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這句話你認可嗎?用真實實例說一下?

春䁔花開


養兒防老,這是我們中國人流傳下來的說法。在過去,這個觀點確是跟對,特別是在農村。雖說現在觀念有點轉變,但也是在城市,農村還照樣有這個觀念。在城市,這個觀念基本沒了。都感覺兒子女兒都可以,要說享福,還是有個女兒貼心。因為女兒心細,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想的周到。兒子就不行了,心粗,再加上有的兒媳婦不懂事了,使兒子左右為難,就感覺還是女兒好。而在農村呢,因為要幹體力活,下田種地,女兒呢,出嫁走了,去外地了,自己又老了,地種不了了,所以還是有兒子好,又能繼承家業,又能種地。

其實在中國人心裡,最主要的還是傳宗接代。女兒嫁出去,是別人家的人了,兒子呢,娶個媳婦,永遠是自己家的人,能永遠延續自己家的家族人脈。


潤物無聲26101067


舉個身邊的例子吧

我朋友的爺爺有兩個兒子,一個姑娘

爺爺早年做生意做的很好,給兩個兒子衣食無憂的生活,各自娶了媳婦,分了家

後來生意衰敗了,生活漸漸的不如從前

兩個兒子不得不獨立

再後來爺爺常年有哮喘病,伴隨著皮膚癬

這就屬於慢性病了,每年都要花一定的錢用在藥上,那時我記得爺爺也就只能自己種點地,靠買點糧食生活,

地是爺爺強烈要求兩個兒子各自分給他一點,他自己種

再後來,爺爺就開始不停的住院,基本上是一年兩三次,心衰肺衰

有一次他二兒子以為爺爺快不行了

就開始把爺爺的積蓄翻了出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卡里就只有一千塊錢

這些年老大掙了錢會給爺爺一些,過年過節會多給一些,

也是偷偷的給,免得和她媳婦吵架

老二就是基本上過年的時候才給,有時候不給,就送些雞鴨魚肉啥的

至於她姑娘每次回孃家都大包小包的,病了甚至還會接到自己家照顧

再後來,爺爺走了,

還是在自己姑娘家去世的

那是過年的時候,二十八爺爺覺得身體不舒服,姑爺就把他接到閨女家附近的醫院輸液去了,輸了幾天漸好

初二準備回家,早上姑娘去他的房間準備給老爺子收拾東西,看著老爺子坐在床上快不行了

後來聽這姑娘說老爺子前天還說回去給老二要錢過年

最後,爺爺走了,奶奶也有很多病,

奶奶就送進了養老院,開始她的老年生活了

奶奶看似傻呼呼的,其實他啥都明白,

只是無奈

養兒防老要看你養了什麼樣的孩子

不過我覺得還是給自己儲備足夠的養老金比較好,無論什麼樣的孩子他都終將有自己的生活,久病床前無孝子。

你不能要求孩子對你像你對孩子一樣





悅小琪


養兒防老,人人皆知。但是,生活很現實。有兒子未必能防老。何況我外奶外爺還有兩個有本事的兒子呢?

我外奶外爺有三個孩子。我的媽媽排行最小,上面有兩個哥哥。也就是我的大舅和二舅。

大舅十六歲就參軍了。現在已九十多歲在幹休所養老。二舅年輕時就是化工公司的經理。現在也八十五歲退休養老了。兩個人都是老黨員,是我外奶外爺的驕傲。唯有我的媽媽,今年八十歲了。在農村過著普通的生活。

曾記得,我兩個舅舅都很少回家。那時生產隊分有地,家裡的地除了我外奶外爺兩口人,還有二舅家三個孩子的地。五囗人地就靠六十多歲外爺一人幹。外爺每次從地裡回來一進大門就大聲衝屋裡的外奶喊:"下飯了,餓死了。快點"。外爺每天凌晨四點就下地幹活了。幹不動才回家。真是披星戴月一點也不誇張。我媽很是心疼外爺。但是,外爺不覺得苦,他疼愛他的孫子,為了自己的兒子能安心工作。他認為他的付出是應該的。

