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哥哥殺害7歲弟弟: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01 父母無意的一句話引發的悲劇

最近,被廣東番禺的這則慘案震驚了。18歲的哥哥與父母發生矛盾後情緒失衡,在家中將熟睡的7歲弟弟刺傷致死。

原來父母偏愛弟弟,只要兄弟倆有矛盾,父母總說:“你是大的,就該讓著小的。”

18歲哥哥殺害7歲弟弟: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不少網友對18歲哥哥與7歲弟弟爭寵表示不解:“18歲還嫉妒弟弟?”“18歲還跟弟弟過不去?”“怎麼18歲還是個傻子。”

其實在二胎家庭中,父母偏心小的早已不是秘密,而且因父母無意的偏愛引發的悲劇也不止這一起。

2015年8月,河南南陽15歲哥哥因父母偏袒弟弟,殺死8歲弟弟和父母。

2015年4月,河南原陽17歲邵某覺得父母向著弟弟,縱火燒死4歲弟弟。

2014年6月,廣東東莞14歲姑娘小媛,認為父母偏心殺死9歲妹妹……

這一幕幕的慘劇,震撼著我們的心靈,為何原本花樣少年因父母無意的一句話,竟成了家中“隱藏殺手”?

青少年心理專家趙悅玲說:父母長期偏愛家中某個孩子,很容易造成另一個孩子心理失衡。

如果心理失衡一直得不到覺察和調解,孩子會悲傷地認為,父母不是沒有愛,只是不愛自己,漸漸地對親情失去期待,甚至充滿怨懟。

就像有位網友說:“每次只要我媽說這句話,我就想下次揍我弟時再狠一點。我可以讓,但不是應該讓。”

18歲哥哥殺害7歲弟弟: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所以,父母的偏心,會激起另外一個孩子對父母的怨恨和對手足的嫉妒;也正是父母的偏心,成了手足相殘、家庭不幸的真正根源。

愛孩子,就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真愛,而不是偏愛。

02 別把“同胞競爭障礙”當小事

不管是在動物界還是在人類,大寶抗拒小寶都是一種天性使然。

記錄片《我們誕生在中國》中,2歲的金絲猴淘淘曾是父母的寵兒,可自從妹妹出生後,母親再沒抱過他,父親的眼裡也只有妹妹。

淘淘像往常一樣粘在爸爸背上,可爸爸正忙著給妹妹捉蝨子,沒有搭理他。他想去摸妹妹的手,媽媽抱起妹妹迅速躲開,爸爸則一把打掉他伸出的手,還呲牙警告他走遠點。


18歲哥哥殺害7歲弟弟: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落寞的淘淘低著頭,雙手縮在胸前微微顫抖。他意識到:他不再是家裡最被寵愛的人,那些習以為常的關愛和呵護再也沒有了,最後傷心的淘淘離家出走了。

正如兒童教育學家阿德勒說:“長子一般都已習慣成為焦點,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若突然有人來分割他們的待遇,他們會感到手足無措,也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心理學將這種爭寵稱為“同胞競爭障礙”,是指兒童隨著弟妹的出生,出現的某種程度的情感紊亂,大多表現為性格突變,愛哭鬧、發脾氣,故意與父母對立衝突,有的甚至行為退化,要求餵飯、把尿、陪睡等模仿嬰兒動作。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安安蜷曲在被子裡,臉埋在枕頭上,一臉的眼淚,不管怎麼問,就是不說話,但淚水沁沁湧出。

18歲哥哥殺害7歲弟弟: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媽媽把安安抱起來,摟在懷裡,像摟嬰兒一樣,把他的頭靠在肩上,胸貼著胸。過了一會,媽媽輕聲說:“現在可以說了嗎?”

安安不好意思地說:“看到你剛剛去抱弟弟那個樣子,你一直在親他,看著他笑,我覺得你比較愛弟弟。”

可當媽媽也抱著他時,安安潮溼的眼睛微微地笑了,內心不再失落。

瑞典兒童文學作家林格倫曾說:“孩子的喜怒是無常的,更是單純的,父母的善意引導,會影響他們看待世界的眼光。”

同胞競爭障礙與生俱來,但也不是洪水猛獸,它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只要正確對待,耐心引導,就不會脾胃失調、失眠抑鬱。

因為大寶再大,他也只是個孩子,他也會期待被父母重視和在乎,他也渴望被父母深愛和看見。

所以,父母的愛是唯一的解藥。

03 偏心是父母給孩子最深的傷

“你是大的,就該讓著小的。”這是很多父母常說的口頭禪。

《少年說》中,12歲的崔兢站在臺上,哭著對爸爸說:“明明都是妹妹錯了,為什麼每次都讓我道歉?”


