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生产上如何正确使用农药?为什么有时候使用合格农药但效果不好?

农民也优雅


在蔬菜生产上如何正确使用农药?为什么有时候使用合格的农药效果不好?

题主的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它们是一个因果关系,可能在蔬菜生产中,没有正确使用农药,没能使其效果发挥出来,所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蔬菜生产上,使用农药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症下药: 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使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如噻嗪酮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而对同类害虫蚜虫无效;抗蚜威对桃蚜有特效,防治瓜蚜效果差;甲霜灵对各种蔬菜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高效,但不能防治白粉病。在防治保护地病虫害时,为降低湿度,可灵活选用烟雾剂或粉尘剂。

(2)适期用药: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严格掌握最佳防治时期,做到适期用药。如蔬菜播种或移栽前,应采取苗床、棚室施药消毒、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等措施;当蚜虫、螨类点片发生,白粉虱低密度发生时,采用局部施采取苗床、棚室施药消毒、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等措施;当蚜虫、螨类点片发生,白粉虱低密度发生时,采用局部施药。一般情况下,应于上午用药,夏天下午用药,浇水前用药。在气温高的条件下,使用硫制剂防治瓜类蔬菜茶黄螨、白粉病,容易产生药害。

(3)运用适当浓度与药量: 不同蔬菜种类、品种和生育阶段的耐药性常有差异,应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气候、苗情,严格掌握用药量和配制浓度,防止出现蔬菜药害和伤害天敌,只要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即可。如防治白粉病对于抗病品种或轻发生时每亩只需三唑酮3~5克(有效成分),而对感病品种或重发生时每亩则需7~10克。运用隐蔽施药(如拌种)或高效喷雾(如低容量细雾滴喷雾)等施药技术,不同类型、种类的农药合理交替和轮换使用,可提高药剂利用率,减少用药次数,防止病虫产生耐药性,降低用药量。

(4)合理混配药剂: 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药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剧毒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需用混配农药的,应现配现用。一般各种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农药(包括碱性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乳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如代森锌可与敌百虫、敌敌畏、乐果混用,但不可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酸铜等混用。

(5)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使用农药的日期距离蔬菜采收日期之间,间隔期越短,则蔬菜的农药残留量越多,反之则越少。因此,生产者一定要严格掌握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原则上生物农药为3~5天。菊酯类农药5~7天,有机磷农药为7~10天(少数14天以上),杀菌剂除百菌清、多菌灵要求14天以上外,其余均为7~10天。通常做法是夏季至少为6~8天,春秋至少为8~11天,冬季则应在15天以上。

(6)多利用生物天敌

①保护天敌:如保护瓢虫、蜘蛛等天敌,并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

②释放天敌:释放捕食螨、寄生蜂、赤眼蜂等天敌。

(7)不用废水、污水: 不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因为废水、污水中含有金属离子、毒物、病菌、虫卵等。


◆再就是要掌握农药常用的使用方法:

(1)喷雾法: 利用喷雾器将按一定比例配好的药液喷射到农作物或病虫杂草上的方法。这是在所有施药方法中使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在常见的农药剂型中,可湿性粉剂、乳油、水乳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等都可以用喷雾的方法使用。基本上适用于除地下害虫和土壤病害以外的几乎所有病虫害防治。优点是展布性和均匀性较好,药效期长,与病虫草接触的机会较多。缺点是易被风吹散,需要有良好的水源,且对水质要求较高。

(2)喷粉法: 只有粉剂一种农药剂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施药。这种方法喷药的效率高,不需要水的稀释,特别是在温室大棚内不增加空气湿度,适合在阴天的情况下施药。缺点是喷药的均匀性不好,在叶片上的黏附性差。经常喷粉会在叶片上积累很多药粉,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喷雾用的可湿性粉剂不能直接喷粉,否则会产生药害。

(3)烟熏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在温室大棚内防治病虫害。例如用硫黄烟熏剂防治白粉病,腐霉利或者百菌清烟熏剂防治灰霉病,百菌清烟剂防治霜霉病,以及敌敌畏烟熏剂防治蚜虫、白粉虱等。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烟熏剂的质量不过关,经常发生药效不好的现象,甚至出现药害。另外,烟雾熏蒸法只能作为辅助的方法,防治病虫害还应该以喷雾法为主。

