酒色,實際上卻在暗中觀察、有意考驗;他沒有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是通過現象探究問題的實質。因此做到了賞罰有據,令人信服。

在魏惠王與齊威王比寶的故事中我們發現,齊國的大臣們無論是鎮守城池,還是管理地方都盡心盡力,成績顯著,這都與齊威王的一鳴驚人有關。可見,成績不是從天而降、一揮而就的,而是厚積後的迸發。

你也想一鳴驚人?還愣著幹什麼?行動起來!

一鳴驚人有什麼秘訣嗎?齊威王說: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