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越來越多的家長知道了為孩子上好性教育課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沒有掌握科學的方法,錯誤的性教育只會比缺失更為可怕。



前兩天我寫的一個微頭條《浴室裡的兒子突然對我說:媽媽,我的小雞雞翹起來了》,閱讀量達到了91萬加,微頭條簡單地描述了兒子對性器官的關注,以及我對兒子的正面引導。頭條發文之後,引來了眾人的圍觀和評論。

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大家的對這個問題的認知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 把成人的性與兒童的性等同起來了
  • 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經歷,用了相對晦澀的詞語來回避這個問題
  • 孩子不應該這麼早就知道這個事,太早熟了

但是,性教育真的是如上所是嗎?當我們面對孩子的發問時,最大的困境來自哪裡?是難以啟齒的羞澀,還是對談性的抗拒?我們還要繼續選擇迴避孩子的問題嗎?

答案很明白:不是的!生活中缺失的性教育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家長們,作為孩子性教育的啟蒙者,任重而道遠。

那麼,誰最需要性教育?孩子麼?錯!80後的家長更需要!性教育“錯誤”比“缺失”更可怕。因此,本文內容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 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 中國式性教育的三大誤區
  • 如何進行正確的性教育


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01 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英國性心理學大師哈夫洛克·藹理士認為:

孩子對裸體的認識越早獲得越好。假如一個孩子在童年的發育時期,始終沒見過異性的裸體形態,會引起一種病態的好奇心理。如果一個孩子對成年人裸體的好奇心從來沒有被滿足過,就為成年後的性心理異常和性犯罪留下了空間。

就在前幾天,韓國小學生偷拍媽媽臀部的事件上了熱搜的,這些孩子們把媽媽換衣服,穿內褲甚至是洗澡時候的視頻通過手機上傳到了互聯網上,然後在視頻上標註“偷拍媽媽”等字樣想要博得關注度和點擊量。

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無獨有偶,在中國,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有一個小學生髮了一段短視頻,把家人洗澡的場景錄了下來,當時的播放量高達89萬次,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或許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黑色內容,一步步地侵蝕懵懂無知孩子的思想。很多時候,家長們總覺得自己把孩子保護得很好了,卻忘記交給年幼的孩子們最基本的性教育知識。

在河南溫縣,一個43歲的男子性侵了17歲的智障少女;一個日本女孩被繼父性侵達兩年之久;《超級演說家》全國季軍許豪傑,許豪傑有戀童癖的;另有一則新聞報道羅馬天主教父性侵聾啞兒童長達11年之久……

這一篇篇觸目驚心的新聞,這一個個血淋淋的數據,呼喚出了有很多人的大聲呵斥,儘管,種種跡象背後有著複雜的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但是卻兒童性教育的缺失家長有著不可推卸責任。


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02 中國式性教育的三大誤區

巧爾(Neill),美國夏山學校的創辦人,他認為

性教育對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在兒童期對孩子的性進行壓制、牴觸、故弄玄虛,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留下不快樂的性態度,更易導致他們在未來對性犯罪、同性戀等產生興趣。早期的性教育對將來收穫美好的人生有重要的意義。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16 歲,有一個很喜歡的女孩,我想和他發生關係,我有太多的疑惑,我卻不知道可以去找誰尋求答案。在中國,很多家長因為理論貧乏,或者對性知識一知半解又或者認為性教育為時過早,很多家長認為性教育"可有可無"和"不必要",由此產生在牴觸或迴避在行為不在少數。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羞於談性
  • 性知識的匿乏,不知從而談起
  • 談性是可恥的,迴避談性

第一,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羞於談性

很多家長幼兒教師己經意識到性教育對幼兒身也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也明確自己應該擔負的性教育責任和義務,但是傳統性觀念的影響,使他們"羞於談性",難以逾越自己的心理障礙,坦然自若的對孩子進行教育。

一項研究表明,49%的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知道",這是典型的"無師自通論",實際上該是一種消極的迴避,幼兒對性是充滿好奇,如果家長總是採取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性疑惑和性行為,這樣反而容易激起孩子對性的好奇。我們必須認清,幼兒性知識的獲得、性觀念的形成、性行為的培養都離不開性教育的培養。

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第二,性知識的匿乏,不知從而談起

很多家長掛在嘴邊的話是"這麼小的孩子不知道性是什麼東西,不需要對他們進行性教育",他們覺得孩子對性是一無所知的,當孩子們問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是無所適從的:

  • "媽媽,我是男孩還是女孩?"
  • "我是從哪裡來的?"
  • "為什麼女孩沒有小雞雞?"
  • "阿姨肚子裡怎麼會有小寶寶?"

