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了为孩子上好性教育课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错误的性教育只会比缺失更为可怕。



前两天我写的一个微头条《浴室里的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的小鸡鸡翘起来了》,阅读量达到了91万加,微头条简单地描述了儿子对性器官的关注,以及我对儿子的正面引导。头条发文之后,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和评论。

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大家的对这个问题的认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把成人的性与儿童的性等同起来了
  • 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用了相对晦涩的词语来回避这个问题
  • 孩子不应该这么早就知道这个事,太早熟了

但是,性教育真的是如上所是吗?当我们面对孩子的发问时,最大的困境来自哪里?是难以启齿的羞涩,还是对谈性的抗拒?我们还要继续选择回避孩子的问题吗?

答案很明白:不是的!生活中缺失的性教育无时无刻不提醒着家长们,作为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者,任重而道远。

那么,谁最需要性教育?孩子么?错!80后的家长更需要!性教育“错误”比“缺失”更可怕。因此,本文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 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 中国式性教育的三大误区
  • 如何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01 最需要接受性教育的是父母

英国性心理学大师哈夫洛克·蔼理士认为:

孩子对裸体的认识越早获得越好。假如一个孩子在童年的发育时期,始终没见过异性的裸体形态,会引起一种病态的好奇心理。如果一个孩子对成年人裸体的好奇心从来没有被满足过,就为成年后的性心理异常和性犯罪留下了空间。

就在前几天,韩国小学生偷拍妈妈臀部的事件上了热搜的,这些孩子们把妈妈换衣服,穿内裤甚至是洗澡时候的视频通过手机上传到了互联网上,然后在视频上标注“偷拍妈妈”等字样想要博得关注度和点击量。

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无独有偶,在中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有一个小学生发了一段短视频,把家人洗澡的场景录了下来,当时的播放量高达89万次,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或许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黑色内容,一步步地侵蚀懵懂无知孩子的思想。很多时候,家长们总觉得自己把孩子保护得很好了,却忘记交给年幼的孩子们最基本的性教育知识。

在河南温县,一个43岁的男子性侵了17岁的智障少女;一个日本女孩被继父性侵达两年之久;《超级演说家》全国季军许豪杰,许豪杰有恋童癖的;另有一则新闻报道罗马天主教父性侵聋哑儿童长达11年之久……

这一篇篇触目惊心的新闻,这一个个血淋淋的数据,呼唤出了有很多人的大声呵斥,尽管,种种迹象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但是却儿童性教育的缺失家长有着不可推卸责任。


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02 中国式性教育的三大误区

巧尔(Neill),美国夏山学校的创办人,他认为

性教育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在儿童期对孩子的性进行压制、抵触、故弄玄虚,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留下不快乐的性态度,更易导致他们在未来对性犯罪、同性恋等产生兴趣。早期的性教育对将来收获美好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16 岁,有一个很喜欢的女孩,我想和他发生关系,我有太多的疑惑,我却不知道可以去找谁寻求答案。在中国,很多家长因为理论贫乏,或者对性知识一知半解又或者认为性教育为时过早,很多家长认为性教育"可有可无"和"不必要",由此产生在抵触或回避在行为不在少数。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羞于谈性
  • 性知识的匿乏,不知从而谈起
  • 谈性是可耻的,回避谈性

第一,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羞于谈性

很多家长幼儿教师己经意识到性教育对幼儿身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明确自己应该担负的性教育责任和义务,但是传统性观念的影响,使他们"羞于谈性",难以逾越自己的心理障碍,坦然自若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一项研究表明,49%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知道",这是典型的"无师自通论",实际上该是一种消极的回避,幼儿对性是充满好奇,如果家长总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性疑惑和性行为,这样反而容易激起孩子对性的好奇。我们必须认清,幼儿性知识的获得、性观念的形成、性行为的培养都离不开性教育的培养。

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第二,性知识的匿乏,不知从而谈起

很多家长挂在嘴边的话是"这么小的孩子不知道性是什么东西,不需要对他们进行性教育",他们觉得孩子对性是一无所知的,当孩子们问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是无所适从的:

  • "妈妈,我是男孩还是女孩?"
  • "我是从哪里来的?"
  • "为什么女孩没有小鸡鸡?"
  • "阿姨肚子里怎么会有小宝宝?"

