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暴跌 石油“三國殺”上演?繞沙特俄羅斯美國石油戰爭拉開大幕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這是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對石油的理解。

過去一個世紀,圍繞著石油這種“黑色黃金”,世界上發生了形形色色的“石油戰爭”。這些戰爭不僅改變了地緣政治,也推動了歷史進程。而隨著近期國際油價的暴跌,一場圍繞沙特、俄羅斯、美國三國恩怨的石油戰爭似乎已拉開大幕。

國際油價創2008年以來最大周跌幅

在經歷9日創下單日曆史最大跌幅,近期國際油價基本維持低位震盪的態勢。13日,國際油價小幅上漲,結束此前連續下跌的行情。但本週國際油價已累計下跌約20%,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週跌幅。

截至13日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31.73美元,漲幅為0.73%。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33.85美元,漲幅為1.9%。

巴菲特曾說過,只要你在市場裡呆的時間足夠久,你就能見到一堆意想不到的事情。最近,國際原油價格從2019年底的60美元以上,在短短2個多月裡一度跌到30美元以下,確實令許多人大跌眼鏡。

中銀國際分析師錢思韻表示,近期國際油價的波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要產油國的表態和動作。9日油價暴跌主要是由於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的減產談判失敗,俄羅斯拒絕進一步減產,導致沙特報復性擴大石油產量、降價銷售。隨後沙特與俄羅斯針鋒相對的態勢並沒有緩解。

據俄媒9日的報道,俄羅斯財政部表示,莫斯科有足夠的資源來彌補油價處於每桶25-30美元的情況下的預算短缺,並且可以在這種情況下維持6到10年。

沙特阿美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Amin Nasser)11日表示,沙特能源部已經要求沙特阿美把原油日產能從1200萬桶提高到1300萬桶。

週五石油市場則迎來難得好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13日表示,基於石油價格,他已指示美國能源部購買大量原油用於戰略儲備。美國將為納稅人節省數十億美元,幫助美國石油工業,推進能源獨立的美好目標。

作為國際重要大宗商品,石油價格的一舉一動可謂牽動全局,更何況出現價格暴跌。油價暴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很快掀起了“滔天巨浪”。

以股市為例,9日,全球股市本週遭遇“黑色星期一”。其中,作為全球股市領頭羊的美國股市週一開盤大跌7%,罕見觸發熔斷機制。按照上個交易日美股總市值44萬億美元、整體跌幅7%計算,美股當天市值蒸發了3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萬億元。

沙特與俄羅斯的“囚徒困境”

2016年底以來,為應對美股頁岩油革命帶來的全球石油過剩局面,以沙特為首的OPEC成員國和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產油國進行了持續至今的OPEC+減產護價行動,才得以令油價維持在每桶50-70美元的中高區間運行,其代價是三年多來沙特與俄羅斯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而美國頁岩油無論價格漲跌,其份額都在增長。

在華泰分析師張繼強看來,沙特與俄羅斯減產談判之所以失敗,主要的導火索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弱化,原油需求承壓。做大蛋糕越來越困難,導致切蛋糕的爭奪變激烈。海外疫情持續擴散並進入爆發期,給經濟正常運轉造成了明顯負面影響,進而壓制原油需求。從全球原油的供需平衡表來看,全球原油產能出現過剩。尤其是沙、俄在OPEC+國家中的產量份額持續下降到近年最低,這與其開採成本最低的地位不匹配。

張繼強認為,目前沙特、俄羅斯的選擇多少類似於“囚徒困境”下的博弈。俄羅斯拒絕限產主要原因可能在於:一方面,俄羅斯財政狀況與石油出口相關性較高,通過爭奪市場份額而選擇增產,也是改善財政狀況的手段;另一方面,俄羅斯因為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等原因遭到美國製裁,採用“自傷八百,殺敵一千”的方式希望通過壓低油價引爆生產成本較高、融資與現金流狀況也較差的美國頁岩油企業。

至於沙特主動降價擴產的原因,張繼強認為,其目的在於爭奪市場份額。事件發展到此,已經進入經典博弈論問題“囚徒困境”中的雙輸情況:談判中任何一方率先減產,都相當於將市場讓給擴產方和美國。有鑑於此,沙特才會決定下調原油銷售價格,並計劃大幅增加原油產量。當然,由於沙特和俄羅斯的經濟與財政狀況都與油價密切相關,長期維持低油價終將是雙輸的局面,故將俄羅斯重新逼回談判桌以尋求“和解”可能也是沙特的考慮之一。

