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蘇南通,破解教育密碼


走進江蘇南通,破解教育密碼


金陽街道中心小學 韓素靜

帶著對江蘇教育的嚮往,對胡瑗先生的崇敬,我們小學一組一行12人走進南通如皋安定小學,尋找破解安定小學“明達教育”的密碼鎖鑰。

如皋市安定小學,坐落在擁有“教育之鄉”美譽的南通如皋市。學校因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號“安定先生”)而得名。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建崇正書院,後更名為安定書院(1821年)、安定學堂(1903年)。1905年,改稱城市第一兩等學堂,1925年,始稱如皋縣安定小學,素有“千年書院,百年安定”之稱。

安定小學歷經260辦學歷史,學校以“明體達用,安定小學接著講”為辦學理念,以“明達”為校訓,以“安定致遠”為育人目標,充分汲取安定先生教育思想中的“明”“商”“博”“樂”“潤”五字精髓,創造性地建構與實施“明達教育”,至今已成為蘇吳名校,“明達教育”更成為江蘇教育的一張名片,對這張名片上,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四點:

1.安定小學的李校長是特級教師,語文學科的優質課、課題研究、發表文章都是全國頂端。安定小學校長就是一名教育家,無論是校園的整體規劃還是課程開發無不體現著李校長自己的教育思考和教學主張。

2.安定小學有著鮮明的、成體系的辦學思想—“明達教育”,學校開展的一切活動都圍繞辦學思想來進行。因此,安定小學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內涵及獨有的辦學特色。

3. 安定小學學生達5000餘人,平均班額達70人以上。如此的辦學規模,卻有著一流的教學質量,在三節公開課中,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有課堂上有嚴明的紀律和優秀的學習習慣作為保證,這些也是教學質量優異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正如張新蓮老師在家長群中所言: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最不簡單!教育引導孩子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最了不起的事情!貴在堅持,天長日久自然形成好習慣!

其次,培養低中高年級學生最美的商討素養和樣態,年級不同對“聽”和“說”的要求也不同,在小組合作中讓每一名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訴說。只有聽得懂才能學得會,只有說得出才能學得好。

4.“規矩”是一切的源頭。5000餘名學生全部在校午餐,而偌大的餐廳聽不到除了吃飯之外的任何雜音,午休時老師陪著孩子們在教室裡安靜的完成閱讀任務。我想,自覺守好規矩,心中便沒有了規矩,沒有了約束。這樣才能將規矩意識內化於心,並把它變成為人、處事的自覺行為習慣。

走進安定小學,解密“明達教育”。四天的跟崗學習,啟迪了思維、拓寬了視野,我將帶著這些收穫和思考投入到接下去的工作中,做到學做結合、學以致用 ,不斷擴大延伸學習成果,為金陽中心小學集團校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