这些常见的问题可归纳为:性别问题、性别差异问题及生育问题。在不同的阶段,孩子的性疑问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小班的幼儿更为关注性别问题,中班的幼儿对男女之间的差异更疑惑,而大班幼儿随着经验的増长和能力的提高,对性问题的关法点更加抽象困难一些,他们已经对生育问题化及生命的意义开始了思索。

但是很多家长,往往觉得当问题出现后我们再进行教育也可以,事实上,孩子的性好奇随着年龄是不断增强的,如果我们错过了最佳的引导期,等到了青春期,当我们认为应该进行性教育的时候,可能幼儿己经通过各种其他的渠道获得了很多不正确,甚至不良的性知识和性巧为,那时我们将后悔不己。

网上流传过一个性教育调查结果,如图:

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从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的大多数性疑惑都没有得到正面回应,家长们大多变相回避了幼儿的性好奇,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利于消除幼儿对性的好奇,反而容易导致幼儿从其他途径去追根究底,与其这样,家长们不如直接面对孩子的性疑惑,帮助解除对性的困惑。

第三,谈性是可耻的,回避谈性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书中有那么一段话,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那就是:

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诡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

所以,这一部分家长,正是觉得"小孩子知道性有关的东西对他们不好,会造成不良后果","性属于个人隐私,不便于对孩子讲"。实际上这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性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是和其他科学知识一样的知识,并不带什么"性成分",和我们成人所认为的性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科学的性教育一种健康人格的塑成教育,不能将它与淫秽教唆混为一谈,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臆断论"。

综上,由于这几种错误的认知,阻碍了我们性教育的正常开展,但是与此同时,对性的关注在幼儿期就己存在,而且性必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步丰富,同时性疑问、性行为随着性心理的发展表现也在多样化。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性问题更难被发现,这是因为幼儿性也理的隐蔽性在増强。因此在幼儿期给予幼儿必要的性方面的关注和疏导,有助于减轻青春期性教育的难度。那么怎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呢?


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03 把握三个原则,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的性教育

①遵从自然性原则,克服沟通时候的心理障碍

所谓的自然性原则,家长需要将这种现象看成是幼儿自然成长的结果,要接纳孩子的性好奇,顺其自然地开展性教育,对幼儿的性疑惑坦然的解答。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好问一直是幼儿的天性,孩子在意识到性别差异时,他们会表现出"性好奇"与"性探索"等行为。根据表现主要有三类:抚摸玩弄自己的性器官、性游戏(过家家)和一些不良的性行为(上厕所不关门)、观察异性上厕所并模仿以及说脏话等。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幼儿在学前期是会有性行为的,而这些性行为表现存在着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以上这些都是幼儿性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是罪恶的。幼儿将来对性所持的态度直接受成人的影响,换言之,家长在进行性教育时对性是何种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将来对性所表现的态度。因此,要求家长在进行性教育时,不能惊慌失措,不能一味回避,更不能认为性是可耻的,这样将会使孩子正常的性好奇与性欲望受到压制,对孩子将来的性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


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②遵循适宜性原则,寻找合适的机会,不超前也不迟缓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适宜性原则"包括两方面内容:适时和适宜。

其一是"适时":“没有太晚,只有不做“”,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既不超前,也不迟缓,寻找一切可教的时刻进行性教育。同时,也不需要刻意安排时间和地点进行性教育,要注重生活中的性教育契机,在日常生活中因势利导的实施性教育过程,随时随地寻找性教育的教育事件。

其二是"适度":家长在进行性教育时,一定要考虑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整个童年时期,幼儿的性好奇与性探索都不带有性生理的需求,他们学习性知识与学习其他知识一样,只是单纯地想获得知识。因此在进行性教育时,家长要正面积极地向幼儿传授性知识,帮助幼儿解决他们的性疑惑。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步走:

STEP1 分辨孩子真正的问题

父母需要认真面对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虽然无需严肃地完成孩子交给的任务,但是至少也得愉快地给予孩子想要的答案。所以,当孩子问出问题的时候,父母们需要思考一番,孩子到底是想问我们什么,想从答案里获取些什么。可能,问题背后的东西才是父母们真正需要去关注的东西。

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比方说,孩子问你:“妈妈我从哪里来?”其实孩子的问题中包含了好几层意思,比方说,“我在哪里出生的?”或者是“妈妈,我是不是和姐姐出生在同一个医院?”又或者是“妈妈我是充话费送的吗?我是从彩虹桥下来的吗?”另外,除了孩子这个问题本身的意思之外,我爸爸妈妈们可能也会想,我的孩子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什么原因?是因为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吗?