(4)撒施法: 将药剂与湿润细土或化肥、麦麸等均匀拌和,或人工直接撒施。适用于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剂、颗粒剂等农药剂型防治蔬菜作物病虫害和水田除草施药。优点是农药对害虫天敌影响小,药剂不飘移,直接达到植株下部,不易挥发,残效期较长。缺点是撒施均匀度不够,施药后要求不断提供水分,有些颗粒剂成本高。

① 拌土: 撒施用的土要求pH呈中性的细潮土,对液剂农药先加少量水稀释,用喷雾器喷于土壤,边喷边搅;粉剂农药可用少量土拌匀,再与其余的土拌和;颗粒剂农药可边拌土,边搅拌均匀。混拌后的药土应干湿适宜,捏得拢、撒得开。用细潮土作载体,每亩用20~30千克中性细潮土与规定剂量的农药混合均匀后,再撒施。

② 拌肥: 农药拌肥的技术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施药适期与追肥时期一致,施用的肥料不影响农药药效,对作物不产生药害,要选用适宜的农药剂型与化肥混合。拌肥时要使化肥与农药充分拌匀。将规定剂量的农药与化肥充分拌匀,再撒施。

撒施时应注意:一是避免在植株有露水时施药;二是药土和药肥要均匀撒施。

(5)泼浇法: 把定量的可湿性粉剂或乳油等,加在较大量的水里,搅拌均匀后进行泼浇。优点是由于液滴较粗,减少了挥发损失量,增加了病虫接触药剂的面积,操作方便,使用工具简单。缺点是用药量要比一般喷雾法多2~3倍常用于韭菜田防治地下害虫韭菜根蛆等,可将药液浇灌或喷雾器去除喷头将药液施于韭菜根部。

(6)毒饵法: 主要用于蔬菜害虫的防治。将害虫或鼠类喜吃的食料与药剂配成一种含毒饵料。各种谷物、糠麸、薯类、杂草、食用油料的残渣等,都可作为饵料。使用时应根据害虫或鼠类取食习性,于傍晚撒布于田间诱杀。例如可以加入辛硫磷或敌百虫防治地老虎、蝼蛄。用青菜切碎加入四聚乙醛撒在蔬菜根部,可以防治蜗牛。

(7)种子处理法: 常用的方法是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其他的方法还有拌种法、浸种法等。种子处理主要是为了防治土壤病虫害,或者种子携带的病虫害。例如为害蔬菜幼苗的地下害虫、枯萎病、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等。由于采用种子处理的方法,药量太少,药剂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小,持效期短,因此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不好。

① 拌种: 将药剂与种子均匀地拌和在一起,使种子表面均匀地覆上一层药粉或药膜,在种子播种后,发挥其防治病虫的药效。拌种可在拌种器内进行,也可先将药剂配成药液,均匀地喷洒在摊开的种子上,边喷边拌,拌和后堆闷一定时间再播种,能充分发挥药效,提高防治效果。但堆闷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发热影响发芽率。农药拌种要使用工具搅拌,需要播种多少种子,就拌多少种子。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如果用手撒种或点播,必须戴防护手套,以防皮肤吸收农药中毒。播种后剩余的种子应销毁,不可供人、畜、禽食用。农药拌种应选择远离饮用水源、居民区食品库和禽畜舍的安全场所,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子丢失或被人、畜、禽误食。

② 浸种法: 先将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然后将种子浸在药液里,使种子表面能吸收和附着一部分药液,以达到消灭种子表面和内部病菌的方法。浸种时间根据防治病害对象与当时的气候而定。气温高,浸种时间短些;气温低,浸种时间长些。浸种时,种子应全部浸没在药液里,且保持一定间隔距离,以防种子露出水面,影响药效。

(8)土壤处理法: 在播种或者幼苗移栽前把药剂施于土壤里。主要用于防治各种蔬菜的根部病害、地下害虫(包括线虫)等多种病虫害。例如噻唑磷土壤处理防治根结线虫,用咯菌腈和甲霜灵处理苗床土壤防治苗期病虫害,溴甲烷、棉隆处理土壤防治各种土壤病虫害。

