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很多孩子處於爸爸媽媽生,爺爺奶奶帶,這樣好嗎?為什麼?

用戶987552095025


老人幫帶孩子給當父母的減輕負擔,能抽身去工作,是我國的一個傳統,是挺好的事兒。但帶孩子和培養孩子是有區分的,要把握好。

1.下班趕緊回家。帶孩子是挺費心費力的,家有小孩兒,當父母的就應該減少下班後的應酬和娛樂,回家帶孩子!有小孩後就得有所犧牲,不能扔給老人就不管了,得改變生活方式。讓老人也休息休息,要不時間長了老人也會累病的。小孩兒也是一整天盼著爸媽下班回來,到時間不回來,他也會失望的!別覺得孩子小沒關係,她們的小心靈更脆弱,更需要父母固定時間回家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2.做好家庭分工。帶孩子以老人為主,但培養孩子要以父母為主。老人主要是幫助照看孩子,而孩子應該學些什麼,生活習慣培養,素質能力提高,道德品質塑造都得父母言傳身教,並提醒老人平時要注意的方面,讓父母的育兒理念得到統一的實行。老人也會配合的,他們幫帶孩子還生怕落埋怨呢!

3.提高陪伴效率。可以給孩子留點小任務,讓他白天做,比如看個繪本,怎樣玩兒玩具等等,不在家裡也能培養孩子。再就是回家放下手機,不刷電視劇、小視頻和綜藝,多陪孩子玩兒,和她多聊天,把自己經歷的好玩兒的事情和他講講,豐富他的閱歷。小孩兒一天學不了太多東西,下班時間有效的陪伴足夠用了,還有周末和節假日呢!

孩子青春期開始就不愛聽父母嘮叨啦,在此之前是最好的親子時光,要珍惜哦!


陽陽爸爸陪伴成長


非常肯定的說:不好!我有切身體會。我大寶兩歲時生了二寶,二寶11個月時放在老家給婆婆帶,我帶大寶在身邊上學,我去上班。

一年後,二寶兩歲多,過年時我們回家。二寶撒潑耍賴打滾樣樣會,不順她的意還會打大人,連天天帶她的奶奶也打。習慣上喜歡撿東西,吃的掉地上也撿吃了,流了鼻涕就用手抹到別人身上,她的東西姐姐不可以靠,否則就撒潑打滾。當時我快崩潰了。感情上和我也不親,就一年的時間就變化這麼大。

我才發現婆婆平時太縱容她了。就是那種摔倒了扶起來還要踩地幾腳,嘴裡說著都怪你寶寶摔倒了。


是雨十月


我個人覺得是有利有弊的,利在有老人家幫忙帶,可以有很更多時間出來做自己的事,因為老人家會把孩子的吃睡這些問題都解決好,我們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去,弊端在於隔代老人家對孩子更多的是溺愛,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上會差很多,我家大寶典型的例子,什麼東西用完不懂歸回,小的時候基本就是她在前面用,奶奶在後面撿,還有就是吃什麼東西不太懂得分享,先會滿足自己,而且我習慣一旦養成,很難糾正,這是讓我特別頭痛的,老二這塊就好很多,在老二身上我花點時間比老大多,老二年齡雖然小7歲,但是卻會自己整理自己的東西,會更關心人,從倆孩子身上我深刻會的是不管如何,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花盡可能多的時間參與


詩語果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人與人的想法不同觀念也不同有的說好有的也說不好, 那我來發表一下我的觀念,,我認為有利也有弊, 那麼利是很多都是第一次生孩子有了自己的寶貝,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比如怎麼換尿片怎麼泡奶粉孩子生病了怎麼辦,怎麼哄孩子睡覺怎麼給孩子穿衣服…等等都沒有經驗什麼都不會爺爺奶奶是過來人經驗也多 這個時候 對孩子特別的有利,其次現在的社會壓力可以說是壓力山大,要還車貸.房貸 ,再加上又有了一個孩子經濟壓力又會加重 爸爸媽媽只能選擇一心工作加油掙錢孩子一個美好的將來。這種情況屬實無奈也是沒有辦法得一件事,其次我在表達一下爺爺奶奶看孩子有弊的觀念,首先我們應該都聽過隔輩疼 這個詞吧就是爺爺奶奶對孩子不捨得打不捨得罵孩子說一是一就是一這樣就會對孩子產生溺愛,再加上爺爺奶奶的思想比較傳統保守老一輩的思想,跟不上新社會的思想教育和變化,這樣會耽誤孩子的教育, 所以我認為爺爺奶奶帶孩子有利也有弊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涅槃重生小偉


