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44年

傻妞前幾日問起杜甫和杜牧有什麼關係,是不是兄弟?為了讓傻妞對唐朝詩人的先後順序有個直觀的感受,我這個當爹的只好趕鴨子上架,惡補了一下excle,作了一個唐朝詩人的編年史展示,把唐朝詩人的先後順序形象的展現出來。我一邊按著鼠標,一邊和傻妞說道著:

你看,王勃出生的很早,他寫《滕王閣序》的時候,李白、杜甫都還沒出生呢,杜甫比杜牧大多了,杜甫去世的時候,杜牧還沒出生,李白和王維是同歲,李白比杜甫大11歲,但他們兩個關係很好哦......

說唐詩的歷史編年,就不得不提及公元744年了,天寶三載,對,就是《長安十二時辰》發生的年份。《長安十二時辰》裡最可惜的就是李白沒有出場,雖然全長安甚至全大唐的人都是李白的粉絲,但導演楞是沒給李白哪怕一個

鏡頭。按理說,744年的上元節,李白應該還在長安,但他過的很鬱悶,從742年供奉翰林,李白啥正事沒做,只是李隆基的御用文人,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清平調詞》只是為了應和李龜年的新曲而已。所以744年,李白被“賜金放還”,這一走,就造就了中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相見了。744年,東都洛陽,大唐詩壇乃至中國文學史上兩個超級巨星李白和杜甫見面了。當時的李白,已經名滿天下,而杜甫還是默默無聞,這次見面有點像粉絲見網紅大V,杜甫這個李白的超級粉絲,這次見面之後還跟著李白去尋仙訪道,這一跟就是好幾個月,臨別離,粉絲寫了首詩,送給大V,最懂李白的,還是杜甫呀: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744年,除了李白、杜甫這兩個雖生在盛世,卻沒趕上好時候的難兄難弟的見面之外,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長安十二時辰》裡的何監——賀知章了。

賀知章的運氣可比那哥倆好多了,他趕上了大唐最好的幾十年,三十六歲中了狀元,據說還是浙江省的第一個狀元,仕途更是順風順水,一直做到光祿大夫兼正授秘書監。臨到辭職還鄉的時候,皇帝親自贈詩,太子率百官送行,這一生算得上功成名就了。告老還鄉的賀知章,已經86歲,這個年紀在唐朝可是超級長壽了,更難得是就這個年紀,作起詩來毫不含糊,《長安十二時辰》裡不停唸叨的“二月春風似剪刀”相傳就是他在回鄉的路上寫的,回到闊別五十年的家鄉,賀知章百感交集,寫下了《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說實在的,賀知章的詩,我就知道這兩首,千百年來人們口口相傳的這兩首詩,都寫於744年。

這一年,看盡了盛唐繁華的賀知章去世,11年後,安史之亂開始。


公元74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