(9)涂抹法: 是应用比较少的一种施药方法。在蔬菜上一般只适用于某些为害茎秆的病害。例如瓜类作物的蔓枯病在瓜秧上的病斑,各种作物茎秆上灰霉病的病斑,以及其他病害侵染茎秆伤口造成的病斑等,都可以用药剂涂抹的方法在病斑上涂抹高浓度的杀菌剂。

(10)根部施药法: 适合于防治蔬菜的根部病害,或者苗期病害和虫害。例如可以用咯菌腈、铜制剂或者多菌灵等药剂灌根的方法防治根腐病、枯萎病、苗期立枯病等多种根部病害。还可以用噻虫嗪或者吡虫啉灌根、浸泡幼苗穴盘的方法防治蔬菜苗期的白粉虱、蚜虫、蓟马和潜叶蝇等害虫。

以上就是二妹子对“蔬菜生产上如何正确使用农药”的回答,供参考!更多关于种植方面的文章,请点上面的“关注”按钮,您的每一次转发与收藏都是对二妹子最大的支持,您有什么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二妹子会尽力帮您解答,谢谢!(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


乡下二妹子


目前菜农主要是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

杀虫剂包括有机磷(比如甲胺磷),吡虫啉(太多了,不举例了),菊酯类杀虫剂(功夫等)。

杀菌剂包括带森锰锌、三唑酮类、百菌清、石硫合剂、甲托、农用链霉素等等。

除草剂用的少些,最常见的是在清茬的时候用的百草枯和草甘膦。

  一、农药品种关。棚室蔬菜发生病虫害后,选择农药时较露地菜更为严格。应根据《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标准》中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gmp(良好操作规范)要求选用。剧、高、中毒农药和高残留农药,一律不得在棚室蔬菜上施用(如3911、1605等),只能用高效低毒、易分解、残效期短的农药,如抑太保、灭幼脲、丁醚脲、苏云金杆菌(bt)、菜喜、农梦特、米满、醚菊脂、吡虫啉、楝素、克螨特等农药。最好用物理技术进行防治,如诱杀板(皿)、黑光灯等。

  二、用药适时、适量关。农药使用时间和用量不适,既容易造成浪费,又污染农产品和生产环境。棚室内施用农药时,应根据要求灵活选择,如菜青虫、小菜蛾低龄动期用bt乳油500-1000倍液防治,虫龄较大时,改用楝素(蔬菜净)500-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菜农大剂量用药的传统习惯,往往造成用药浪费和污染。同时还要说明的是,生物农药不宜与化学农药和杀菌剂混用,且一季棚室菜上同类药最多用4-6次。 棚室温度不同,使用农药也应合理选择。如bt乳油在30℃以上施用,药效最好;菜喜在棚室高温下,极易对瓜类、莴苣苗等造成危害。

  三、停药时间关。棚室蔬菜上使用农药,必须在收获前7-10天停止施用。特别是有机磷类农药和含重金属类杀菌剂,更应严格掌握,否则造成蔬菜污染。




你的益达奥


大家好!我是华哥的乡村生活创作者,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如何在蔬菜生产上正确使用农药,科学防治病虫害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关键问题。要首选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使用农药的时候要准确诊断、对症下药、把握关键、适期用药、控制药量、调适浓度、科学混配、有效间隔、确保安全。

一、科学选用农药

1.首选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微生物农药或生化农药(农用抗生素)和植物源农药既能防治病虫,又不污染环境和毒害人畜,且对农田自然天敌安全,害虫也不会产生抗药性。比如苏云金杆菌制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农抗120、喷可杀、蓖麻油酸烟碱、绿神花宝等。

2.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农田自然天敌杀伤力小的化学农药,并且限量使用。如敌百虫、杀灭菊酯、辟蚜雾、克螨特、功夫乳油、波尔多液、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高锰酸钾等。