後來,我外奶病了癱瘓在床一年多。大舅回來一次,看看走了。二舅沒回來。蒸饃、洗衣全是我媽一人幹。我家距離外奶家八里路。基本上隔兩天我媽就要去一趟。我媽不會騎自行車,就靠雙腿走。我媽來回奔波,辛辛苦苦伺侯我外奶一年多。直到我外奶去逝。

按理說,我兩個舅舅該回來看我外奶最後一面。但是都說自己工作忙沒有回來。我媽給我外奶準備了壽衣,大表哥花錢置備了棺材,然後請客埋葬了我外奶。

養兒防老,我外奶對兩個舅舅的愛牽腸掛肚。總是時常唸叨著。逢年過節,外奶會在飯桌上擺上兩個舅舅的碗筷。她說萬一兩個舅舅回來一進門就可以坐下吃飯。但是,外奶的希望永遠是失望。我為外奶感到心痛。

外奶走了,剩下外爺一個人。更需要有人關照。畢竟外爺已七十多歲了。

外爺的身體這時侯被查出得了糖尿病。日漸消瘦。我媽看在眼裡,她不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告訴我兩個舅舅,都說回不來。不得已告訴我大表哥,大表哥也上班,他請了假借了一輛車帶外爺去縣城看了醫生。隔一段時間需要去檢查一下。都是大表哥陪著我外爺。

我媽還是照舊負責我外爺的起居生活。為了方便照顧,我媽勸我外爺來我家。我外爺思想觀念就是養兒防老。那個年代在農村,去閨女家會被別人笑話的。我外爺堅守自己的觀念,堅持在自己的家,我媽無可奈何,只能兩邊兼顧。風雨無阻地來回去伺候我外爺將近兩年。

我外爺走了。我媽才發電報給我兩個舅舅。兩個舅舅回來了。誰也不說怎麼去安葬老人。好像跟自己無關一樣。

大表哥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不知該說自己的爸還是說自己的伯。我媽是出嫁的人,無權去說兩個哥哥。

迫於無奈,大表哥為了一輩子疼他的爺爺能安心上路。大表哥開始張鑼著一切。錢不夠大表哥去借。他讓我外爺風風光光、熱熱鬧鬧地走完最後一程。

我外奶外爺一輩子引以為傲的兩個兒子就是這樣對待他們的。養兒防老也是我外爺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這個觀念如今已陳舊了,女兒只要孝順,一樣能防老;兒子不孝順,本事再大,一樣不能防老。


關笑笑


我父母生了我和我哥,我是女兒,一直以來,我在家都特別受寵,爸媽並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是叔叔姑姑們的思想不一樣,可能是因為爸媽早早就離開了農村,並且讀了書吧。但是,事情並沒有完,現在我和哥哥都結婚生了孩子,哥哥生了兩個,都是我媽一手帶大,任勞任怨,父母都認為幫我哥帶娃是理所當然的,到我生了娃,因為婆家太小了,出了月子之後我就搬到孃家住,帶娃我基本都是親力親為,住在孃家只想媽媽搭把手,讓我每天有時間工作半小時,不用自己做飯,剛開始都還好,媽媽對我也好,寶寶四五個月的時候,我哥就看不下去我在家住,他心裡覺得父母不應該幫我帶娃,應該我公婆幫我帶,但是他每天都上班,根本不知道每天我都是自己帶娃,只是偶爾搭把手幫我抱一會,後來沒辦法,我和老公搬出去租房子住了,老公負責賺錢,我負責家裡的一切還要用網絡遠程工作,那段時間很累很累,堅持了幾個月,我覺得不能這樣,只能辭了工作,專心做了全職媽媽。寶寶越來越大了,一兩歲的時候,偶爾朋友喊我出去吃飯聚一聚,我都是娃不離身的,有一次,是之前單位同事聚餐,說好久沒見我了,就一起吃飯唱歌,那一次我把孩子放在我媽那幫忙照顧,吃過中飯唱了會歌,四五個小時回來之後,我看到家人的臉色都不好,跟我一起回家還有兩個閨蜜,讓我晚上一起吃飯,我哥就直接對寶寶說,“趕緊跟你媽媽去”,我爸媽在一旁也不做聲,我就帶著寶寶出去吃晚飯了,閨蜜都說,我自從有了娃,出來吃飯都帶著,就這麼一次讓你家人幫忙帶一下午,家裡人就給臉色。為此,我也難受了很久,後來我去哪都帶著,偶爾實在帶不了的時候也還是麻煩爸媽帶一下,我辦完事就迅速回去接娃,一般都是兩小時之內,之所以難過,是因為侄女們小的時候,我帶的特別多,說的不客氣,我比哥嫂帶的都多,還一個人帶出去旅遊,每個週末只要我在家就帶出去玩,我那時是把侄女們當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每年衣服都是我買,好吃的好玩的也是我買,除此之外還給我媽一次性買斷了養老保險,家裡做房子我也掏出了八萬也是我全部積蓄,因為我讀了書,哥哥沒讀書,我賺錢比較多,我覺得多付出一些是應該的,但是當我需要幫助的時候,卻被這樣對待,心裡苦…雖然父母嘴上都說一視同仁,兒子女兒一樣,他們確實對我也很好,但實際上的偏心眼兒也是他們覺得理所當然的,我媽所有密碼都是我哥的生日,其實他們的偏心,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覺得兒子才是自己家的人,女兒嫁出去就不是一家人了,雖然表面還是一樣,但內心對待兒子女兒還是有區別的。我能理解他們,也不會有什麼怨言,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儘自己的義務,只是看到這個問題,心裡感觸比較多,心裡難受也是事實。