非常高興能夠參與回答這個問題,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拿我們家情況為例,我們目前兩個孩子,爺爺奶奶退休後和我們一起同住,幫著照顧孩子。我想分享以下幾個觀點:

一、爺爺奶奶幫著帶娃,爸爸媽媽要上班掙錢養家,這應該是中國目前主流現象,我們要接納這種現象,並尋找好的教育解決方案。父母不能以忙於工作為藉口,把孩子的教育問題完全寄託給爺爺奶奶的隔代教育,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二、隔代教育沒有絕對的好壞,畢竟爺爺奶奶對孫輩是發自內心的疼愛,有好多爺爺奶奶本身也具有很好的教育水平。只能說,隔代教育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疼愛多於約束,比如教育理念陳舊等等。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勇敢主動地承擔起父母應該承擔的角色,掌握子女教育的主導地位。

三、最好的教育應該是高質量的陪伴,父母們可能會加班,應酬,陪孩子的時間很短,但仍然可以把有限的時間充分高效利用起來。回家放下手機,關掉電腦電視,全身心的陪孩子搭個積木,畫幅圖畫,做個手工,一起做一樣拿手菜,帶著愛陪伴孩子,孩子會很幸福。

四、和爺爺奶奶一起同住,有弊端也有有利的地方,父母要用行動給孩子做好榜樣,體貼照顧爺爺奶奶,及時的噓寒問暖,適當的給他們放放假休養一下,讓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家庭成員孝順長輩、家庭團結和睦、勤勞節儉的氛圍,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您喜歡。





清雅國風


當然不好。

很多孩子處於爸媽生,爺爺奶奶帶的境況,特別是農村更嚴重。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有以下原因。

一,工作的原因

由於工作的原因,爸媽沒時間照顧孩子,只能託付給爺爺奶奶。特別在農村,一般家庭都為了生計,爸媽出去打工,長期不在家,孩子只能跟著爺爺奶奶,也就形成了我們所說的“留守兒童”

二,觀念的原因

有的年輕人一來認為爺爺奶奶照顧孩子天經地義,二來自己貪圖享樂,所以只管生不管養,生下孩子就成了爺爺奶奶的任務了。

我認為把孩子讓爺爺奶奶帶有許多弊端。

一,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容易任性。

因為隔代親,老人的寬容度高,老人就會做一些該管的時候不管,甚至會縱容孩子的行為,所以會導致孩子任性。

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影響性格的養成。

如果孩子長期不在父母身邊,有些孩子會有一種被爸爸媽媽拋棄的感覺,容易讓孩子敏感,膽小,缺乏安全感,長久會讓孩子的情緒發生波動,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

三,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容易不和父母親近。

俗話說,生恩沒有養恩大。孩子長期和誰接觸,就和誰親近,如果孩子和父母長期分開,孩子與父母的感情就會淡薄,孩子就不會和父母親近。

四,影響家庭的和睦。

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如果老人沒把孩子教育好,很多父母會埋怨老人,並相互指責,影響家庭和睦。

五,影響孩子的學習。

有的老人沒有先進的教育觀念,又寵孩子,所以對孩子的學習的管理就比較松,孩子養不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一般學習成績會差。

其實,帶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能推給老人,所以,年輕的父母哪怕辛苦一點,最好還是能夠親自帶孩子。


空谷幽蘭27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

一、很多孩子出於爸爸媽媽生,爺爺奶奶帶,這樣當然非常不好,都知道爺爺奶奶帶孩子相比父母自己帶孩子是有很多弊端的,比如爺爺奶奶教育觀念陳舊,跟不上這個時代的發展,爺爺奶奶難以傳輸給孩子的新興的文化知識等等,這些都對孩子的成長有不利的影響。而年輕的父母帶孩子,父母會學習科學先進的育兒方式,孩子可能會更加思想開發,學習能力更強,視野更開闊,知識增長更快,有利於孩子多方面興趣的培養。