(2)有针对性地选用中等毒性农药。在使用低毒农药无法扑灭爆发性病虫害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中等毒性农药,但使用这类农药要注意2点,一是要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程要求施药,不能随便增加药液浓度和施药次数;二是要选择其中毒性相对较低的药剂,如杀虫双、好年丰、巴丹等。

(3)选用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如灭幼脲、农梦特、伏乐得、抑太保等,这类农药的杀虫机理是抑制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之不能化蛹繁殖,从而发挥很高的杀虫作用,且对人畜毒性很低。

有时候使用合格农药但效果不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诊断失误

病当虫治、虫当病治。如茄子、番茄、圆椒等早期落叶,一般情况下为茶蝗螨、红蜘蛛危害,如果误诊为地下害虫咬根等原因,如此“对症”,用药再多也不会见效。

二、药不对症

诊断正确,但药不对症。如用百菌清防治霜疫病,用蚜虱净防治青菜虫,用农用链霉素防治白粉虱等,都属于药不对症。

三、贻误良机

防治虫害,应在成虫产卵高峰期或者幼虫期施药效果最好,否则施药多,效果却差。防治病害,应在病菌孢子萌发期,即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施药,效果最好,如果已经蔓延成灾,再喷药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四、药量不准

用药过多或者过少都不能取得好效果。浓度过高发生药害,浓度过小不能杀死病虫。必须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和要求进行配置。

五、混用不当

当下,一些农药厂缺少酸碱性说明,改变包装,老药换新名,只注明防治对等。农户在使用农药时,容易和不同性质的农药混用,造成农药失效或者引起药害。

六、喷药盲目

喷药时要喷在要害部位才有理想效果。例如根腐病要以灌根为主,茎腐病要淋湿根部;防治黄瓜霜霉病要从下至上喷药,以中下部茎叶为主;西葫芦白粉病,应该喷茎叶等。

七、天气原因

药效和温度、湿度、雨露风和光照等多种因素有关。当使用胃毒剂、触杀剂,最好48小时无雨;如使用乳油农药,喷药后24小时无雨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华哥的乡村生活


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给蔬菜使用农药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正确的使用了合格的农药,但效果不好的原因又是哪些。

一、在蔬菜种植中如何正确使的用农药。

◆对症下药。

 在充分了解农药性能和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防治病虫害种类,使用合适的农药类型或剂型。如噻嗪酮对白粉虱若虫有特效,而对同类害虫蚜虫无效;抗蚜威对桃蚜有特效,防治瓜蚜效果差;甲霜灵对各种蔬菜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高效,但不能防治白粉病。

在防治保护地病虫害时,为降低湿度,可灵活选用烟雾剂或粉尘剂。

◆适期用药。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危害规律,要严格掌握蔬菜最佳的防治时期,做到适期用药。如蔬菜播种或移栽前,应采取苗床、棚室施药消毒、土壤处理和药剂拌种等措施;当蚜虫、螨类点片发生,白粉虱低密度发生时,采用局部施药。

一般情况下,应于上午用药,夏天下午用药,浇水前用药。在气温高的条件下,使用硫制剂防治瓜类蔬菜茶黄螨、白粉病,容易产生药害。

◆运用适当浓度与药量。

 不同蔬菜种类、品种和生育阶段的耐药性常有差异,应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气候、苗情,严格掌握用药量和配制浓度,防止出现蔬菜药害和伤害天敌,只要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即可。

如防治白粉病对于抗病品种或轻发生时每亩只需三唑酮3~5克(有效成分),而对感病品种或重发生时每亩则需7~10克。运用隐蔽施药(如拌种)或高效喷雾(如低容量细雾滴喷雾)等施药技术,不同类型、种类的农药合理以及交替和轮换使用,可提高药剂利用率,减少用药次数,防止病虫产生耐药性,降低用药量。


◆合理混配药剂。

 采用混合用药方法,达到一次施药控制多种病虫危害的目的,但农药混配要以保持原药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剧毒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需用混配农药的,应现配现用。

一般各种中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中性农药与酸性农药可以混用;酸性农药之间可以混用;碱性农药不能随便与其他农药(包括碱性农药)混用;微生物杀虫剂(如Bt乳剂)不能同杀菌剂及内吸性强的农药混用。如代森锌可与敌百虫、敌敌畏、乐果混用,但不可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硫酸铜等混用。