一顆果實的成長


這句話在過去是對的,如今看看有姑娘養老的也不少,我媽有兒子,但是,卻在我家,我覺得贍養父母不論男女,都有義務有責任,沒有理由讓兒媳婦姑爺子去伺候,作為兒子、女兒必須承擔起來,我覺得我媽在我這裡待的會很舒適,或者說我會比其他人做的好,所以我就接來了。老人癱瘓了十三年去年剛剛去世。



山野裡吹來的風


養兒防老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說一說自己的經歷,我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是大的,兒子是最小的,都已成家,在2O114年冬天,老夥睡到早晨6點多突然得了心硬,說不出來活也不能動了,我就趕忙叫我的兒子下樓,因為我們住在一趕,他們住樓上我們在摟下住,很方便,一叫就下來了,我說你趕緊打120你爸得了心硬了,一打電話12o就過來了,離醫院不遠,趕到醫院經過醫生的治療,慢慢過來啦,最後又去省醫院下了支架,慢慢就好啦,最後我感覺和兒子在一起還是很不錯的,有病有災的治療很及時,要是離的太遠不方便,等叫回來恐怕也不行了,養兒防老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老了你不指望著小孩指望誰,你就是上養老院,你一有病第一時間也是先通知你的家人,不講女兒也好,兒子也好只要有能力,都會照顧自已的父母的,每次看病女兒在經濟方面給於幫助,照顧還是兒子乾的多一些,這方面沒有可比性,只要兒女孝順就行啦,作為老人不要期望太高,差不多就行,他們有他們的小家庭,也須要付出,都能過好就行啦。


閆殊君


  •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養兒防老是對的,不能因為有個別的不孝子而以偏概全,否定大多數。
  • 我堂伯伯生了三個兒子,對小兒子最好,跟大兒子連架都打過,但是真正到老了,小兒子都不管,甚至於死在床上了,小兒子連回都沒回,還是老大跟老二合夥辦的後事。堂伯母死的時候,小兒子倒是回來了,但一分錢都沒出,還是兩個哥哥出錢出力,跑前跑後張羅。

再說我自己吧,我也兄弟倆,父親對我也有偏見。我兩小孩都是自己帶大的,而我弟兩小孩是我父親帶大的,等到侄子侄女大了,弟媳婦說她的小孩子也不用老人管了,我們兩家就平攤養老人家,一家管半年。雖然說不上什麼孝順,但基本的吃住是解決了。我們都在廣東打工,老人也跟我們一起在廣東,給他單獨租了間房子住,吃就是跟我們一起,有鹽同鹹,無鹽同淡。說不上孝順,但是有我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他那一口。

