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方艙⑦|醫廢處理工吳偉:在嘈雜機器聲中堅持

武漢方艙⑦|醫廢處理工吳偉:在嘈雜機器聲中堅持

吳偉(化名)將裝有無害化殘渣的垃圾桶拖至工作間外,等待垃圾車運走焚燒。

深夜,方艙醫院裡的患者已經入睡,醫療廢棄物(後文簡稱“醫廢”)工作間內“轟隆隆”的聲響仍不停歇。又熱又累時,醫廢處理工吳偉會走出去看看夜空,透透風。

2月12日起,吳偉和5名隊友三班倒,保持著“日產日清”。靠兩臺機器,每天最多可處理約700千克醫廢。這裡面既有方艙醫護人員用過的防護服、口罩、隔離衣等普通醫廢,也有方艙醫院移動P3實驗室核酸檢測產生的高危醫廢。按照2:1的產出比,最終形成300多千克無害化殘渣。

武汉方舱⑦|医废处理工吴伟:在嘈杂机器声中坚持

吳偉將粉碎消毒後的無害化殘渣用鐵鍬裝桶

每一次處理至少需要40分鐘。將清潔工運來的醫廢稱重,倒進機器裝載桶中,鎖緊桶蓋,研磨,加熱到100度以上,微波消毒。40分鐘左右之後,排料門被打開,排出的無害化殘渣經垃圾轉運車運出。

在封閉的空間裡,機器轟隆隆的聲音顯得更加嘈雜。走近說話會增加感染風險。每次和隊友交流,吳偉都要扯著嗓子喊。

在志願報名成為醫療廢棄物處理工之前,吳偉是名個體戶,剛在武漢安家。疫情發生後,看著很多外地的醫護馳援武漢,他總覺得自己要去做點什麼。

報名接送醫護的志願者車隊沒有得到反饋後,他加入東西湖方艙醫院志願者隊伍,被分配到醫廢處理工作間。

武汉方舱⑦|医废处理工吴伟:在嘈杂机器声中坚持

志願者吳偉(化名)將裝袋的醫療廢物拎著準備拿至醫廢處理工作間

穿上防護裝備不久後,汗水就打溼了內層衣服。頭上冒的汗流下來,有時會浸溼口罩。等工作結束、脫下防護裝備,吳偉的頭髮已經被汗水打溼,凌亂地貼在額頭。悶得太久,臉有些脹紅,佈滿了口罩勒出的印子。

吳偉至今沒有將具體的工作內容告訴妻子,“開車送醫護上下班”成為他的藉口。雖然妻子沒有追問和質疑,但他總覺得妻子已經知情,有些心虛。接受採訪前,他會對著卡車倒車鏡整理防護服,確認別人很難認出自己,才出現在鏡頭前。

武汉方舱⑦|医废处理工吴伟:在嘈杂机器声中坚持

方艙醫院佔地200多平方米的醫廢處理工作間,內有兩臺處理機器。

醫廢處理工作間緊挨著患者通道,儘管危險和辛苦,但吳偉每次看著拎著大包小包的患者康復出艙、醫廢量下降,就覺得工作很有意義。

“總要有人要幹這些。”他在心裡給自己加油鼓勁。

(文中吳偉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