這些常見的問題可歸納為:性別問題、性別差異問題及生育問題。在不同的階段,孩子的性疑問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小班的幼兒更為關注性別問題,中班的幼兒對男女之間的差異更疑惑,而大班幼兒隨著經驗的増長和能力的提高,對性問題的關法點更加抽象困難一些,他們已經對生育問題化及生命的意義開始了思索。

但是很多家長,往往覺得當問題出現後我們再進行教育也可以,事實上,孩子的性好奇隨著年齡是不斷增強的,如果我們錯過了最佳的引導期,等到了青春期,當我們認為應該進行性教育的時候,可能幼兒己經通過各種其他的渠道獲得了很多不正確,甚至不良的性知識和性巧為,那時我們將後悔不己。

網上流傳過一個性教育調查結果,如圖:

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從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幼兒的大多數性疑惑都沒有得到正面回應,家長們大多變相迴避了幼兒的性好奇,這種處理方式不僅不利於消除幼兒對性的好奇,反而容易導致幼兒從其他途徑去追根究底,與其這樣,家長們不如直接面對孩子的性疑惑,幫助解除對性的困惑。

第三,談性是可恥的,迴避談性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書中有那麼一段話,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那就是:

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媽媽詭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性教育不就是這樣嗎。” 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還沒開學。

所以,這一部分家長,正是覺得"小孩子知道性有關的東西對他們不好,會造成不良後果","性屬於個人隱私,不便於對孩子講"。實際上這是一種想當然的想法,性知識對於孩子來說是和其他科學知識一樣的知識,並不帶什麼"性成分",和我們成人所認為的性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科學的性教育一種健康人格的塑成教育,不能將它與淫穢教唆混為一談,這是一種典型的"錯誤臆斷論"。

綜上,由於這幾種錯誤的認知,阻礙了我們性教育的正常開展,但是與此同時,對性的關注在幼兒期就己存在,而且性必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逐步豐富,同時性疑問、性行為隨著性心理的發展表現也在多樣化。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性問題更難被發現,這是因為幼兒性也理的隱蔽性在増強。因此在幼兒期給予幼兒必要的性方面的關注和疏導,有助於減輕青春期性教育的難度。那麼怎麼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呢?


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03 把握三個原則,幫助家長正確引導孩子的性教育

①遵從自然性原則,克服溝通時候的心理障礙

所謂的自然性原則,家長需要將這種現象看成是幼兒自然成長的結果,要接納孩子的性好奇,順其自然地開展性教育,對幼兒的性疑惑坦然的解答。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好問一直是幼兒的天性,孩子在意識到性別差異時,他們會表現出"性好奇"與"性探索"等行為。根據表現主要有三類:撫摸玩弄自己的性器官、性遊戲(過家家)和一些不良的性行為(上廁所不關門)、觀察異性上廁所並模仿以及說髒話等。由此可見,大多數的幼兒在學前期是會有性行為的,而這些性行為表現存在著年齡差異和性別差異。

以上這些都是幼兒性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是罪惡的。幼兒將來對性所持的態度直接受成人的影響,換言之,家長在進行性教育時對性是何種態度將直接影響孩子將來對性所表現的態度。因此,要求家長在進行性教育時,不能驚慌失措,不能一味迴避,更不能認為性是可恥的,這樣將會使孩子正常的性好奇與性慾望受到壓制,對孩子將來的性發展會造成負面影響。


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②遵循適宜性原則,尋找合適的機會,不超前也不遲緩地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適宜性原則"包括兩方面內容:適時和適宜。

其一是"適時":“沒有太晚,只有不做“”,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選擇恰當的教育時機,既不超前,也不遲緩,尋找一切可教的時刻進行性教育。同時,也不需要刻意安排時間和地點進行性教育,要注重生活中的性教育契機,在日常生活中因勢利導的實施性教育過程,隨時隨地尋找性教育的教育事件。

其二是"適度":家長在進行性教育時,一定要考慮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接受能力。在整個童年時期,幼兒的性好奇與性探索都不帶有性生理的需求,他們學習性知識與學習其他知識一樣,只是單純地想獲得知識。因此在進行性教育時,家長要正面積極地向幼兒傳授性知識,幫助幼兒解決他們的性疑惑。

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步走:

STEP1 分辨孩子真正的問題

父母需要認真面對孩子提出的每個問題,雖然無需嚴肅地完成孩子交給的任務,但是至少也得愉快地給予孩子想要的答案。所以,當孩子問出問題的時候,父母們需要思考一番,孩子到底是想問我們什麼,想從答案裡獲取些什麼。可能,問題背後的東西才是父母們真正需要去關注的東西。

在這裡,我舉個例子,比方說,孩子問你:“媽媽我從哪裡來?”其實孩子的問題中包含了好幾層意思,比方說,“我在哪裡出生的?”或者是“媽媽,我是不是和姐姐出生在同一個醫院?”又或者是“媽媽我是充話費送的嗎?我是從彩虹橋下來的嗎?”另外,除了孩子這個問題本身的意思之外,我爸爸媽媽們可能也會想,我的孩子問這個問題是因為什麼原因?是因為看到了什麼,或者聽到了什麼嗎?