◆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使用农药的日期距离蔬菜采收日期之间,间隔期越短,则蔬菜的农药残留量越多,反之则越少。因此,生产者一定要严格掌握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原则上生物农药为3~5天。菊酯类农药5~7天,有机磷农药为7~10天(少数14天以上),杀菌剂除百菌清、多菌灵要求14天以上外,其余均为7~10天。通常做法是夏季至少为6~8天,春秋至少为8~11天,冬季则应在15天以上。

◆多利用生物天敌。

一是保护天敌:如保护瓢虫、蜘蛛等天敌,并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

二是释放天敌:释放捕食螨、寄生蜂、赤眼蜂等天敌。

◆不用废水、污水 不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因为废水、污水中含有金属离子、毒物、病菌、虫卵等。

二、为什么使用了合格农药但效果不好?

◆诊断失误。

 病当虫治,虫当病治。如茄子、番茄、辣椒等早期落叶,一般情况下为茶黄螨、红蜘蛛危害,如果误诊为地下害虫咬根等原因,如此“对症”,用药再多也不会见效。

◆药不对症。

 诊断正确,但药不对症。如用百菌清防治霜疫病,用吡虫啉防治菜青虫,用硫酸链霉素防治白粉虱等,都属于药不对症。

◆未抓住最适防治期。

 蔬菜上病虫发生繁殖快,菜农习惯于不见到严重危害不用药,没有抓住病虫害的最佳防治时期。防治虫害,应在成虫产卵高峰期或幼虫期施药效果最好,否则施药多,效果也不好,如防治菜青虫最佳时期一般应掌握在孵化盛期到幼虫2龄前,而有些农民在看到大龄菜青虫为害蔬菜出现大的孔洞时才防治。

防治病害,应在病菌孢子萌发期,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效果最好,如果病已蔓延成灾再喷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用药单一。

 没有科学地轮换使用农药,使防治用药品种单一,从而使病虫耐药性提高,防治效果下降。

◆非科学用药。

 没有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及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擅自加大药量及使用次数,认为用药量越大、使用次数越多,防病虫的效果越好,其实这样极易产生药害,同时也导致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抵抗性的提高反而让药效不好。因此,必须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和要求配制。

◆盲目用药,延误了时机。

最佳防治时机 随着农药销售点的增多,有些不懂技术的销售人员常抱着试的态度销售农药,甲种效果不好再换乙种,延误了幼虫3龄前防治的最佳时期。

另外,许多菜农看着别人用药,不管效果是否好,跟着别人买,用过效果不好,再重新买,没有做到对症下药。这样不仅延误了最佳防治适期,而且效果差,也增加了防治成本。

◆混用不当。

 有些菜农为了省工、省时、省力,把所有的杀虫剂、杀菌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一起混用,认为混配药剂种类越多越好。结果导致蔬菜产生药害。

有些农药厂家把老药取新名,改变包装,缺少酸碱性说明,只注明防治对象等,使农户在使用农药时,常常与不同性质的其他农药混用,造成农药失效或引起药害。

◆喷药技术水平差。

 要尽量使用雾点较小的喷雾机械,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喷药时要喷在要害部位,才会有理想效果。

有些害虫喜欢在蔬菜的心叶和叶背处栖息,因此喷药要均匀、周到,以叶背面为主,才能达到防治的最佳效果。

对叶片蜡质较多的甘蓝类,在药液内应加0.1%洗衣粉作黏着剂。防治黄瓜霜霉病,应该从下至上喷药,以中下部茎叶为主;根腐病要以灌根为主;茎腐病要淋湿根部。

◆天气原因。

 药效与温、湿、雨露风和光照等气象因素有关。如使用乳油农药,喷药后24小时无雨最好;使用胃毒剂、触杀剂,最好48小时无雨。

总结

在种植疏菜的过程中,只有正确的使用农药,合理的使用农药,找准正确的使用了农药,而且使用了合格的农药,但为什么效果不好的原因,才能正确的把蔬菜的农药使用好达到防治的效果,让蔬菜增产增收。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首发头条,抄袭必究。


