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分明看破空城计,为何要坚持撤军?他不撤军就离死不远了

相信说起三国很多小伙伴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其中的各种猛将也是大家谈论得最多的,今天我们要来说说在三国中相爱相杀的两个人,没错,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人作为一生的宿敌,给我们上演了一出各为其主的无奈,而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上方谷火烧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空城计,今天来说说空城计,在《三国演义》第95回写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

相信对于这一段大家都很熟悉吧,事情的发生是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派马谡守街亭,但是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安排,擅做主张,导致街亭丢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为了大队人马撤退,不得已在西城摆下了空城计,相信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空城计的成功是显示了诸葛亮的谋略更高一点,他利用了司马懿疑神疑鬼的性情,设下疑阵,让司马懿因猜忌而最后错过了好时机。

司马懿分明看破空城计,为何要坚持撤军?他不撤军就离死不远了

空城计

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文学著作中,都对诸葛亮这一谋略十分的认可。就连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感叹:“其智几近妖”。也因而,民间都十分青睐诸葛亮。

可是,司马懿就确实比不上诸葛亮吗?在许多广为人知的认知中,司马懿是比不上诸葛亮的,由于诸葛亮代表的是正面人物,可是,司马懿确实弱吗?不,他并不弱,相反他十分强劲。三国最后的结局就能说明一切,但是在诸葛亮摆的空城计下,司马懿在这里紧要关头居然犯懵,这让了解他实力的人十分疑惑。

司马懿分明看破空城计,为何要坚持撤军?他不撤军就离死不远了

诸葛亮空城计,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决策是很让人猜疑的,就算诸葛亮有伏兵,他也绝不会马上就撤离。根据对司马懿的这些疑问,许多人就开始再次来探讨空城计了,即然司马懿这么厉害,为何却不去揭穿空城计呢?

事实上,那时候的司马懿猜疑是很正常的表现,因为诸葛亮一生都很谨慎,不太可能以身犯险,但是他完全可以选一股小队伍去偷袭看看呀,去试探一下就能知道真假了,但他却没有这么做,而是转身就跑了。

司马懿分明看破空城计,为何要坚持撤军?他不撤军就离死不远了

司马懿明明识破了空城计还是撤军

事实上,司马懿那时候倘若派遣小股军队前往刺探的话,不管结果怎样,他都不会被问责的,而他选择了撤离,这15万精兵来到这里却什么都没做就走了,肯定会被上级质问的。就连他的儿子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撤退,这是杀死诸葛亮的大好时机啊。

司马昭非常疑惑的说道:“儿臣愿带小股军队一探实虚!”,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司马懿脸色铁青,果断的拒绝了。军令如山,司马昭也只得撤兵了。难道说司马懿真糊涂了?连孩子都想得到的计谋他却不清楚?

司马懿分明看破空城计,为何要坚持撤军?他不撤军就离死不远了

断定诸葛亮在西县

之后,诸葛亮也感慨到:“这个计谋只对司马懿有用。”许多人认为,这由于司马懿敏感多疑,才最后上当受骗。其实不是,在那样的一个局中,司马懿是必须上当的。

司马懿在后来也道出了其中的缘由,空城计是他与诸葛亮中间秘而不宣的心有灵犀。

在好几年后,司马懿将死之时才把那样的一个大道理,讲给了司马昭听,他说:“司马家族往往获得器重,就是由于有诸葛亮,倘若诸葛亮太早去世了,那司马家族较大的对手,就变为曹军政党了。到时候,司马家族将会遭受灭顶灾祸。”

司马懿分明看破空城计,为何要坚持撤军?他不撤军就离死不远了

算准诸葛亮会断后

客观事实都是这般,曹操当时对自身的后代说过:司马懿可用就用,不可以用就杀!由此可见,曹氏压根沒有信赖过司马家族,彼此是相互之间利用而已。

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

含义就是说,事儿办好后,帮助做事的人就沒有用了。

而针对曹家而言,没了强劲的对手的话,司马家族留着就是一个祸端,因而司马懿一直让诸葛亮存在制约曹魏的实力。

司马懿分明看破空城计,为何要坚持撤军?他不撤军就离死不远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

而诸葛亮也是渗透到了其中的大道理,因此他赌上两人秘而不宣的存活标准,也借此机会给司马懿一个楼梯下,彼此都下了楼梯,也都能得到并存。倘若司马懿强攻,那么两败俱伤,对彼此而言也没有好处,仅仅曹家获利而已。

因此,权威专家对司马懿点评道:“他不撤兵他就输了!”权威专家剖析,司马懿在见到梦殇的情况下,他思索的是怎样深思熟虑,诸葛亮不可以兵败被擒,这也合乎了之后探讨的对立统一理论。因而,他只有假装中计仓惶撤离。

小结

综上所述,空城计并不是一个阴谋,因为当时诸葛亮确实没有兵了,不可能设埋伏,所以这个计谋是一个堂堂正正的阳谋。这就是三国时两位顶尖谋士之间心心相惜的较量,若是司马懿的能力不行,可能就莽撞的直接打进去了。

而事实证明,司马懿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如果他早一步灭掉了蜀国和吴国的话,那么司马家族也可能早就被曹家给灭掉了,也等不到后面的篡位以及建立晋朝了,最后司马炎一统天下,更是证明了司马懿的远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