二、但是,孩子出於爸爸媽媽生,爺爺奶奶帶,大多情況下也是無奈之舉。爸爸媽媽,特別是媽媽們誰不想把孩子帶在身邊,自己照顧自己教育,奈何工作與子女的陪伴不允許我們二者兼得。尤其是80後做家長的,如今也是三四十歲的年齡了,還得為了一套房子奔波勞命,不去工作,房貸怎麼還,車貸怎麼還,孩子怎麼上興趣班,父母怎麼贍養,幾座大山壓在肩膀上,哪裡敢自己帶孩子,自己帶孩子意味著沒有辦法全力以赴的工作賺錢養家,說來也是一把辛酸淚。

三、即使生活很艱辛,但是我們仍然應該擠出時間陪伴孩子,相信我們能用自己的努力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同時,希望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能夠多多的扶持我們年輕一代,房價不要再漲了,醫療費用便宜一點,教育公平一點,幸福指數提高一點。



小喬的自留地


生活,很多事情並不能用絕對的好壞來評價。最好的情況肯定就像小豬佩奇裡那樣,豬爸爸跟豬媽媽既能賺錢養家,又能陪伴孩子快樂成長,假期就去看望爺爺奶奶。

這個模式在中國絕大部分家庭都行不通,畢竟現在的生活壓力真的很大。很多家庭的爸爸媽媽白天都要上班,晚上才能抽空陪陪孩子,這時候要依賴爺爺奶奶幫忙帶。很多人會說,要不其中一個人辭職帶吧。如果這個人心甘情願,家裡能絕對負擔得起,那最好。如果不是,那就得三思後行。

對於陪伴這個問題,我覺得把握的度在於閒暇時間父母陪伴孩子的用心程度。白天上班沒空,晚上也不陪伴,那麼這樣是絕對不行的,這樣下的孩子跟留守兒童沒什麼區別。但如果閒暇時間能陪孩子玩,陪孩子學習,陪孩子成長,那其實都可以接受。如果辭職在家全職帶孩子,需要犧牲媽媽,或者極大降低生活質量,反而有點過猶不及。


糖果媽媽育兒筆記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還是自己帶娃最靠譜,有著懷胎十月的基礎 ,寶寶與母親的親密關係最好建立,更容易帶出有安全感的寶寶,而且父母的育兒知識一般要比爺爺奶奶的科學一些,最重要的是寶寶三歲之前,是打基礎的最好階段,基礎打好了,以後就事半功倍。

如果實在脫不開身,只能隔代教育的話,也不能全部放手,做甩手掌櫃,一定要利用下班時間,空閒時間,給予寶寶高質量的陪伴,有一個小時算一個小時,有十分鐘算十分鐘,完全脫離手機,一心一意的去寶寶的世界,和他一起玩兒,玩才是小孩子的正經事。

一定記住,現在要是偷懶,以後會有數不清的頭疼事等著你。


藥師媽媽學育兒


清零觀點】在我的身邊也有很多類似的現象,這樣的孩子處於“隱形留守”狀態,對孩子的成長有諸多不利。

何為隱形留守?

在我看來就是每天都能見到父母,但是父母對孩子不管不問,和留守兒童差不多,孩子的一切都完全依靠老人,這種留守不容易被發現,容易被忽視,我姑且稱之為“隱形留守”。

我的鄰居,小豆豆就是一個隱形的留守兒童。豆豆今年三歲,妹妹一歲,她的父母平時工作特別忙,每日早出晚歸。豆豆和妹妹的一切生活都由爺爺奶奶負責。爺爺年輕時當過兵,特別能幹,帶起孩子那絕對是一把好手,孩子的日常照顧的無微不至。

豆豆和妹妹在爺爺奶奶的悉心照料下一日日地成長。豆豆爺爺看著倆孫女是笑得合不攏嘴,常和小區裡的叔叔阿姨說豆豆和爺爺奶奶最親,到底是自己一手帶的,看到她爸媽就像沒有看見一樣。聽到這種情況我驚呆了,什麼樣的環境才能導致孩子無視自己的父母?

通過追問得知:豆豆父母就是負責生不負責養的那種,當爺爺奶奶忙不過來喊豆豆爸媽幫忙時,豆爸豆媽就說:“當初又不是我要生的,你們要生,你們自己帶去!”