所以这个时候,父母们可以尝试给孩子来一个反馈:“你是想知道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出生的吗?”或者是“你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和姐姐一起从彩虹桥下来的?”诸如此类,从孩子那里得到正确的反馈后,可以帮助父母准确给孩子释疑。


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STEP2 选择合适的词汇和概念

爸爸妈妈们在积极回应幼儿性疑问时,要注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简单明了的进行解答,此外,需要进行内容的选择,不宜向幼儿传授所有的性知识,也不宜向幼儿传授高深的性知识,只要给幼儿一个简单、正确、能接受的答案,幼儿就会觉得满足。

比如,同样是问“妈妈我从哪里来?”如果面对的是三岁前的小宝宝,妈妈们可以指着自己的肚子说,“喏,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或者为了不唤醒孩子梦幻般的世界,我们可以回答“你是从彩虹桥下来的天使”,随后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看类似《小威向前冲》之类的性教育绘本,让孩子有一个感性的认知。

如果是面对6岁左右的孩子,妈妈可以明明白白回答“喏,有个温暖的地方,叫子宫,你是从子宫里来的”;如果再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直接说“妈妈的身体里有一个生命通道和子宫连接,你是从生命的通道里出来的。”

如果是再大一点的孩子呢,他们会问,那精子是怎么被送到卵子里去的呢?比如在青春期左右的孩子,我们不妨这样和孩子们说“爸爸和妈妈相爱了,爸爸把精子细胞送到妈妈的子宫里,精子和卵子就见面了”。

如果孩子更深入的提问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看相关的书籍,但是如果孩子说想看看是怎么“操作的”,父母有权利拒绝这个要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是爸爸妈妈的隐私。

STEP3 观察孩子的反应

一些爸爸妈妈很喜欢和孩子交流问题,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在面对孩子提出的性的问题时,是无需做额外的拓展的,只要回答可以解决孩子当下或者现阶段的疑问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结合孩子的年龄去判断,是否是启发孩子思考的好时机。

如果孩子在提了问题之后,对原有的问题失去了兴趣,或者是在当即转移了注意力,或者开始到别的地方玩去了,或者又引发了他对其他问题的思考,那么你们的这次关于性主题的聊天,就可以结束了。


儿童性教育的缺失谁来负责?父母该如何为孩子上好第一堂性教育课

③遵循科学性原则,身教胜于言传,关注性教育注重反复性和持久性

所谓科学性原则,指的就是对性的知识有全面的而深刻的了解,从而把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关注性教育的反复性和持久性。

一方面,孩子对性的好奇往往处在性探索时期,因此需要家长对其进行科学的、正确的性教育。有些家长自身的性知识存在误区,不但不能正确回答幼儿的性疑问,反而对幼儿的性看法造成负面影响。如果大人认为性是自然而美好的,能积极面对孩子的性问题,孩子就能科学的了解性有关知识,形成健康的性态度,反之,如果家长认为性是航脏而神秘的,他们就会回避幼儿的性问题,甚至斥责幼儿,这样会导致幼儿对性认识产生偏差,对性产生排斥感、厌恶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科学性原则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对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把握上。很多的家长对性教育内容的认识存在片面化,他们在开展教育时往往只单一的传授性生理知识。实际上,性教育不仅仅涉及性生理,还包括性也理与性伦理道德,它是一个囊括了多方面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教育。在现实情况中,不少幼儿表现出的性认识或行为的偏差,并不是由于性知识的匿乏,而是源于没有健康的性屯、理和性道德感。因此,想要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必须要对性教育内容全面把握,性生理、性也理与性道德缺一不可。

总而言之,父母作为一个成年人,合理地把握好自然性,适度性和有效性三个原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这是我们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在生活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谈性色变,从而导致悲剧一再发生。那么家长到底要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呢?在文章第三部分我提供3个原则可供参考:

其一,遵从自然性原则,克服沟通时候的心理障碍

其二,适宜性原则,寻找合适的机会,不超前也不迟缓

其三,遵循科学性原则,身教胜于言传,关注性教育注重反复性和持久性


《我国城市幼儿家庭性教育研究》、《日本中小学的性教育》、《性心理探索》


写在后面:我是Mr禾,专注自我成长的的俩娃妈,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谢谢点赞、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