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随记

抗“疫”随记

李敬相

庚子开年,谁也没料到上苍会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与大家见面。

从除夕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十四亿人的每根神经,人们从各类媒体上了解到疫情的严重性,让人难以接受却又无法回避。

2月5日,接到县农村地区疫情联防联控督导组电话,通知明天8点到督导组上班。也许是上苍的有意安排,这次疫情防控又被抽到督导组。回想到2003年非典那年,思绪万千。当年疫情爆发时,我在县委督查室上班,一个电话让我伴随着非典疫情防控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个中的酸甜苦辣至今仍留恋忘返,督导战幕仍历历在眼前。

今天,我再次有幸接受到这光荣而又神圣的任务,内心忐忑不安而又无比激动!一切听从党的指挥,义无反顾!

2月6日,早上8点准时来到督导组办公室,简单明了的工作安排之后,我们就赶往负责督导的乡镇:马良镇、店垭镇、两峪乡。

一路上,第四督导组组长就中央省市县疫情防控精神进行传达,对督导的任务进行了安排,马上投入战斗。

一到马良镇扁洞河疫情防控卡点,我们就对卡点值守人员情况进行了解,详细询问防控工作措施,仔细查看了过往车辆和人员登记情况,叮嘱卡点防控人员要加强排查,确保不漏一车一人。昼出暮归,当天对马良、店垭、两峪三个乡镇进行了督导检查。感到很欣慰的是,三个乡镇都以战时状态的要求和标准,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之中。一个多月来,我们穿梭于马良、店垭、两峪三个乡镇之间,对全民居家健康大排查、汉返人员监测、卡点管控、特殊群体生活保障等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在督导过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千钧之重,也切身感受到了基层干部对疫情防控的落实之力。

在城镇街角,乡间小路,他们不惧阴晴雨雪,不分白天黑夜,到处都有坚守的身影;他们挨家挨户走访,面对质疑和误解, 一遍遍劝告安慰,捍卫着村民们的安康;他们不仅是“守门员”“宣传员”“网格员”,还是“代购员”,用他们的贴心、细心、暖心,描绘出一幅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感人画面。在督导进村入户时刻,我断断续续地记录了他们在抗击疫情战斗中的点点滴滴……在全民居家健康大排查中,三个乡镇从党委书记镇长到村支部书记再到志愿者,每个人都是早出晚归,家家户户,人人必测体温。

马良是我们督导的三个乡镇中最大的一个乡镇,版土面积343平方公里,三万三千多人,三十九个村二个社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把户跑遍、人摸清,难度之大可想而之,但在战时状态下,他们没有一个退缩、没叫一声困难,勇往直前,按时完成健康大排查。在曾家垭、赵家山等三十九个村和社区,村干部、党员代表、志愿者或三人一组或两人一班,骑着摩托或步行在山间小道,上门入户进行排查,测量体温。累了、渴了、饿了都不是事,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把所有的户和人一个不少地登记好,体温测量好,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摸清底子。

在马良镇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华说:“全民健康大排查是农村疫情防控的基础,卡点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口,我要当好村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门员”。他把“两委”班子、党员代表、志愿者组成疫情防控巡逻队,通过微信群、村村响、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及时将防控知识宣传到组、到户、到人,负责每天对全村633人进行体温监测。村里设立了6个交通卡点,他每天安排好当天的工作后,就来到村级防控卡点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非必要不外出”。马良镇退休干部范世国,疫情当前,退休不退本色,他每天都关注着疫情变化,既忧心疫情肆虐,也为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共战疫情而感动,一直想着能为疫情防控尽上自己的一份力。

他主动来到陈家湾村值班点,对值班人员说:“我是一名党员、退休干部,我想申请到村里巡逻执勤,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这样,他成为了陈家湾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一员,站在了抗疫前线。每天准时到劝返点“上班”,看到村民就宣传勤洗手,多通风,出门戴口罩,注意自身卫生等知识。针对少数村民想外出走动的念头,他鼓励村民在家多学习锻炼,同时利用陈家湾村民微信群,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大家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积极传播战“疫”正能量。店垭镇是保康县的南大门,版土面积138平方公里,17个村1个社区,一万五千多人。

自疫情防控战疫打响以来,他们按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总要求,迅速紧急响应、动员、部署,全面开展防控工作。对汉返人员、外乡滞留人员、返保人员全部进行统计,核实核准人员底数,做到应统尽统,全镇共排查武汉返乡人员625人,临时滞留本辖区的外地人员1578人,对17名返保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对孤寡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危重病人、重度残疾人、精神病患者、智障人员等六类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摸排,共摸排170人,建立包保体系,跟踪落实包保责任。按照开展全民居家排查要求,建立班子成员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和志愿者包片包户的责任包保体系,共排查5078户15769人。

钗裙未肯锁闺楼,素手挥鞭跨紫骝!在店垭镇锅厂村,徐华萍是锅厂村支部书记吴光明的妻子,同时也是一名无职党员。抗击疫情战役以来,作为疫情防控宣传员,她每天驾驶宣传车在村里的各条干道巡回宣传。

她说:“我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妻子。在特殊时期能为村民做点事,我感到高兴。同时,我也要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也想给他减轻点负担。”她用赤诚之心,大爱之举,舍小家顾大家,“夫唱妇随”共抗疫情。在两峪乡,全乡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240名志愿者放弃休息,主动请缨加入到防控一线。他们中间有党员干部、有退伍军人、还有务工返乡人员。在这一个多月日日夜夜里,他们日夜坚守,不怕苦、不怕累,负责全乡卡点值守、物资代购、宣传、体温测量。各村社区体温检测每天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一道道坚实的“防护墙”。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峪村书记李圣虎,他今年58岁。全村有1175人,同时管理着韩家河和双堰湾两个集中安置点的1000多人。时值春节,疫情防控难度非常大。他虽然快退休了,但他凭着坚定的党性,硬是带领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深入到每家每户,开展地毯式、全覆盖的排查,坚决做到排查不漏一人、隔离不漏一人、监测不漏一人、管控不漏一人,共摸排外地返乡人员62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47人,他用行动践行了入党誓词,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夯实了无疫情乡镇的基础。在两峪村还有一位退伍军人深深感动了我,他叫董伦黎,今年已经49岁了,作为一名退伍25年、党龄27年的老军人、优秀共产党员,他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在得知村里人手不够的消息后,他主动找到村支书申请成为一名劝返岗志愿者,像一名战士一样投入战场,守好站位、守好哨位。每天早上八点半他准时出现在双堰湾劝返点,对进出车辆进行登记和消毒,对来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劝返工作,一站就是一天,直到晚上六点才换班回家。董伦黎说:“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和测量体温,是这场与病毒较量的重要关卡,如实准确的统计信息,是预防疾病侵袭的重要举措,我丝毫不能马虎”。面对疫情,他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保卫群众生命安全的防疫阻击战中。

白天站了一天岗,晚饭随便凑合一下,便开始当起了“快递员”,给需要生活物资的群众挨家挨户配送,同时还叮嘱他们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防范。当他听到村民“谢谢,辛苦了”的感谢话后,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他用军人的优良作风、党员的使命担当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坚守阵地、默默奉献。

没有哪一个冬天,我们是这样的渴望春天,没有哪一个季节,我们是这样的希望早点过完,没有哪一时刻,我们是这样的期待健康平安。

就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他们平凡普通,却有着不平凡的担当;他们默默无闻,却有着一心为民的情怀;他们无私奉献,凝聚起众志成城的战“疫”力量。

(李敬相,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现居保康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