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暂停现场扫祭开通网祭通道,清明节的节俗还有哪些?

今年是个特殊的年份,从去年年底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大家就进入了一种人人自危的状态。相较于2002年爆发的非典,新冠病毒带给大家的恐慌更甚,其实这都源于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让消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广。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网络扫墓开始兴起,但较多用于较大型的纪念活动,如纪念烈士等等,网友可在专门的网络纪念馆发表留言寄托哀思和祝福。今年,为了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新冠病毒的交叉感染,南京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知:3月20日起,开通网上祭扫通道。市民可登录“我的南京”APP免费在线祭扫。


南京暂停现场扫祭开通网祭通道,清明节的节俗还有哪些?


这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的必要措施,虽然现在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还不到彻底放松的时候,国外疫情形势仍旧严峻,不可避免有华人华侨返回国内祭扫,造成疫情传播的情况。然而,虽然暂停祭扫是必要的举措,但仍然有许多人不能理解,不太能接受时髦的“网上祭拜”方式,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

清明节祭扫的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南京暂停现场扫祭开通网祭通道,清明节的节俗还有哪些?

扫墓祭祖习俗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于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有些地方扫墓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唐代以前北方一些地方扫墓主要在寒食节与寒衣节,到唐宋后清明扫墓才开始在全国范围盛行,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大到全国各地。

清明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拜清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2)。

清明节假期的发展史

据资料记载,唐代,由于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颁布政令解决假期的问题。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唐会要》卷八十二),按大历十二年(777年)诏令,唐朝衙门依例放假五天:“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

宋代的清明也放假七天。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记载:“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

南京暂停现场扫祭开通网祭通道,清明节的节俗还有哪些?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网络祭扫的意义

以前清明祭扫都是到祖先墓前磕头,有些地方会整个村一起,扛着清明旗,敲锣打鼓放鞭炮。现在让大家以虚拟空间替代实地祭拜,许多人特别是老年人没有办法理解,觉得不去墓前磕头是对先人的不敬。

但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更有助于增强他们与故乡的联系,共享清明节日文化。他们身处国外无法到祖先墓前祭扫,通过网上祭扫平台可以寄托他们的哀思和乡愁。

同时在这个虚拟的纪念空间里永久记载着祖祖辈辈的光荣历史,让散居在全球的后人都可在这个平台上了解祖辈光辉业绩及其未竟之业,以此激励后代不断追求和努力奋进。

清明节吃什么

很多人都说,中国不管是什么节日都能跟吃的扯上关系,比如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等等。那么清明节各地都吃什么呢?

1、青团

清明吃青团的习俗起源于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来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根据各地方人口味的不同,青团也有各种风味。南方人喜欢吃咸中带甜的肉松馅儿,北方人则更加偏爱纯甜的豆沙馅。

南京暂停现场扫祭开通网祭通道,清明节的节俗还有哪些?

2、寒食十三绝

在北京,清明要吃大名鼎鼎的“寒食十三绝”。分别是驴打滚、艾窝窝、糖耳朵、糖火烧、姜丝排叉、焦圈、馓子麻花、豌豆黄、螺丝转儿、奶油炸糕、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和萨其马。

3、蒸面花

在陕西,清明节则要做面花来吃。面花又称“花花馍”,是广泛流传在陕西民间的一种民族传统风俗,它贯穿于岁时节日和风俗礼仪中,造型格外精美。

4、清明饼

四川一带用蔬菜和面粉,辣椒等做出来的食物。其他地方也会放入肉或是豆菜。

5、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鳅面祭祖送人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