現在的我也漸漸變老,不知道以後的我會怎麼樣。


萬事如意福臨門


我不認可,但是這是大多數人的思想。所以很多人都被這樣的思想毒害著。把孩子物化後,孩子就像一棵果樹,長大不結果,就恨死了,最後砍掉。可孩子不能砍掉呀,煩惱就來了。我媽生九個孩子,三男六女,就我一個考學走出農村了。我考上大學時,爸爸要在村裡放電影,媽媽就不同意,媽媽比較低調。我畢業以後父母的經濟基本都是我在支撐著。雖然這樣,媽媽也不斷生氣,因為她的兒子沒有給她養老。這也不是兒買的,那也不是兒買的。自從我學習了心理學,我就試著和老媽溝通。有時還用撒潑耍賴的方法威逼老媽乖乖就範。我說,你生兒子的氣的背後是什麼?女兒不管用唄,你啥都有了,比哥哥家的條件還好,就因為你兒子沒有給你防老,你就不看見女兒的存在,我們怎麼付出都不能讓媽媽幸福,我們以後該怎麼做?不再管你,機會讓給哥哥們?或者做少點,分給哥哥們做?我也只有女兒,以後我們就沒有人管了嗎?媽媽聽到這些,安靜了許多。

還有,養兒的“兒”指的不單單是兒子,還有女兒。不管泛指那種,都是子女,如果你一直這種“養兒防老”的思想,可能你離真正的幸福遠了些。課題不分!孩子是借父母而來,而非因父母而來。一個人你只要不獨立,啥時候你都不會開心。嬰兒時不獨立好哭鬧,父母即時不把你扔了,和你很乖相比,父母的開心也少些。上學不獨立,不知道自己自覺學習,老師家長也不喜歡你。結婚了不獨立,愛人照樣也不待見你。年紀大了不獨立,孩子也會煩你。無論何時,人都要學著為自己活,把自己照顧好了,你也才有餘力去照顧別人。如果一個人自己都不愛,他所謂的付出都是有求的。一個人只有沒有付出感時,他才能收穫真正的喜悅。養兒為了什麼呢?體驗一下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生。見證一下人可以有很多種的存在形式。讓我們多種選擇,可以選擇不同的養育方式,散養?圈養?優秀?平凡?……

人生就是一種體驗,體驗過放下。再去體驗新的,歲月靜好,我來過!


雪珮的天空


養兒防老是中國老百姓所信奉的,早些年沒有兒子是受人低看的,一個家庭如果都是女兒沒有兒子,左鄰右舍就用一句方言說~這家是“絕戶”很難聽的,所以沒有兒子的家庭都感覺自己很卑微!現在的新社會尤其實施獨生子女政策以來,所謂絕戶二字基本沒人說了!實際的一個例子:我自己的親叔叔一生只生了三個女兒,尤其在農村,根深蒂固的老思想,我叔叔還是生產隊的副隊長,但是心裡老是不好,我家三個兒子,後來把我二哥過繼給我叔叔了,從十幾歲就在我叔叔家上學吃飯了,大學也是我叔叔供出來的,儘管那時候一個饅頭幾毛錢,學費也是免費的,我二哥大學畢業工作也挺好,那時候是分配的,我哥一直把我叔叔二老送終了。養兒防老我個人認為大多數人還是認可這句話!隨著時代發展,很多習俗在變,婚姻家庭自己養老觀念都在變,但我個人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都不是絕對的!


日子272172576


養兒防老這句話,看在什麼年代說,如果是在五六十年代,很多老人是靠著兒女養老的那個時間段,我媽媽有病,基本上是我們幾個子女輪流照顧,即使不照顧也需要掏撫養費,因為我媽媽有我們6個子女,當他有病的時候,我們大家分別出錢,能出錢的出錢,能出力的出力。

出力最多的應該是我老弟和弟妹,他們兩個基本都退休了,所以在家照顧我老媽,我們幾個在外地的每個月定期給我媽媽付錢,這樣讓他們兩口子在照顧我媽上會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

隨著獨生子女時代的增加,現在再說養兒防老已經過時了,現在是兩個獨生子女,4個老人,你讓誰不工作,讓誰全力的去照顧你都有難度。

所以如果現在的老年人還認為養兒防老是必須的,那您就錯了,我現在也進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我和老伴我們倆的工作就是每天鍛鍊身體,把自己的身體鍛鍊的棒棒的,給孩子減少負擔。

而且我們也攢到了足夠的錢,當我們有病的時候儘量僱保姆或者是到養老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