18歲哥哥殺害7歲弟弟: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崔兢有一個妹妹,從小到大,只要發生爭執,爸爸不管對錯就直接教訓她:“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你比她大6歲,這個道理還要我說嗎?”

18歲哥哥殺害7歲弟弟: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爸爸只想著以大讓小,卻完全沒有意識到,崔兢也不過是大妹妹幾歲的孩子。

當然他更意識不到,長期的委屈會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為什麼我不被信任,是父母不愛我嗎?是我不夠好嗎?是我不配嗎……”

兒童心理學發現,如果父母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與正確的引導,那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內向、自卑、悲觀。甚至會認為自己的幸福密碼掌控在別人手裡,於是通過討好和取悅去獲取。

但父母偏心的傷害遠不止於此。

《有話就說》中小強說起了自己的經歷,從小父母要求姐姐讓著他,就算他欺負姐姐,姐姐也不敢吭氣。

18歲哥哥殺害7歲弟弟: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長大後的小強才明白,沒有人會因年齡的問題讓著他,曾經的寵愛是現在的砒霜。

因為小強不知道體貼人、謙讓人,所以人際關係特別糟糕,失戀幾次後陷入自卑,患抑鬱症十多年。

一如美國心理治療師薩提亞說的:“一個人的自我呈現,和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你是大的,就該讓著小的”,看起來是在教大寶謙讓,其實是強迫他放棄自己原有的權利;父母偏愛小的,本意是保護小寶,結果適得其反,讓他心生驕縱。

最終,父母的偏心傷害了兩個孩子,讓他們在分裂關係下成長,也許一生都會帶著難以癒合的烙印。

04 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父母的愛

當然,也有父母把兩個孩子的關係處理得很好,著名演員孫儷曾在《金星秀》中說起等等和小花爭寵時的做法。

18歲哥哥殺害7歲弟弟: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孫儷從不對兒子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相反,她總對妹妹說,“哥哥很會照顧妹妹,是你的榜樣,你要向哥哥學習。”

等等在孫儷的讚揚下,變成了小暖男,放學後就去找妹妹,給她餵奶、梳頭,牽著她一起走。妹妹則成了哥哥的小跟班,睜開眼就喏喏地叫哥哥。

所以,不是家有兩孩就一定會雞飛狗跳,其實是沒有掌握好訣竅。那怎樣才能平衡好兩個孩子之間的愛呢?

1、給大寶更多關注

大寶曾獨佔父母的愛和整個世界,小寶對他而言就是一個“入侵者”,“剝奪”了原本全部屬於他的“愛”。

不管是否願意,他都要學會分享,所以容易敏感,容易患得患失。如果父母多關注他的情緒、行為,給予及時的回應,他就不會有被冷落和忽視的感覺。

2、給大寶獨特的愛

在《如何說孩子才能和平相處》一書中作者寫道:“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被公平對待,而是被有針對性的對待。”

尤其小寶出生後,父母要告訴大寶:“你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非常愛你。即使有小寶,你依然是那個獨一無二的孩子。”大寶會透過父母特別的關懷,看到最獨特的自己。

3、有單獨陪伴時光

不管多忙,父母都要留一點單獨時間給大寶,可以是10分鐘,也可以是20分鐘,對他說我陪你玩一會,或我陪你待一會。

就算什麼也不做,每天睡前陪他聊一會,給他拉拉被子,親親臉頰,互道晚安,孩子也會帶著微笑安然入睡。

因為他知道父母的心裡有他、愛他,他不會感到不安全。

4、讓大寶解決爭端

孩子發生矛盾,最好的辦法不是父母扮演上帝的角色,而是讓大寶來決定怎麼做。

只要給予足夠的信任,大寶會比相像中更有人情味,因為當爭端發生時,孩子希望得到的是公平對待,就算讓,他也是心甘情願地讓。

18歲哥哥殺害7歲弟弟:父母偏心,對孩子的傷害究竟有多大?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他只為接受一切愛意而敞開。”

所以,父母不要再說:“你是大的,就該讓著小的”,如果一定要說,別忘記對小寶說:“你是小的,一定要尊敬大的”。

雖然父母很難做到絕對公平總會偏心,但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獨特的愛,都感受到父母的重視,他們就會在愛中溫暖安心地成長。

他們也會因為被愛更懂得愛,學會感恩,學會分享,才能手足情深。

家有二胎,如何做到不偏心,讓兩個孩子都感受到愛,是父母一生的功課。


作者簡介:

心然,沙場客,文藝範,感悟人生、感悟親情,在字裡行間去尋找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