我想說孩子雖然不是你們要生的,但是既然已經生下來,為人父母該有的責任還是要擔起來呀!都是那麼高的學歷,怎麼都那麼沒有責任感呢?你們知道你們的這種行為正在讓你們的孩子成為“隱形留守兒童”嗎?你們知道“隱形留守”兒童的危害有多大嗎?

一、“隱形留守”兒童的4個坑,請注意!

(一)、爺爺奶奶的溺愛讓孩子失去原則

隔代親,許多爺爺奶奶很久都沒有帶過小孩,又是期盼很久才有的小寶寶,他們會格外喜歡,加上他們覺得父母不管的孩子真的很可憐,於是他們就會毫無原則地寵愛孩子,這是一種補償心理,希望通過自己加倍的寵愛來彌補孩子對父母之愛的需求。

(二)、爺爺奶奶的精力跟不上照顧小孩累慘老人

爺爺奶奶年紀大,加上小孩活潑好動,就是青年人都會覺得精疲力盡,更別說爺爺奶奶了。很多爺爺奶奶精力跟不上時就會一味地滿足孩子來換取孩子的一時安靜,同時也換取自己的一時安寧。孩子不是成人,他們分不清是是非非,他們只知道我想要的東西家人就得滿足,長此以往孩子就可能會蠻橫不講理、自私自利、刁蠻任性。

(三)、習慣的養成困難大,孩子上幼兒園自由散漫

有的爺爺奶奶很注重孩子的習慣養成,但更多的爺爺奶奶因為自身的精力和文化素養無法關心孩子的習慣養成,能照顧好孩子的一日生活起居就已經很不錯了,孩子處於放養狀態。自由習慣了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對幼兒園的規則和紀律不能夠很好的適應,亦或是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培養新習慣。孩子痛苦,老師頭痛!

(四)、父母與孩子的依戀關係沒有建立,孩子不信任父母

英國精神病學家鮑爾貝(J.Bowlby)於1969年最早提出了依戀(attachment)這一概念。所謂依戀指的是撫養者與孩子之間一種特殊的情感上的聯結。

不要小看依戀關係。溥儀兒時無意間捉弄太監,覺得很好玩,隨後上癮,以讓太監和宮女吃石子等異物為樂。宮中上下為此操碎了心,老師們也是苦口婆心都不見成效。最後乳孃跟他說這樣不好,簡單說了幾句,他立刻就聽了。多年之後他說之所以會聽乳孃的,是因為他覺得乳孃是他最親近的人,最信賴的人,最不想傷害的人。這就是依戀關係,依戀的力量就是那麼強大。

試想孩子和爺爺奶奶建立了唯一的依戀關係,爺爺奶奶年紀擺在那裡,能夠陪伴孩子多少年。孩子往後的日子還很長,當爺爺奶奶不在了,孩子還可以依戀誰,信任誰?如果他們沒有可以依戀和信任的人,那就會無所畏懼,沒有敬畏之心。

李玫瑾教授說過:“犯罪心理什麼問題?一句話就是沒有‘敬畏’之心。

二、讓孩子遠離“隱形留守”,給家長的幾點建議

(一)、做孩子成長的參與者

我有兩個孩子,現在也都兩三歲,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我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很多同事都勸說我這樣大人太辛苦,應該讓一個孩子和奶奶睡。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深深知道父母參與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我累只是孩子小的這兩三年,這兩三年對於我來說很快就會過去,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白天要上班無法陪伴在孩子身邊,晚上回來我會陪他們玩遊戲,聊一聊今天遇到什麼值得開心的事情,有沒有什麼地方有進步或是需要改進?睡覺前我們會一起閱讀繪本,然後用繪本的中的故事引導孩子應該如何去做。孩子雖然很小,但是每天睡覺前都會和我分享自己的心情,還會經常說:“媽媽,你每天陪我的時候都是我最快樂的時候”,因此他也願意與我分享他的心事。如此一來他有什麼心理動態我都能及時掌握並給於有針對性地指導。

正如《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中所說:時間無法倒流,過去的就只能永遠過去了。在這個有限的幾年如果你做一個甩手掌櫃,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沒有通過互動和孩子建立依戀關係。那麼以後你和孩子之間就猶如最熟悉的陌生人。所以,孩子成長最為重要的前幾年,一定要做孩子成長的參與者,如果有可能最好親力親為,自己親自帶。