以文温暖三农


农药作为防治作物病虫害最关键的一环,在农业生产中丰收能否其决定性作用。但是,我们发现有时候施药后防治效果不理想或者无效果。这时候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没有症状下药,第二,农药是假冒伪劣产品。殊不知在农药选购、施药方式、施药手法、混配顺序上也有一番学问,让我们一起看看究竟暗藏何种玄机。

★第一、前期预防

以冬小麦举例说明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我们要以“预防为主,综合处理”的思想。首先,了解作物整个生育期发生的病虫害,做好提前预防。

① 小麦秋播时用2000-2400毫升/100千克种子的戊唑·噻虫嗪(4%)拌种,能有效预防地下害虫和黑穗病的发生;

② 开春生长期施复合肥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产量和对病虫害的对抗能力;

③ 春天以后要注意预防麦蚜、红蜘蛛、小麦吸浆虫、小麦锈病、白粉病等,尤其小麦锈病随时关注地方植保站病虫害预测情报。

★第二、农药选择

正确认识病虫害是防治病虫害的前提,相较于虫害,病害和缺素症状之间很难识别。

▼一、 杀菌剂选择

① 选择性杀菌剂和保护性杀菌相结合,由于选择性杀菌剂长期使用,病害对其产生抗药性。但是选择性和保护性杀菌,强—强联合后,效果会更好。

② 轮换使用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菌剂,减缓其抗药性的产生。

▼二、杀虫剂选择

农业害虫根据体型的大小分为大虫和小虫,大虫主要以鳞翅目昆虫(菜青虫、棉铃虫、甜菜夜蛾、玉米螟),小虫主要以同翅目(蚜虫、飞虱、叶蝉等)。

① 对于吸食植物汁液的小虫,如蚜虫、飞虱、白粉虱等一般使用内吸性杀虫剂 + 触杀性杀虫剂。因为内吸性杀虫剂速效性差,加入触杀性杀虫剂可以快速减少虫口基数。为什么加入内吸性杀虫剂,因为内吸性杀虫剂持效期长。如25-50毫升/亩的氰戊菊酯(5%) + 20-40毫升/亩的吡虫啉(5%)。

② 对于咀嚼式口器的大虫,如棉铃虫、甜菜夜蛾、玉米螟等一般使用触杀性杀虫剂 + 胃毒性杀虫剂。如氰戊·辛硫磷、阿维菌素·辛硫磷、功夫·苏云金杆菌等。

★★建议:在大田种植的蔬菜最好加入杀卵的杀虫剂,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卵继续孵化成幼虫,如噻嗪酮、氟铃脲等。

③ 对于蛀果、钻心、潜叶等害虫,以强内吸性和传导性的农药为主。如螺虫乙酯。

▼三、杀螨剂

害螨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放的害虫之一,由于其极易产生抗药性,一个新农药使用2-3年就会对其产生抗性。其主要吸食植物汁液,防治害螨一般使用内吸性 + 触杀性的农药,如甲维盐 + 哒螨灵。

★★建议:在大田种植的蔬菜最好加入杀卵的杀虫剂,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卵继续孵化成幼虫,如噻嗪酮、氟铃脲等。

★第三、施药方式

好的施药方式可以更好的发挥农药效果,但是在不同作用方式的农药中施药方式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

▼一、喷雾

① 具有内吸性和传导性的农药在喷雾时,均匀施药即可。因为农药本身可以被植物吸收并传到到身体的每个部位,不需要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

