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分明看破空城計,為何要堅持撤軍?他不撤軍就離死不遠了

相信說起三國很多小夥伴都是非常感興趣的,其中的各種猛將也是大家談論得最多的,今天我們要來說說在三國中相愛相殺的兩個人,沒錯,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人作為一生的宿敵,給我們上演了一出各為其主的無奈,而其中最精彩的莫過於上方谷火燒司馬懿和諸葛亮的空城計,今天來說說空城計,在《三國演義》第95回寫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

。”

相信對於這一段大家都很熟悉吧,事情的發生是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派馬謖守街亭,但是馬謖不聽諸葛亮的安排,擅做主張,導致街亭丟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諸葛亮為了大隊人馬撤退,不得已在西城擺下了空城計,相信在絕大多數人眼裡,空城計的成功是顯示了諸葛亮的謀略更高一點,他利用了司馬懿疑神疑鬼的性情,設下疑陣,讓司馬懿因猜忌而最後錯過了好時機。

司馬懿分明看破空城計,為何要堅持撤軍?他不撤軍就離死不遠了

空城計

無論是在影視作品中,還是在文學著作中,都對諸葛亮這一謀略十分的認可。就連文學家魯迅先生,也感嘆:“其智幾近妖”。也因而,民間都十分青睞諸葛亮。

可是,司馬懿就確實比不上諸葛亮嗎?在許多廣為人知的認知中,司馬懿是比不上諸葛亮的,由於諸葛亮代表的是正面人物,可是,司馬懿確實弱嗎?不,他並不弱,相反他十分強勁。三國最後的結局就能說明一切,但是在諸葛亮擺的空城計下,司馬懿在這裡緊要關頭居然犯懵,這讓瞭解他實力的人十分疑惑。

司馬懿分明看破空城計,為何要堅持撤軍?他不撤軍就離死不遠了

諸葛亮空城計,城樓上彈琴

司馬懿決策是很讓人猜疑的,就算諸葛亮有伏兵,他也絕不會馬上就撤離。根據對司馬懿的這些疑問,許多人就開始再次來探討空城計了,即然司馬懿這麼厲害,為何卻不去揭穿空城計呢?

事實上,那時候的司馬懿猜疑是很正常的表現,因為諸葛亮一生都很謹慎,不太可能以身犯險,但是他完全可以選一股小隊伍去偷襲看看呀,去試探一下就能知道真假了,但他卻沒有這麼做,而是轉身就跑了。

司馬懿分明看破空城計,為何要堅持撤軍?他不撤軍就離死不遠了

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計還是撤軍

事實上,司馬懿那時候倘若派遣小股軍隊前往刺探的話,不管結果怎樣,他都不會被問責的,而他選擇了撤離,這15萬精兵來到這裡卻什麼都沒做就走了,肯定會被上級質問的。就連他的兒子也不明白為什麼要撤退,這是殺死諸葛亮的大好時機啊。

司馬昭非常疑惑的說道:“兒臣願帶小股軍隊一探實虛!”,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司馬懿臉色鐵青,果斷的拒絕了。軍令如山,司馬昭也只得撤兵了。難道說司馬懿真糊塗了?連孩子都想得到的計謀他卻不清楚?

司馬懿分明看破空城計,為何要堅持撤軍?他不撤軍就離死不遠了

斷定諸葛亮在西縣

之後,諸葛亮也感慨到:“這個計謀只對司馬懿有用。”許多人認為,這由於司馬懿敏感多疑,才最後上當受騙。其實不是,在那樣的一個局中,司馬懿是必須上當的。

司馬懿在後來也道出了其中的緣由,空城計是他與諸葛亮中間秘而不宣的心有靈犀。

在好幾年後,司馬懿將死之時才把那樣的一個大道理,講給了司馬昭聽,他說:“司馬家族往往獲得器重,就是由於有諸葛亮,倘若諸葛亮太早去世了,那司馬家族較大的對手,就變為曹軍政黨了。到時候,司馬家族將會遭受滅頂災禍。”

司馬懿分明看破空城計,為何要堅持撤軍?他不撤軍就離死不遠了

算準諸葛亮會斷後

客觀事實都是這般,曹操當時對自身的後代說過:司馬懿可用就用,不可以用就殺!由此可見,曹氏壓根沒有信賴過司馬家族,彼此是相互之間利用而已。

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記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

含義就是說,事兒辦好後,幫助做事的人就沒有用了。

而針對曹家而言,沒了強勁的對手的話,司馬家族留著就是一個禍端,因而司馬懿一直讓諸葛亮存在制約曹魏的實力。

司馬懿分明看破空城計,為何要堅持撤軍?他不撤軍就離死不遠了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

而諸葛亮也是滲透到了其中的大道理,因此他賭上兩人秘而不宣的存活標準,也藉此機會給司馬懿一個樓梯下,彼此都下了樓梯,也都能得到並存。倘若司馬懿強攻,那麼兩敗俱傷,對彼此而言也沒有好處,僅僅曹家獲利而已。

因此,權威專家對司馬懿點評道:“他不撤兵他就輸了!”權威專家剖析,司馬懿在見到夢殤的情況下,他思索的是怎樣深思熟慮,諸葛亮不可以兵敗被擒,這也合乎了之後探討的對立統一理論。因而,他只有假裝中計倉惶撤離。

小結

綜上所述,空城計並不是一個陰謀,因為當時諸葛亮確實沒有兵了,不可能設埋伏,所以這個計謀是一個堂堂正正的陽謀。這就是三國時兩位頂尖謀士之間心心相惜的較量,若是司馬懿的能力不行,可能就莽撞的直接打進去了。

而事實證明,司馬懿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如果他早一步滅掉了蜀國和吳國的話,那麼司馬家族也可能早就被曹家給滅掉了,也等不到後面的篡位以及建立晉朝了,最後司馬炎一統天下,更是證明了司馬懿的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