(二)、做孩子成長的陪伴者

對於一些日常工作忙,確實沒有時間在家長期帶孩子的家庭,也一定要讓孩子呆在自己的身邊。白天沒有時間晚上陪伴,晚上沒有時間週末陪伴。總之就是要多爭取陪伴孩子的時間。千萬別說:“我要掙錢給孩子將來幹嘛幹嘛”。要知道那句名言:“子若強於我,要錢做什麼;子若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三)、做孩子成長的高質量陪伴者

有一些媽媽自以為,為了孩子做了全職太太就是高質量的陪伴,其實不然。我的朋友小張就是一個全職媽媽,每天在家幹家務帶孩子。可是孩子到了三歲時只會說兩個詞:一個是“我的”,一個是“不要”。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小張陪伴孩子的質量太低。每天在家幹活時將孩子放在沙發邊坐著,電視一開,自己就去忙活去了,也不管孩子會不會看;下午帶孩子去樓下廣場曬太陽時,是這樣的情景:小張和小區裡其他的寶媽聊得可歡,孩子抱在手上呆呆地看著別的孩子玩。偶爾孩子掙扎想要下地玩耍,就被小張立刻制止。

這種媽媽在身邊,卻和孩子之間沒有多少交流的陪伴是質量最低的陪伴。下面我再和大家分享一個高質量的陪伴的案例。那時我剛帶小班,我們班一個孩子的理解能力超強,可以說學習能力超強。經過了解才發現,他們家的陪伴那質量真是高。舉幾個小例子:

媽媽幫孩子穿衣服時會說:寶寶睡醒啦,我們要起床了,你看今天窗外陽光明媚,我們穿好衣服、吃完早飯去小廣場玩。孩子不會說話只會伊呀呀呀。媽媽繼續說:寶寶穿衣服了,我們先來穿褲子,今天寶寶穿一件灰色的褲子,我們穿左腳了,我們穿右腳了,寶寶的褲子穿好了。

奶奶帶孩子出門散步這樣做:爸爸媽媽去上班,奶奶帶寶寶出去散步了,我們先坐電梯下樓。11樓、10樓……電梯到站了,對面一個阿姨走過來了,阿姨你好,奶奶揮動著寶寶的手和阿姨打招呼。出了電梯,去小廣場囉,我們要向左拐彎,哇!這裡的小花都開了,小花小花你們好。小花說寶寶好,寶寶說小花你好!

相信看了上面的兩個案例,我們可以一目瞭然地瞭解什麼是低質量陪伴,什麼是高量陪伴?

不要以為孩子在我身邊就是陪伴孩子。那種陪伴是空洞的,是虛幻的,是孩子無法感受得到的。這種低質的陪伴孩子不需要,他們需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就是在他們無所事事時,有人能夠給他啟發,讓他有事可做;當他開始質疑時,有人能夠鼓勵他、引領他去尋找結果;當他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有人能夠伸出手拉他一把;當他成功時,有人能分享他的喜悅;當他想哭時有人能夠將他抱入懷中;當他想說時,有人願意傾聽;當他想沉默時,有人願意陪他一起安靜;當他頹廢不前時,有人能夠引領他、啟發他,幫他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奮鬥的目標。

不是所有的在身邊都是陪伴,也不是所有的陪伴都僅僅是在視線裡。孩子需要的陪伴是能夠看得見,能夠摸得著的陪伴。於我們而言孩子成長的最初就是我們的那幾年,但是於孩子而言那幾年的經歷將影響著他的一生。

三、總結

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需要培訓就可直接入職的職業,但卻是伴隨我們往後餘生的職業。如果我們能夠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就應該提高陪伴的質量,如果我們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也要通過視頻和電話等方式多參與孩子的成長。孩子既然選擇我們為他父母,就是對我們的一種信任。我們既然選擇帶孩子來這世界,就要為孩子的現在和將來負責,不要因為一時的困難或無知而給自己留下終身的遺憾。從現在開始做一個負責人的父母吧!讓你的孩子不再“留守”。

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隱形留守”的孩子?現在他們的情況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