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莊子】第一篇《逍遙遊》004:境界有大小


【一起學莊子】第一篇《逍遙遊》004:境界有大小


【逍遙遊】 故夫知效(1)一官,行比(2)一鄉,德合(3)一君,而徵(4)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而宋榮子(5)猶然(6)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7),定乎內外(8)之分,辯乎榮辱之境(9),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shuò)數然(10)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11)御風而行,泠(líng)然(12)善也,旬有五日(13)而後反。彼於致福(14)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15)乘(16)天地(17)之正(18),而御六氣(19)之辯,以遊無窮(20)者,彼且嗚呼待哉!

故曰:至人無已,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註釋】(1)效:效能,引申作“勝任”解。

(2)比:適合。一說“比”即“庇”。

(3)合:投合。

(4)而:古代與“能”字音近義同,作能力、才能解。徵:信。

(5)宋榮子:即宋鈃,先秦思想家,思想近於墨家。

(6)猶然:笑貌。

(7)沮:沮喪,喪氣。

(8)內:指自身的內在修養。外:指待人接物。

(9)境:境界。

(10)數數然:急切追求的樣子。

(11)列子:名禦寇,戰國初期鄭國人,相傳其曾遇仙人,習法術,故能乘風而行。

(12)泠然:輕妙的樣子。善,指御風技術高超。

(13)旬有(yoù又)五日:十五天。有,通“又”。

(14)致福:求福。

(15)若夫:至於。

(16)乘:順應。

(17)天地:指天地間萬象萬物。

(18)正:指自然界的正常現象。

(19)六氣:即陰、陽、風、雨、晦、明。辯:同“變”。

(20)無窮:指時空的無始無終、無邊無際。

【原文翻譯】

所以,那些才智能勝任一官的職守,行為能夠庇護一鄉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個君王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也象上面說的那隻小鳥一樣。

而宋榮子對這種人加以嘲笑。宋榮子這個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稱讚他,他並不因此就特別奮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誹謗他,他也並不因此就感到沮喪。他認定了對自己和對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榮辱的界限,就覺得不過如此罷了。他對待人世間的一切,都沒有汲汲去追求。即使如此,他還是有未達到的境界。

列子乘風而行,飄然自得,駕輕就熟。十五天以後返回;他對於求福的事,沒有積極去追求。這樣雖然免了步行,還是有所憑藉。倘若順應天地萬物的本性,駕馭著六氣的變化,遨遊於無窮的境地,他還要憑藉什麼呢?

所以說:修養最高的人能順應自然、忘掉自己,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於求功,有道德學問的聖人無意於求名。

【莊子思想】

前面一講莊子提到蟬、斑鳩、朝菌、惠朔這些小境界的生物不能理解大鵬鳥圖南的行為,接著莊子提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人,看似達到的境界很高,其實仍是小境界。

“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這四類人在某一方面可能比較擅長,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其自視也亦若此矣”,他們看待自己就像蟬、斑鳩看自己一樣。

接著莊子提到了第五類人,嘲笑前面四類人的宋榮子,這類人境界高一點。“舉世而與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都恭維他捧他,他也毫不理會;全世界的人都反對他罵他,他也絕不改變方向。

平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在心裡面反覆揣摩出各種意思,生出各種情緒。別人誇獎你,你就覺得高興,別人誹謗你,你就十分氣憤,恨不得找他拼命。

宋榮子為什麼能做到如此淡定呢?因為他“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什麼是我,什麼是他,什麼是物,什麼是心,什麼是外在世界,什麼是自己應該做的事,他都清清楚楚;對於人世間的榮與辱這兩種境界,他也看得很清楚,這些只是表面現象,與獨立的人格毫不相干,他辨別得很清楚。

莊子感慨“斯是已”,做人做到這樣,真是了不起。 “雖然,猶有未樹也”,但是就算是這樣,這一類人還沒有找到生命的真正價值,還是沒得道!

接著,莊子講到第六種人列子。神仙分五等,大羅金仙、天仙、地仙、人仙、鬼仙。列子屬於地仙一類,不用走路,可以在地球上飛。

但是莊子又說,會飛有什麼了不起,飛得起來還是要靠風,靠空氣。列子雖然免掉了走路,但還是要有其他東西的幫助。這是小境界,不是大乘。

那麼莊子講這麼多,所謂的大境界到底是怎麼樣的?

真正的大境界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憑藉天地浩然正氣,不受物理世界支配,反而能支配物理世界的人,無邊無量的空間時間不能控制他,他已經超越了物質世界。

莊子用一句話來描述這類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