所以這個時候,父母們可以嘗試給孩子來一個反饋:“你是想知道自己是從什麼地方出生的嗎?”或者是“你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和姐姐一起從彩虹橋下來的?”諸如此類,從孩子那裡得到正確的反饋後,可以幫助父母準確給孩子釋疑。


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STEP2 選擇合適的詞彙和概念

爸爸媽媽們在積極回應幼兒性疑問時,要注意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簡單明瞭的進行解答,此外,需要進行內容的選擇,不宜向幼兒傳授所有的性知識,也不宜向幼兒傳授高深的性知識,只要給幼兒一個簡單、正確、能接受的答案,幼兒就會覺得滿足。

比如,同樣是問“媽媽我從哪裡來?”如果面對的是三歲前的小寶寶,媽媽們可以指著自己的肚子說,“喏,你是從媽媽的肚子裡來的。”或者為了不喚醒孩子夢幻般的世界,我們可以回答“你是從彩虹橋下來的天使”,隨後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看類似《小威向前衝》之類的性教育繪本,讓孩子有一個感性的認知。

如果是面對6歲左右的孩子,媽媽可以明明白白回答“喏,有個溫暖的地方,叫子宮,你是從子宮裡來的”;如果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直接說“媽媽的身體裡有一個生命通道和子宮連接,你是從生命的通道里出來的。”

如果是再大一點的孩子呢,他們會問,那精子是怎麼被送到卵子裡去的呢?比如在青春期左右的孩子,我們不妨這樣和孩子們說“爸爸和媽媽相愛了,爸爸把精子細胞送到媽媽的子宮裡,精子和卵子就見面了”。

如果孩子更深入的提問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們看相關的書籍,但是如果孩子說想看看是怎麼“操作的”,父母有權利拒絕這個要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個是爸爸媽媽的隱私。

STEP3 觀察孩子的反應

一些爸爸媽媽很喜歡和孩子交流問題,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是,在面對孩子提出的性的問題時,是無需做額外的拓展的,只要回答可以解決孩子當下或者現階段的疑問就可以了,我們可以結合孩子的年齡去判斷,是否是啟發孩子思考的好時機。

如果孩子在提了問題之後,對原有的問題失去了興趣,或者是在當即轉移了注意力,或者開始到別的地方玩去了,或者又引發了他對其他問題的思考,那麼你們的這次關於性主題的聊天,就可以結束了。


兒童性教育的缺失誰來負責?父母該如何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課

③遵循科學性原則,身教勝於言傳,關注性教育注重反覆性和持久性

所謂科學性原則,指的就是對性的知識有全面的而深刻的瞭解,從而把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關注性教育的反覆性和持久性。

一方面,孩子對性的好奇往往處在性探索時期,因此需要家長對其進行科學的、正確的性教育。有些家長自身的性知識存在誤區,不但不能正確回答幼兒的性疑問,反而對幼兒的性看法造成負面影響。如果大人認為性是自然而美好的,能積極面對孩子的性問題,孩子就能科學的瞭解性有關知識,形成健康的性態度,反之,如果家長認為性是航髒而神秘的,他們就會迴避幼兒的性問題,甚至斥責幼兒,這樣會導致幼兒對性認識產生偏差,對性產生排斥感、厭惡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科學性原則的另一方面還表現在對性教育內容的全面把握上。很多的家長對性教育內容的認識存在片面化,他們在開展教育時往往只單一的傳授性生理知識。實際上,性教育不僅僅涉及性生理,還包括性也理與性倫理道德,它是一個囊括了多方面教育內容的綜合性教育。在現實情況中,不少幼兒表現出的性認識或行為的偏差,並不是由於性知識的匿乏,而是源於沒有健康的性屯、理和性道德感。因此,想要進行科學的性教育,必須要對性教育內容全面把握,性生理、性也理與性道德缺一不可。

總而言之,父母作為一個成年人,合理地把握好自然性,適度性和有效性三個原則,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這是我們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在生活中,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談性色變,從而導致悲劇一再發生。那麼家長到底要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呢?在文章第三部分我提供3個原則可供參考:

其一,遵從自然性原則,克服溝通時候的心理障礙

其二,適宜性原則,尋找合適的機會,不超前也不遲緩

其三,遵循科學性原則,身教勝於言傳,關注性教育注重反覆性和持久性


《我國城市幼兒家庭性教育研究》、《日本中小學的性教育》、《性心理探索》


寫在後面:我是Mr禾,專注自我成長的的倆娃媽,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謝謝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