② 无内吸和传导性农药在喷雾时,除均匀施药外,每片叶片打湿打透,尤其叶背面。

★★建议:使用高压力喷雾器或者人为翻转喷雾器喷头对叶片喷药。

③ 触杀性杀虫剂在喷雾时,除均匀施药外,每片叶片打湿打透,尤其叶背面,因为大多数农业害虫都是在叶片背面取食生活的。

★★建议:使用高压力喷雾器或者人为翻转喷雾器喷头对叶片喷药。

④ 气象条件,避免雨前、雨后、高温、大风时间施药。

▼二、灌根

农药在灌根时注意所需浓度,浓度要大于喷雾。

① 灌根防治地上部分病虫害

选择具有内吸性和传到性的农药,并且在发病初期提前施药,达到一个预防作用。

② 灌根防治地下部分病虫害

只需对症下药即可。

★第四、农药混配时顺序

大多数农民在施药时,由于农药剂型种类过多,不知道混配顺序。由于农药混配顺序的不对,会造成农药络合、结晶、结块。造成农药效果不佳,到底如何在施药过程中混配农药。

① 农药混配顺序

根据农药剂型混配顺序: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剂、乳油的顺序混配农药。

② 二次稀释

知道农药混配顺序后,混配农药才完成第一步。混配不是简简单单按照顺序加入水中,而需要进行二次稀释。

二次稀释为在混配时,可以先在喷雾器中加入大半桶水,加入第一种农药后混匀;然后,将剩下的农药用一个容器先进行稀释,稀释好后倒入喷雾器中,混匀,以此类推

★★注意事项

① 避免碱性农药和酸性农药混配等,不影响药效的物理性状。

② 安全性试验,提前进行安全性试验,小心产生药害。

③ 注意农药品种间要有增效作用,避免拮抗作用,保证混用的效果。

★★★总结:对症下药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但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施药方式才是发挥一个农药自身价值的过程。好的农药混配可能产生1+1>2的效果,但是也不排除1+1=0的可能性。现代农业早已不是曾经粗放式农业,现代农药更需要我们总结种植经验。病虫害的防治时,我们时刻要铭记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以上仅为我个人见解,希望对您有用!

我是恶霸王小五,一个关注农业害虫防治策略的人,我会定期发布一些农业害虫基础知识和防治方法,如果需要,请关注我,谢谢!


小五植保科普小课堂


蔬菜种植越来越普遍,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对于知识水平不足的农民来说,经常会出现乱用和滥用的现象。

那么,农民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呢?

①每种农药都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和剂量,就像我们人类病了吃药一样,每种药都有不同的使用人群和用量,农药的使用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来使用,对哪种害虫管用,一次用多少,稀释比例多少,一天喷几次等,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来,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使用。

②把握农药使用的时机,恰到好处的时间可以提高药效,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农药残留的问题。

③注意交替使用,对于一种农药长期使用会使药效降低,杀虫效果变差,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更换农药品种,切记重复使用!

④合理搭配农药,病虫害的种类可能不是一种,所以我们要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选择不同的农药,一般情况,混配农药以2-3种最为合适!

使用合格的农药为何没有效果呢?

①可能选择的农药不适合这种病虫害,导致药效差等现象。

②农药的浓度配比,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间等不适宜现象导致效果不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原野乡村


大家好,我是农药与肥料方向的产品经理,欢迎关注,共同探讨有关植保和种植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说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回答一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使用合格农药但效果不好?


题中“合格农药”,本意应该是指的质量没有问题,正规厂家,证件合格,保质期合格,没有沉淀等问题,这是用药的前提,但是“合格农药”不代表“用药合理”。举个栗子,就跟我们生病去医院一样,我得的是风寒感冒,医生非得给用治疗脚痛的药,说我们这个药好啊,祖传的,质量国家认证的,绝对效果刚刚的,殊不知,药虽好,不对症。所以,“合格农药”要换成“合理用药”。


两字之差,判若云泥!



再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吧:在蔬菜生产上如何正确使用农药?下面"以文温暖三农“讲的非常具体到位,不再赘述。


我想补充的是,大家在用药前,考虑一下我国植保的大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为主”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消灭病虫来源降低发生基数;恶化病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消灭病虫在大量显著为害之前。


“综合防治”可以针对某一种病害或虫害,也可以针对某种在本地区发生的主要病虫,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达到控制其为害的目的。“综合防治”的内容一般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五大类。


也就是受,正确使用农药,谨记,提前预防,其次才考虑病虫害发生后才防治,而且病虫害发生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


最后,讲个故事,“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如果结合植保大方针,从这里能得到什么启发呢?欢迎留言探讨!


药肥新思维


如果使用三证齐全的农药产品,按说明使用如果没效果,可能是抗性问题。不同品种农药轮换使用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