美國頁岩油的危機

銀河期貨原油期貨分析師劉燕義表示,單從減產的付出與收益來看,俄羅斯理應在會議上予以配合共同挺價救市,但在大國博弈的角度看,俄羅斯拒絕減產的行動有其合理性:旨在對美國頁岩油產業造成巨大沖擊,成功反制美國。

如前所述,沙特與俄羅斯分別代表了OPEC 與非OPEC 產油國,而促使雙方聯合組成OPEC的關鍵原因,正是2014年後美國頁岩油技術成熟並開始大量生產、出口,前兩者希望通過限產來維持高油價。然而,這卻給了美國頁岩油可趁之機。近幾年,美國頁岩油大量生產、出口,不僅使得美國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更成功躋身全球第一大產油國。

統計顯示,2018年,美國的石油產量佔據全球石油市場的16%,與沙特、俄羅斯持平。到了2019年,美國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上升至18%,超過俄羅斯和沙特的16%和15%,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然而,必須看到,美國頁岩油的成本遠高於俄羅斯石油。HIS Markit中國油氣上游研究副總監朱坤鋒表示,美國的頁岩油平均收支平衡價格在40美元/桶以上,而9日的美國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一度暴跌至27美元/桶。如果國際油價持續下跌,肯定會打擊美國的頁岩油產量。

另據俄媒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此前接見俄羅斯最大的產油企業——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伊戈爾·塞欽。伊戈爾·塞欽在會面中直接抱怨俄羅斯參與歐佩克發起的減產協議。伊戈爾·塞欽認為,俄羅斯石油公司目前的操作成本僅為每桶3.2美元,能夠承受價格戰。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乾認為,俄羅斯顯然希望將美國頁岩油擠出市場。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產量佔俄羅斯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該公司一直反對減產,認為這是俄羅斯在自我限制,在拉高油價的同時向美國頁岩氣讓出了市場份額。俄羅斯也希望動搖美國與金融體系掛鉤的頁岩油商業模式,報復美國製裁俄輸歐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並搶佔歐洲市場的行動。

美國頁岩油的危機,除了成本高企外,還表現為債務危機。

穆迪公司統計顯示,2020年北美油氣公司將有超過400億美元的債務到期,未來4年將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債務到期,這一結果將導致該地區出現大幅減記活動甚至可能掀起新一輪破產浪潮。

根據《華爾街日報》日前的報道,上述債務到期影響最深的非頁岩領域莫屬,勘探生產商、油田服務商甚至管道運營商等所有涉足頁岩資源的公司都將受到波及。由於頁岩井的特殊性質,生產商很是艱難。而隨著債務到期加上油價持續走低,償債無力使得他們“求資無門”,維持生產水平將越來越難,破產只是時間問題。

IHS Markit副主席、石油領域專家Daniel Yergin亦表示,儘管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和重要的石油出口國,但金融和資本市場已經對頁岩產生戒心,龐大的能源債務已經成了他們的“夢魘”。

高盛則進一步指出,美國頁岩油生產商是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佔整個市場的10%;如果其債務狀況繼續惡化,將不可避免對美股乃至整個美國金融系統穩定性造成衝擊。

油價暴跌對中國的影響

對於中國這樣的石油消費大國而言,油價暴跌是否是大禮包呢?

對此,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全球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首先,油價大幅下跌對中國經濟而言,有利於節省開支並提供政策空間。中國是石油淨進口國,油價下跌將減少中國支出,增加經常賬戶盈餘。估計中國將節省1100億美元開支,佔GDP的比重是0.78%。此外,原油價格大跌,降低交通成本,有利於控制PPI和CPI。按照全年40美元計算,我國2020年PPI要比之前預計低4個點,為-4.1%;CPI要比之前預計低0.3點,為3.7%。

但花長春提醒,油價暴跌並不利於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油價大跌,打擊石油出口國的財政收入,可能導致石油美元迴流,從而對全球流動性和資本市場形成壓力。另外,油價大跌,也會震動全球資本市場,從情緒上影響我國股票市場。

銀河證券分析師許冬石則持更加保守的意見。許冬石認為,超低的原油價格,尤其是快速回落的原油價格,不僅給金融市場同時給世界經濟帶來諸多風險,如果低原油價格持續,全球陷入通縮,即使是中國這種生產型國家也不一定從中受益。

許冬石指出,原油價格走低會對全球帶來通縮風險。對於發達國家來講,歐洲和日本會面臨通縮風險,給經濟帶來不利影響,美國也未能從低油價中獲利。產油國由於原油價格下跌帶來收入減少,原油價格下跌會進一步帶來商品價格下跌,資源國經濟狀況惡化。全球經濟轉壞時,我國的出口、對外投資、海外業務不可避免受到影響,中國的經濟很難獨善其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